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简介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Foshan University),国家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试点院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广东省第二批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学校起源于1958年创办的佛山师范学院和华南农学院佛山分院,其后佛山师范学院更名为佛山师范专科学校;1986年2月,在佛山师范专科学校基础上创建佛山大学;华南农学院佛山分院也先后更名为佛山兽医专科学校和佛山农牧高等专科学校。1995年3月,佛山大学和佛山农牧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升格为本科。2005年2月,佛山职工医学院(创办于1924年)和佛山教育学院(创办于1960年)并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仙溪、江湾、河滨3个校区,校园总面积达2200余亩,建筑面积65万多平方米;设有16个二级学院,有57个专业,拥有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和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教职工1886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7684人,在校硕士研究生1850人,联招博士46人
学校前身
- 原佛山大学
1958年6月,以南海师范为基础,佛山师范专科学校成立,校址在弼塘村。全校分高师部和中师部。
1959年,东江师专、东莞师专并入佛山师专。同年佛山艺专撤销,留下部分学生又并入佛山师专,增设美术专业;佛山师专中师部恢复南海师范建制,归属南海县。
1960年,设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政史6个科。
1962年,高校调整,把江门师专的数学、物理两科并入佛山师专,并决定师专当年不再招生,至1963年学生全部毕业即撤销。
1970年,根据形势需要,建立佛山地区师范学校,负责培训全地区的初中教师。初办时校址设在开平县原开侨中学。
1973年,迁南海县大沥公社仙溪湖新建的校舍。招收由佛山地区的14个县市保送的工农兵学员。
1977年秋,经省批准,佛山地区师范学校增设大专班。设中文、数学、物理及英语4个专业,学制3年,纳入全国统一招生计划。
1978年,增设化学专业。招生范围为原佛山地区14个县市。当时,由于校舍、师资及设备方面的限制,大专班分散在佛山、南海及台山3个县市办学。
1979年,集中到佛山市办学,并撤销佛山地区师范学校,改为佛山地区师范大专班。共设中文、数学、物理、英语及化学等5个专业。佛山地区师范学校从1970年创办到1979年撤销,毕业生755人。
1982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佛山师范专科学校。
1986年2月,在佛山师范专科学校基础上成立佛山大学,实行佛山大学、佛山师专两个牌子,一套领导班子的管理体制
1987年3月,佛山市政府和中山大学签订了《中山大学、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实行联合办学,将佛山大学办成中山大学分校的协议》。
1990年12月,国家教育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同意广东省部分普通高等学校调整方案的通知》,佛山师范专科学校并入佛山大学。
- 原佛山农牧高等专科学校
1958年,华南农学院佛山分院成立,校址设在南海县大沥镇仙溪湖畔。
1959年秋,由于地区行政区域的合并,华南农学院惠阳分院、番禺农学院并入华南农学院佛山分院。
“文化大革命”期间,该校受到严重的破坏;校本部校舍全被占用;学校只得在附近另建简易校舍(现校址)。
1962年,佛山分院撤销了农学、园艺、蚕桑及农机专业,只保留畜牧兽医专业,学院改名为佛山兽医专科学校,面向全省招生,为全省培养畜牧兽医人才。
1992年,佛山兽医专科学校更名为佛山农牧高等专科学校。
1996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广东省教育厅批准,成为全国首个开办畜牧兽医与管理专业本科与专科自学考试的主考学校。
- 原佛山职工医学院
1924年2月,英国教会医院英籍护士彭爱莲创办佛山循道高级护士学校。
1937年,该校获得中央卫生部备案,学生陆续有所增加。护校学生实行免费教学,并提供膳食。
1951年1月,更名为广东省第二医士学校。12月,更名为广东省第二卫生技术学校。
1958年9月,更名为中山医学院佛山分院,开办医疗大专专业。
1962年9月,更名为广东省佛山卫生学校。
1992年1月,更名为广东省佛山职工医学专科学校,由广东省与佛山市共管。
1995年10月,经省政府批准将原名“广东省佛山职工医学专科学校”更名为“广东省佛山职工医学院”。
2001年9月,首届临床医学(全科方向)本科学生入学。
- 原佛山教育学院
1960年,佛山地区教师进修学校成立,设中文、数学两个专业。从高考生中各招1个班,学制1年。中文专业设在惠州师范,数学专业设在佛山市城隍庙旧址。同时,从佛山师专接过原广东师院的专科函授部及教师8人,开设函授中文、数学、生物3个专业,学制均为3年。
1963年,接管了佛山幼儿师范校舍和佛山师专部分教师干部,部分图书、仪器、家具。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停止招生。1968年,在校教职工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学校停办。
1979年,复办佛山地区教师进修学校,暂借地区教育局部分房子作办公室,一年后在同济路45号建筑校舍。
1981年4月18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在佛山地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基础上,建立佛山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1983年4月23日,佛山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佛山教育学院。
合并组建
1995年3月,国家教委批准佛山大学和佛山农牧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02年6月,学院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合格评价。
2005年2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佛山职工医学院和佛山教育学院并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成立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医学院。
2007年,学院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优良评价。
2013年7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院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机械工程、兽医学、土木工程成为首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13个二级学科。
2015年9月,学院首批入选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行列。
2015年11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章程》经广东省教育厅核准生效实施。
2016年,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大学科技园成立,翌年获批广东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培育单位。
2017年6月,学院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2017年6月,学院建设总投资15.98亿元,占地面积1468亩的新校区(北区)建成。
2017年7月14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与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共建新能源产业学院、与佛山(云浮)氢能产业与新材料发展研究院共建大学生联合培养基地签约揭牌仪式举行。
2019年4月,粤台人工智能学院成立。8月5日,学院获评2019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9年9月10日,广东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对广州交通大学等4所学校进行实地考察的公示》显示,佛山市政府申请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更名为广东科学技术大学。
2020年10月16日,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名单”。
