哈尔滨师范大学简介

哈尔滨师范大学简介

哈尔滨师范大学(Harbi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哈师大(HRBNU),坐落于素有“冰城夏都”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哈尔滨市,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文、理、艺、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黑龙江省“双一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学校创建于1951年。其前身是肇始于1929年创办的东省特别区美术专门学校,1947年更名为松江省立行知师范学校。后经历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1951-1956年)、哈尔滨师范学院(1956-1980年)等重要发展时期,1980年定名为哈尔滨师范大学。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在哈尔滨市有3个校区,占地面积154.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1.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近29.5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亿余元,馆藏文献总量1200余万册;设有25个学院,开设80个本科招生专业;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有专任教师1700余人,有全日制在校生37255人。

历史沿革

  • 哈尔滨师范学院

1951年,哈尔滨行知师范学校分立为松江师范专科学校和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

1952年,松江师范专科学校和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重新合并为松江师范专科学校。

1953年,松江师范专科学校再次更名为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归教育部所属。

1956年5月,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扩建为黑龙江师范学院;同年7月,教育部又批复同意将黑龙江师范学院更名为哈尔滨师范学院。

1959年,黑龙江速成师范专科学校撤销,并入哈尔滨师范学院。

1961年,黑龙江工农师范学院并入哈尔滨师范学院。

1964年,哈尔滨艺术学院并入哈尔滨师范学院。

  • 哈尔滨师范大学

1980年,哈尔滨师范学院更名为哈尔滨师范大学。

1981年5月,哈尔滨师范大学被教育部确定为省属重点高师院校。

1982年,学校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0年,学校被黑龙江省政府确立为重点院校。

1998年,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1年,黑龙江农垦师范专科学校、呼兰师范专科学校并入哈尔滨师范大学;同年,学校主体迁到哈尔滨利民经济开发区师大路1号。

2002年,黑龙江省物资职工大学、黑龙江省物资学校并入哈尔滨师范大学。

2005年9月,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了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2010年,学校将阿城校区(阿城学院)撤销,将其并入江南校区;同年,学校将艺术三大系归于江南校区,分别成立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传媒学院。

2014年,呼兰校区(基础教育学院)搬回主校区——哈尔滨师范大学松北校区。

2017年11月,学校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2018年2月,学校入选黑龙江省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

2019年1月,学校入选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2019年7月,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第三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2年6月,至此,学校共有26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2年12月,学校入选黑龙江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院系专业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设有25个学院,开办80个本科招生专业,涵盖文学、历史学、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工学、法学、艺术学、农学10个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700余人,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3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6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龙江学者”12人,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8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17人,省优秀中青年专家11人,省文化名家暨“六个一批”人才17人,省级教学名师27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22人。

“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傅道彬、臧淑英、李淑娟、郝文斌

国家级优秀教师:王佐书、牛德林、申家恒、刘克俭、卢禹舜、周宏立、赵文阁、刘忠效、张锦池、张锦池、蒋晶洁、徐晓风、宋文、殷富、宋文、李庆霞、刘峰

“龙江学者”特聘教授:冯仲科、史俊平、张喜田、吴长山、李庆霞、刘文飞、王明波、李泉、宋文、于茀、王翠珍、郭长虹、赵云龙、温恒福、李淑娟、周百斌、曲凤玉、李广社

黑龙江省教学名师:富金璧、徐晓风、刘忠效、臧淑英、隋丽娟、高卉民、冯毓云、王玉文、傅道彬、王选章、温恒福、张守臣、赵秋野、李庆霞、姜涛、于丽杰

国家级教学团队: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团队(隋丽娟)

