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理工大学简介

青岛理工大学简介

青岛理工大学(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是山东省属重点大学、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强特色”建设高校,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具有研究生推免资格,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首批山东省“高峰学科”、“优势特色学科”及“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

学校创建于1952年,先后隶属原重工业部、原冶金工业部,1998年划转山东省领导,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管理体制。先后历经山东冶金学院、青岛建筑工程学院时期,2004年更名为青岛理工大学。196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3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5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截至2023年3月,学校辖市北、黄岛、临沂3个校区,占地面积约217.1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约110.68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约260.1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5.72亿元;设有18个教学院部,开设63个本科专业;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专业博士授权学科点、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专业硕士学位点;有教职工2594人,其中专任教师1783人,全日制在校生33635人

历史沿革

青岛理工大学简介插图

青岛理工大学创立于新中国百废待兴之时,发展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壮大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际。从1953年建校,学校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步伐,几经变更、数易其名,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历经坎坷而意志弥坚;建校以来,学校始终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自强不息、锐意进取,凝炼形成了“百折不挠、刚毅厚重、勇承重载”的理工精神传统,谱写了一曲艰苦创业、奋发有为的辉煌乐章。

  • 礼贤书院

1900年5月,德国新教传教士卫礼贤在胶州街(今胶州路)开办了一所学校,称之为“德华神学校”(Deutsch―chinesische Seminar)。后来,该校得到德国基督教组织“同善会”的资助,定名为礼贤书院。

1901年6月20日,礼贤书院开学,学制为七年(初中三年,高中四年)。初创的礼贤书院只收中国学生,首届学生只有21人。德文全名为:Hoehere Knabenschule des Allgemeinen Evangelisch-Protestantischen Missionsvereins(普通福音新教传教协会高等男童学校)。

1903年,礼贤书院正式移至小鲍岛东山(今上海路),有讲堂、宿舍数十间,招收学生近70人,增设德文高级班,其余按清政府钦定高等学堂课程授课。

1919年,改称礼贤甲种商业学校。学制三年。

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主权后,正式命名为礼贤中学校,由清学部侍郎、书法家刘廷琛题匾,另一面题“礼门义路”。这一年卫礼贤去北京任德国驻华使馆顾问、北京大学教授。

1923年,改名为礼贤中学,设初高中,下设高级小学。

1924年,向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注册“青岛私立礼贤中学”,学制为四二制。

1928年,向南京教育部以“私立礼贤中学”备案,学制改为三三制。

1931年,刘铨法在礼贤中学成立高级工程科(后改称土木工程科)。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3年,相当于中等专业学校。工程科课程除国语、英语、物理、化学等课程外,还开有房屋工程学、测量学、力学、机械原理、工程绘图等课程。

1935年,设高级德文科及初级制图科。高中设普科、工程科、德文科。与同济大学签订教育协议,优秀毕业生直接升入同济大学。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工程科招收两个班,报考生源踊跃,又培育出众多人才,礼贤中学向教育部申报,呈请成立青岛礼贤土木工程专科学校(大专),原礼贤中学作为附属中学。

  • 青岛建筑工程学校

1952年12月,青岛市人民政府正式接管,土木科成立山东省青岛建筑工程学校,原礼贤中学更名为山东省青岛第九中学。

1952年,华东工业部山东工业干部学校(部分)并入山东省青岛建筑工程学校。

1953年,山东省济南工业技术学校(土木科)改建为青岛土木建筑学校。

1953年6月,山东省青岛建筑工程学校更名为中央重工业部青岛建筑工程学校。

1953年,中央重工业部青岛建筑工程学校更名为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青岛建筑工程学校。

1954年,青岛土木建筑学校并入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青岛建筑工程学校。

  • 山东冶金工业学院

1960年6月,学校升格为”山东冶金学院”,开始招收本科生。

1963年,山东冶金学院改建为青岛冶金建筑学校。

1969年,青岛冶金建筑学校更名为青岛钢厂五七冶金红校。

1970年,青岛钢厂五七冶金红校改建为山东冶金工业局冶金试验厂。

1972年,山东冶金工业局冶金试验厂改建为山东省冶金学校。

1978年,山东省冶金学校升格为山东冶金工业学院,恢复本科招生,隶属冶金工业部。

1984年,山东冶金工业学院(冶金系)改建为冶金部青岛冶金矿山职工大学。

  •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

1985年9月,山东冶金工业学院更名为青岛建筑工程学院。

1993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95年10月,冶金部青岛冶金矿山职工大学并入青岛建筑工程学院。

1998年11月,划转山东省领导,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管理体制。

  • 青岛理工大学

2004年5月,学校更名为”青岛理工大学”。

2005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2010年,学校获得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