2021年8月,进入广东(2021—2025年)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2022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首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公布首批201所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名单,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入选。
2022年8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个科技小院获国家支持建设。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3月,学校设有16个二级学院,有57个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1886人,其中高级职称608人,博士学位819人,双聘院士6人(含海外院士1人),在聘全职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4人、省部级高层次人才19人、培育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人和省级高层次人才14人。学校40%以上的教职员工曾在海外合作院校学习或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此外,还聘请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丁肇中等为名誉教授,聘任岭南讲座教授177人。
双聘院士:王大成(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润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浩(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宁一(中国工程院院士)
海外特聘院士:奥坚科·弗拉基米尔(OgenkoVolodymyr,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院士)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郭宝珠、孙富春、魏勋斌、江涛、高彦峰
万人计划入选:毕利军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郝志峰、蒋疑川、王海贤、邢立宁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王凯
全国优秀教师:罗旗帜、戎海武、刘爱平、潘杰、杨承忠、范劲松、陈国杰
广东省教学名师:王丙云、陈国杰
广东省海外名师:李静、邓和浦、Salvador Navarro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特色专业14个,省级重点专业6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7个。
截至2019年4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广东省特色专业9个。广东省重点专业3个,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专业1个,广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4个,广东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0个,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广东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7个,广东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广东省级试点学院1个,广东省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示范学院2个,广东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3项,广东省级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2个,广东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1个,广东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有广东省级精品课程2门,广东重点课程7门,广东精品开放课程14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土木工程、动物医学
广东省级重点专业(自主特色项目):动物医学、动物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广东省级特色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园艺专业、材料化学专业、护理学(康复护理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药学
广东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广东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材料化学、土木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
广东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电技术中心、生物基础教学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教育科学实验教学中心、食品与园艺实验教学中心、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大数据实验教学中心
广东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动物医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商管理综合改革试点工业设计(产品设计方向)、动物科学、康复治疗学、老年护理专业方向—培养老年护理、应用心理学
广东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地方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外向型人才培养实验区、地方院校文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地方院校体育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地方院校农科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实验区建设、复合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培养创新试验区
广东省级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自主特色项目):经济与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工业设计(产品设计方向)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
广东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自主特色项目):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广东省级紧缺人才培养基地:经济与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工业设计(产品设计方向)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
广东省级精品开放课程:旅游学原理、食品微生物学、大学物理实验、现代教育技术、动物生理学、数学分析、医学免疫学、信号与系统、英语语法、诊断学、材料力学、二维动画设计与制作、基础护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力学、营养学、计算机网络
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信号与系统、教育技术、医学免疫学、旅游学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人力资源管理、数学分析、动物生理学、食品微生物学、英语语法、大学物理实验、基础护理学、农业生态学、材料力学、理论力学、二维动画设计与制作
- 教学成果
2017年,学校教师主编、参编出版教材33部,有24部为省级及以上的“十二五”、“十三五”或二十世纪高校规划教材。2017-2018学年,新增广东省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54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67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