教学建设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重点专业18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6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3个。地理科学、生物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历史学等8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6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9个、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获批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高校、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学校连续三次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获批国家级、省级新文科建设、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和教学改革成果奖百余项。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农村与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部分):计算机实验示范教学中心、“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环境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特色专业:美术学、教育学、地理科学、汉语言文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心理学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是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材料科学、化学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学科排名前1%,并跻身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行”500强。在黑龙江省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项目遴选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美术学、外国语言文学、地理学等6个学科入选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省优势特色学科);世界史、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等4个学科入选培育学科(基础学科),教育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入选培育学科(急需空白学科)。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十二五”黑龙江省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物理学、数学、地理学、生物学、化学、中国语言文学、世界史、音乐与舞蹈学、教育学、龙江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研究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世界史、物理学、地理学、生物学、美术学、数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公共管理、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不含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历史文献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法律、教育硕士、体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翻译硕士、新闻与传播、电子信息、艺术硕士、应用统计、会计、资源与环境、公共管理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地理学、生物学、教育学、音乐与舞蹈学

交流合作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先后与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波兰、韩国、巴西、埃及等30个国家和地区的8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教育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关系。学校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苏里科夫美术学院联合成立了黑龙江省第一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国际美术学院”。在海外创办了4所孔子学院和1所独立孔子课堂,其中伦敦中医孔子学院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球先进孔子学院”,并成为全球首批示范孔子学院。学校被评为“孔子学院先进中方合作机构”。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基地、《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认证中心、黑龙江省汉语国际推广教师培训中心等机构设在学校。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黑龙江省政府奖学金”招生院校。学校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来华留学质量认证。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有光电带隙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高端智库等高水平科研平台36个。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光电带隙材料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金源历史文化研究基地、边疆经济与文化研究基地

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古代诗歌与小说研究中心、审美文化与龙江文化研究中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俄语教育研究中心、俄罗斯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学校心理教育研究中心、黑龙江文明研究基地

省级重点实验室:分子细胞遗传与遗传育种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先进功能材料与激发态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植物生物学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与绿色催化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地理环境遥感监测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低维体系与介观物理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智能教育与信息工程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检测黑龙江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建设成果

●承担项目

1998—2013年,哈尔滨师范大学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3项;2009—2012年,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5项;1996—2012年,学校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49项;2004—2011年,学校获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项目5项;2009—2012年,学校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9项、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18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8项;2001—2012年,学校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80项。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近五年来,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近500项,其中含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5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建设工程特别委托项目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创新重点支持项目2项。学校教师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140余项。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4000余篇,其中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被SCI、SSCI、EI等国际检索系统收录2300余篇。

1986—2013年,哈尔滨师范大学获社科类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08项;2002—2011年,获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65项;1978—2011年获国家级自然科学类奖项5项,2009—2011年获省部级自然科学类奖项12项。2009年—2013年,哈尔滨师范大学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46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40余篇。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据2022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图书馆2个,图书馆总面积达到32383.69平方米。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382.81万册,当年新增21830册,生均纸质图书93.5册;拥有电子期刊73.68万册,学位论文512.32万册,音视频441653.0小时。2020年图书流通量达到12.99万本册,电子资源访问量3331.49万次,当年电子资源下载量266.56万篇次。该馆还拥有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万方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SpringerLink外文数据库、读秀知识库等数字资源,自建有5个特色数据库,有7部具有史料价值和文物价值的古籍被收入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哈尔滨师范大学简介插图

  • 学术期刊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主办有《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北方论丛》、《黑龙江高教研究》等学术理论期刊。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创刊于1985年,是哈尔滨师范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学术刊物,主要刊发自然科学领域各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方面负有创新性的学术论文。

《北方论丛》是哈尔滨师范大学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刊物,重视黑龙江省历史和现状的理论研究,以文学、历史、教育研究为重点。主要栏目有《红楼梦》研究、古典文学研究、东北现代文学研究、黑龙江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研究、东北地方史研究、中国近代史研究、教育理论研究等。期刊为“全国百强社会科学学报”、“黑龙江省优秀社会科学期刊”。