2011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2年,学校被山东省列入首批7所应用基础型特色名校”省版211工程“。

2016年,青岛理工大学的“海洋环境混凝土技术创新引智基地”入围“111计划”;同年,学校获2016年度首批“全国创新创业50强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青岛理工大学简介插图1

2018年10月,青岛理工大学首批入选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土木工程学院入选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

2020年10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联合发布通知,青岛理工大学获批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 同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

2020年12月,青岛理工大学被列为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简称“双高”)建设高校。

2022年8月,由青岛理工大学等黄河流经省份的9所高校和4家企事业单位共同发起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联合创新中心成立。

2022年9月,学校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取得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又一丰硕成果。

青岛理工大学简介插图2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2594人,其中专任教师178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883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929人。有全职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俄罗斯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2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3人,英国皇家学会工艺院院士1人;国家杰青、国家级工程人才等1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优青等7人,其他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4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省级人才75人

  • 高层次人才:

日本工程院院士(全职):高伟俊

中国科学院院士(双聘):周成虎

中国工程院院士(双聘):王复明、侯保荣、卢秉恒

俄罗斯国家科学院院士(双聘):Folker H. Wittmann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全职):贺可强 、李长河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全职):贺可强 、赵正旭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赵正旭

国家级领军人才:金祖权、王燕、张鹏

“万人计划”:王燕(教学名师) 金祖权(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金祖权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张凯、张鹏

国家级“四青人才”:张春巍、侯东帅、杨国涛、张鹏、张凯

“111计划”项目负责人:赵铁军、孙树峰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毕学军、兰红波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于广明、王在泉、王旭春、毕学军、兰红波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孔亮、郭峰、兰红波

“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获得者:王兴田

国家教学名师:王燕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优秀人选:刘碧龙

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团队领军人才:张春巍

泰山学者特聘教授:牛荻涛、刘占杰、李长河、刘碧龙、凌贤长、孙树峰、连小珉、郭峰、金祖权、兰红波、张凯

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廖足良、张丹、王信伟、夏岩、林天然

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胡松涛 、王旭春

泰山学者青年专家:侯东帅、郭思瑶、施雪卿、孟凡震、崔洪涛、黄悦、肖宜华、云乐鑫、刘富豪、陈成军

山东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孔亮、侯东帅、张凯、张鹏

山东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侯东帅、张鹏、郭思瑶、初鹏程、刘俊伟

省级教学团队:汽车类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岩土工程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工程材料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3月,学校设有18个教学院部,开设63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理工经管文法艺等7大学科门类。

2023年4月,教育部发布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青岛理工大学新增了机械工程、环保设备工程、工程审计等3个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专业博士授权学科点,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土木工程获批省高峰学科、机械工程获批省优势特色学科。工程学、材料学ESI全球排名前1%

ESI全球前1%学科(2个):工程学、材料科学

原冶金工业部重点学科(1个):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创办于1953年,1996年批准为原冶金工业部重点学科

山东省“高峰学科”(1个):土木工程

山东省“优势特色学科”(1个):机械工程

山东省一流学科(3个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培育)、机械工程(培育)

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1个):土木工程

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8个结构工程(特色重点)、市政工程(特色重点)、机械设计及理论、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工程力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岩土工程

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学科(6个):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及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结构工程、市政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十二五”重点学科(1个):城市文化研究

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十一五”重点学科(1个):环境艺术与建筑设计

首批青岛市重点学科(3个):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培育)

“在青高校服务青岛产业发展重点学科”(2个):建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土木工程、机械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土木工程、机械工程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土木水利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3月,学校共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专业6个,20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4个专业入选省级以上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品牌专业9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个,省级精品课程11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建筑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过专业7个: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环境工程、安全工程、交通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

住建部专业评估通过专业(5个):建筑学(本科及硕士)、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城乡规划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专业(6个):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建筑学、车辆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山东省级现代产业学院(2个):智慧交通现代产业学院、青岛理工大学-潍柴现代产业学院

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山东省品牌专业(9个):环境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程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车辆工程、工程造价、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

青岛市重点建设专业(1个):汽车服务工程

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土木工程材料、钢结构设计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钢结构设计、土木工程材料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绿色环保钢结构建筑

省级精品课程(11门):大学计算机基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材料力学、机械设计、建筑制图、土力学原理、土木工程材料、钢结构设计、线性代数、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成本会计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土木工程结构类系列课程多媒体辅助教学研究与应用

省部级教学成果奖:

1.钢结构系列课程多媒体辅助教学研究与应用,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王燕、刁延松等,2004

2.山东省教学名师奖,刘文锋,2004

3.《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改革与实践,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刘文锋、张伟星等,2004