截至2019年4月,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1项。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文化竞赛,共获省级及以上奖1819项,其中国际、国家级591项、省级1228项;学校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40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80项。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地方本科高校“双学院制”工科人才共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2018年)等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拥有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2个、特色重点学科4个、“冲补强”重点建设学科4个,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 学位授予点
学位类型 | 一级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 | 招生专业 |
学术学位 | 0802机械工程 | 080200机械工程 |
0803光学工程 | 080300光学工程 | |
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 | 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 | |
0905畜牧学 | 090500畜牧学 | |
0906兽医学 | 090600兽医学 | |
0814土木工程 | 081400土木工程 | |
专业学位 | 0854电子信息 | 085401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 |
085405软件工程 | ||
085406控制工程 | ||
085408光电信息工程 | ||
085410人工智能 | ||
0951农业 | 095131农艺与种业 | |
095133畜牧 | ||
095134渔业发展 | ||
095135食品加工与安全 | ||
095132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 | ||
095138农村发展 | ||
0952兽医 | 095200兽医 | |
0451教育 | 045102学科教学(思政) | |
045103学科教学(语文) | ||
045104学科教学(数学) | ||
045108学科教学(英语) | ||
045114现代教育技术 | ||
045112学科教学(体育) | ||
0254国际商务 | 025400国际商务 |
研究机构
截至2019年4月,学校有国家标准委国家氢能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佛山)1个,广东省科技厅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新型研发机构,4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35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广东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广东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5个广东省教育厅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1个佛山市工程技术中心,33个佛山市科技创新平台;与美的集团、创维集团、海天集团等龙头企业共建研究中心(院、所)、联合实验室10个、工程技术中心32个。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国家标准委国家氢能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佛山)1个,粤港澳联合实验室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7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9个。
编号 | 科研平台类别 | 平台名称 | 成立时间 |
1 | 国家标准委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 | 国家氢能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佛山) | 2018 |
2 |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膜生物学与环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2019 |
3 |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动物分子设计与精准育种重点实验室(省市共建) | 2019 |
4 | 粤港澳智能微纳光电技术联合实验室 | 2020 | |
5 | 广东省食品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2022年度) | 2022 | |
6 | 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紫外LED集成光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21 |
7 | 广东省智能制造信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7 | |
8 | 广东省一门式政务服务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7 | |
9 | 广东省面向制造业产品协同设计与定制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7 | |
10 | 广东省健康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7 | |
11 | 广东省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健康监测与评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7 | |
12 | 广东省先进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7 | |
13 | 广东省非标自动化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7 | |
14 | 广东省铝型材智能包装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7 | |
15 | 广东省机器油液监测与分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7 | |
16 | 广东省生物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7 | |
17 | 广东省水体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7 | |
18 | 广东省草鱼抗病选育与质量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7 | |
19 | 广东省肉鸡商业化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7 | |
20 | 广东省微量元素新型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7 | |
21 | 广东省水产疾病防控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7 | |
22 | 广东省生物饲料添加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7 | |
23 | 广东省畜禽疾病免疫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7 | |
24 | 广东省数字化口腔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7 | |
25 | 广东省柔性电子材料和印刷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7 | |
26 | 广东省铝合金型材环境友好型表面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7 | |
27 | 广东省陶瓷艺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7 | |