《黑龙江高教研究》创刊于1982年,是由哈尔滨师范大学主管、哈尔滨师范大学和黑龙江高教学会主办的高等教育学术理论刊物,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栏目有“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思想研究”、“高校管理研究”、“人才培养研究”、“成人高等教育研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民办高等教育研究”、“两课教学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师资队伍建设”、“高等师范教育研究”、“教学管理与改革研究”、“教材与课程建设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高等教育史研究”、“教学法改革研究”、“比较教育研究”等

形象标识

●校训

敦品励学,弘毅致远

“敦”本为厚重意,引申为奋勉。敦品,等于说砥砺品德。励,也有奋勉、致力的意思。励学,即发奋学习。“敦品励学”,语出清学者梁章钜《归田琐记·谢古梅先生》:“先生敦品励学,实为儒宗。”梁章钜以“敦品励学”来评价可为儒者典范的人,说明它反映了学者致力于自身道德修养、发奋学习的高尚境界。

“弘毅”指心胸宽阔而意志刚强。语出《论语·秦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意思是说,一个士(古代指有理想有节操的知识分子)不能不心胸广阔而意志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而面临的路又很长。士把推行仁义作为自己的大任,任务很重,要推行仁义直到自己死亡,道路十分遥远。所以“弘毅”字面上是“心胸广阔而意志刚强”,也自然使人想起了“弘毅之人,任重道远”。“致远”本指达到远方。语出《墨子·亲士》:“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后多比喻人才卓越,可任大事。汉人的书《文子·上仁》说:“非淡漠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引这两句教训自己的儿子,说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条训词体现了师生追求道德、学问、胸怀广阔、意志刚强的品质和决心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的理想。

●校徽

哈尔滨师范大学校徽主体图案外部为红色圆形造型,内部是以“HSD”(“哈师大”汉语拼音第一个大写字母)变体抽象为的展翅高飞的天鹅图形、朝阳形象为基础的主体图案,外环上部为学校的中文名称,下部为校名英文全称“Harbin Normal University”,1951代表学校建校年份。校标中文校名字体为欧阳中石手书体,英文校名字体为Times New Roman。

哈尔滨师范大学简介插图1

●校旗

学校校旗旗面为钴蓝色,辅助色为白色,构成要素为校标,采用居中对称的排版方式。

哈尔滨师范大学简介插图2

●校歌

《哈尔滨师范大学校歌》歌词
塞北青天高,关东大地宽,

丁香开满城,松花江水蓝,

师大是我美丽的校园。

点亮一天星斗,耕耘千古荒原。

敦品励学,弘毅致远,

砥砺吾志,奋勇登攀。

红烛照长夜,文明之火赖我传。

塞北青天高,关东大地宽,

丁香开满城,松花江水蓝,

师大是我成长的摇篮。

撒播科学的阳光,驱散蒙昧的黑暗。

启我心智,开我愚顽,

壮我精神,健我臂肩。

百舸竞争流,学海无涯任波澜。

塞北青天高,关东大地宽,

丁香开满城,松花江水蓝,

师大是我理想的乐园。

跨越历史的关山,走向辉煌的明天。

历经风雨,不畏严寒,

知行合一,豪情无限。

飞雪迎春来,东风桃李醉人间。

学生活动

根据2016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哈尔滨师范大学组织有校运动会、“校园十大歌手”比赛、东方美食文化节、音乐会、演讲比赛、合唱比赛、演武大赛、校园读书节、新年音乐会、“翰皇杯”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学生活动。

2013年4月,哈尔滨师范大学举行年度大学生春季长跑比赛,全校12个学院、1000余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2014年,学校第四届“翰皇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举行;2015年5月,学校举行第七届校园读书节,开展“阅读与文明”主题征文比赛,共收到近百份作品;2016年5月,学校斯拉夫语学院举办“斯拉夫文化节”,展会上展出了斯拉夫语学院学生的俄语书法作品以及学生制作的俄罗斯特色手工艺品等

学校荣誉

2017年11月,学校被评为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

©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2245678901@qq.com删除!联系电话:13296555055。
中国名校

青岛理工大学简介

2023-10-9 9:36:48

中国名校

天津财经大学简介

2023-10-9 9:40:04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