4.轻钢结构(教材),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王燕,2001

5.混凝土结构CAI,建设部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李家康,1998

6.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研究,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刘继明等,2001

7.建筑工程钢结构毕业设计CAI软件的设计与研制,中国建设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王燕等,2001

8.山东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会年会优秀论文奖,王燕,1999

学校荣誉

2022年2月,入选“2021年度全省校园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公示名单。

2022年5月31日,山东省政府发布《关于第四届山东省专利奖励的通报》,青岛理工大学李长河教授主持完成的专利成果“纳米流体静电雾化与电卡热管集成的微量润滑磨削装置”荣获山东省专利奖一等奖,这也是青岛理工大学连续三届获山东省专利奖一等奖。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拥有2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拥有教育部、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3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和4个协同创新中心

科研成果

截至2021年1月,青岛理工大学以第一单位获国家科技奖励4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将4项、行业协会科技奖励一等奖2项、山东省科技奖励一等奖3项。

2022年4月,青岛理工大学“高性能建筑结构钢材连接技术”项目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3月,学校图书馆藏书约260.1万册;拥有印刷版纸质图书241.82万册,电子图书50万种,订购中外文期刊2498种,中外文报纸170种。学校拥有万方数据库资源、维普数据资源等大型数据库12个。

  • 学术期刊

青岛理工大学简介插图3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国际刊号:ISSN1673-4602;国内刊号:CN37-1440/N)创刊于 1980年,1986年由《山东冶金工业学院学报》更名为《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88年由半年刊改为季刊,2005年改为双月刊,并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正式更名为《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主要刊载土木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与排水工程、环境工程、安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交通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等学科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理论价值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学术论文,对国家,省部级基金资助项目产出的论文给与优先发表。

学报已被国际权威检索机构如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MI)、英国《科学文摘》(SA,INSPEC)和波兰《哥白尼索引》(IC)所收录;被国内《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数据来源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

青岛理工大学简介插图4

《Journal of iSMART》(ISSN 2435-2284),全称为《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for sustainable maritime architecture research and technology》,创刊于2019年,是青岛理工大学滨海人居环境学术创新中心主办的同名国际期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

期刊主要聚焦于新型智慧城市框架下的城市治理体系、组织、新业态的发展,及智慧城市建设理论及应用创新理念下相关经济、管理、人文等学科全新的探索空间。

交流合作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国(境)外90余所知名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和合作关系,获批4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与国内277个地方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领域全方位合作。

校训

青岛理工大学简介插图5

严谨、勤奋、求实、创新

理工精神传统

百折不挠、刚毅厚重、永承重载

学校标识

学校校徽、校旗、校门等标志性方位上出现的学校名称“青岛理工大学”统一采用舒同题写的字体。

  • 校标:

学校校标为圆形徽标,中心为“青岛理工”四字小篆形态变化而成的“鼎”字形图案,下方有“1953”字样,代表学校正式办学开始时间。

设计者:青岛理工大学艺术学院王晖、张耀辉

青岛理工大学简介插图6

1.该标志整体造型以“四羊方尊”为基础,融合传统器物“鼎”的造型特征和装饰纹样,以“青岛理工”四字小篆形态变化而成,体现“青岛理工大学”尊重传统和历史的优良校风。

2.“鼎”本为盛器,后演变为国家权利、社会稳定的象征和寓意,在汉语中,“扛鼎”表示竭力而为,象征“青岛理工大学”在学术界的龙头地位;“鼎立”表示稳妥安详,象征“青岛理工大学”长久稳定的发展;“问鼎”表示力争上游,象征“青岛理工大学”不懈的追求探索;“鼎新”表示除旧布新,象征“青岛理工大学”勇于否定故我、不断创新的发展过程。

3.标志整体形式模拟青铜器铭文屈曲盘绕的处理方式,体现传统器物精致古雅的经典美感,辅以极具现代设计特征的几何形,虚实相生、动静结合,体现了较强的形式感和视觉冲击力,且具有典型的原创性和排他性,在视觉识别上个性凸显,独树一帜。

4.色彩处理采用深蓝色,体现“青岛理工大学”深厚的学术内涵和历史积淀,开发宽广的思路与胸襟,同时传达出青岛“碧海蓝天”的城市特征。

  • 校徽:学校校徽为教职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教职工、学生的校徽分别以红、白为底色。
  • 校旗:

学校校旗采用红色旗面,旗面正中是白色中文校名。

  • 校歌:

青岛理工大学简介插图7

学校校歌是《理工之歌》,集体作词,智树春作曲。

  • 校庆:

学校校庆日为每年十月份的第二个周六。

©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2245678901@qq.com删除!联系电话:13296555055。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