28 | 广东省粮油质量安全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7 | |
29 | 广东省食品流通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7 | |
30 | 广东省传统发酵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7 | |
31 | 广东省智慧家居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6 | |
32 | 广东省激光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6 | |
33 | 广东省基因编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6 | |
34 | 广东省绿色能源装备与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6 | |
35 | 广东省建材专用高分子材料与助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6 | |
36 | 广东省草鱼健康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6 | |
37 | 广东省绿色建材无毒害化学品及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5 | |
38 | 广东省畜禽遗传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5 | |
39 | 广东省草鱼疫病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5 | |
40 | 广东省土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5 | |
41 | 广东省智能制造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014 | |
42 | 广东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 广东省一门式政务服务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 2016 |
43 | 广东省智慧养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 2016 | |
44 | 广东省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和资源化回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 2017 | |
45 | 广东省生物炭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 2017 | |
46 | 广东省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 广东省生猪科技创新中心 | 2017 |
47 | 广东省动物疾病诊断与防控科技创新中心 | 2017 | |
48 | 广东省草鱼科技创新中心 | 2017 | |
49 | 广东省优质肉鸡与肉鸭科技创新中心 | 2017 |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3月,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基金24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等各类科技奖励52项。2021年学校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授牌,2022年学校7个项目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16年以来,学校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等各类科技奖励52项,国家级行业协会奖72项。其中,学校外籍特聘教授Christopher John Guzy荣获“2019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成为办学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此项殊荣的外籍专家。2019年,学校首次实现以第一依托单位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合作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历史性突破。2022年,学校作为主要完成单位之一的7个项目荣获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位列广东省高校排行榜第八,其中4项学校为主持单位、3项学校为参与单位。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1年底,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86万余册、采购中文期刊1500余份,外文期刊48份,电子图书155万册,电子期刊16000余种,引进中国知网、SD数据库、SCI科学引文索引等中外文数据库43个。
- 学术期刊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被中国社会科学院选定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委会评为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设有政法研究、文学研究、哲学研究、经济学研究、佛山研究、教育学研究等栏目。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获中国优秀期刊奖,为中国期刊网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设有数字理论、机电自动化、土建工程、化学与化工、环境科学、信息科学、农业与生物技术等栏目。
院地合作
2016年1月,学校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与广东省半导体照明产业联合创新中心、佛山市照明灯具协会合作共建的半导体光学工程学院正式挂牌,成为学校首个产业学院,到2017年底全校14个二级学院“院院融产业”,相继与龙头企业、重点产业和新兴行业合作建立了27个“产业学院”。
截至2018年12月,学校与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实施“4+0”高职本科协同培养试点项目,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国际经济贸易等3个高职本科专业。
国际交流
截至2022年3月,学校举办中–德、粤–台(台湾)环境工程、产品设计等本科专业合作办学项目,与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等近10所高校开展硕/博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组建粤港澳智能微纳光电技术联合实验室、国际膜生物学与环境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
学校标识
- 校徽
佛山科技学院标志为同心双圆形图案,圆环内放置中英文校名。
内圆图案由五个花瓣形曲线构成,好似待放的花蕾,充满希望和生机,寓意佛山科技学院多学科相互包容、团结向上、共谋发展。学校标志标准色彩:C:0, M:100, Y:100, K:0。
- 校旗
校旗为长方形,底色为白色,标准尺寸为:240×160(cm),长宽比例为3:2,中央印有学校标志与中英文校名组合字体。中英文校名字体标准色彩:C:0, M:0, Y:0, K:100。
精神文化
- 校训
明德博学,自强有为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基础扎实、精于实践、勇于创新、敢于创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 校歌
《岭南之光》
巫小黎作词,张克学作曲 名城佛山 源远流长;千年陶都 美名传扬 吾校巍巍 岭南之光;时为戊戌 时为戊戌 披荆拓荒 啊啊 时为戊戌 时为戊戌 披荆拓荒 啊 啊 明德博学 修身涵养;行健不惜 有为自强 问学求真 弦歌一堂;志存高远 志存高远 创业四方 啊啊 志存高远 志存高远 创业四方 啊啊 知行合一 百炼成钢;知行合一 百炼成钢 知行合一 百炼成钢;春风桃李 满园芬芳 知行合一 百炼成钢;春风桃李 满园芬芳 芬芳 |
所获荣誉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促进奖”。
2021年12月,入选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的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公示名单。
2022年1月,“2021全国互联网法律法规知识云大赛”优秀组织单位。
2023年6月,入选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