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业大学简介

山西农业大学简介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XAU),简称“山西农大”,是山西省人民政府与农业农村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入选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是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优秀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山西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山西省“1331工程”高校、省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为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山西农业大学始于1907年创办的私立铭贤学堂,创始人为孔祥熙,后发展为私立铭贤农工专科学校、私立铭贤学院;1951年成立山西农学院;1979年更名为山西农业大学,列入全国重点大学;2019年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合署改革,成立新的山西农业大学。

截至2023年2月,学校(院)有太谷、太原龙城2个校区,占地面积3588亩,建筑面积134.4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40.75亿元,其中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2.36亿元,有纸质藏书210万余册,电子图书384万册;设有教学单位22个,直属科研院所(中心)20个,开办本科专业68个;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类别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8个;有教师、科研人员及职工4500余人,在校生2.8万余人

前身溯源

  • 原山西农业大学

清朝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私立铭贤学堂创办。

民国5年(1916年),学校增设大学预科。

民国17年(1928年),开办农科。

民国20年(1931年),开办工科。

民国26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学校被迫南迁。

民国28年(1939年),学校辗转到达四川金堂县。

民国29年(1940年),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立案,成立铭贤农工专科学校。

民国32年(1943年),学校改建为私立铭贤学院,由专科改为本科,学系由3个扩大到8个,即农艺学系,畜牧兽医学系,农业经济学系,机械工程学系,化学工程学系,纺织工程学系,工商管理学系,银行学系。

民国36年(1947年),铭贤学院由金堂迁往成都办学。

1950年11月,铭贤学院迁返山西太谷原铭贤学堂旧址。

1951年10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接管铭贤学院,改私立为公办,正式成立山西农学院;同年,机械工程系、工商管理系分别并入山西大学工学院、山西大学财经学院;同年,学校初中部与太原农业技术学校合并,更名山西农学院附属农业技术学校。

1955年,山西农学院附属农业技术学校划归山西省农业厅领导,并更名为太谷农校。

1958年,太谷农校并入山西农学院,并更名为山西农学院专科部。

1962年,朔县畜牧兽医学校专科部分并入山西农学院。

1971年,山西农业劳动大学并入学校。

1975年,学校在昔阳、雁北、运城组建了3个分院,分别为大寨、雁北、运城农学院。

1979年7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大寨农学院并入山西农学院;同年,山西农学院更名为山西农业大学,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

2012年,学校成为山西省人民政府和农业部共同建设的高等学校。

2014年9月,学校入选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

2016年,学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同年,学校被列入山西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2017年,学校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同年,学校获批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同年,学校获得留学生招生资格。

2018年,学校被认定为山西省第二批省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 原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1953年,山西省在太原许坦村成立省农场。

1954年,试验研究机构与推广机构分离,省农场改组为综合试验站。

1955年,改为山西省农业科学研究所。

1959年2月21日,升格为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各地农科所均属于省农科院体系。

粉碎“四人帮”后,山西省政府将下放地方的农科所,以及果树、畜牧两所先后收归省农科院。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是省政府直属的公益型科研事业单位。

合并发展

2019年10月,山西省委省政府决定,山西农业大学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合署改革,成立新的山西农业大学。

2020年10月,山西农业大学草业学院揭牌成立; 同年11月,学校被中央文明委评为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

2021年5月15日,成为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联盟理事会员单位; 同年9月26日,山西农业大学教务部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2022年6月17日,山西农业大学阳泉富硒产业研究院揭牌成立,该研究院由阳泉市政府和山西农业大学共建。

2023年4月,山西农业大学左权核桃产业研究院揭牌成立; 5月18日,山西农业大学安全应急学院揭牌仪式举行。6月9日,山西农业大学河曲特优农业产业发展研究院在河曲县举行揭牌仪式。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2月,学校(院)设有教学单位22个,直属科研院所(中心)20个,开设本科专业68个,学科专业涵盖了农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8个门类。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2月,学校(院)现有教师、科研人员及职工4500余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04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356人,博士生导师153人,硕士生导师1046人。现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项目获得者1人、教学名师项目获得者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83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2人、岗位科学家16人,农业农村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2人、神农青年英才1人,“青年三晋学者”7人,省青年拔尖人才8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63人,省科技功臣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1人,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29人;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2月,学校(院)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类别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8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9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6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个、省级优势学科1个、省级特色学科4个、“1331”工程优势学科1个、省优势学科攀升计划学科1个、省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2个。

  • 学科排名

据2022年9月ESI中国内地高校数据库更新显示,山西农业大学环境与生态学科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前1%,成为该校继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之后,第三个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2月,学校(院)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链1个、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优势专业建设项目7个、省级品牌专业11个、省级精品课程1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4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农学、动物医学、植物保护、动物科学、草业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地资源管理、园艺、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林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种子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国家级特色专业:园艺、动物医学、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

省级特色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林学、动物科学、土地资源管理、农村区域发展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种子科学与工程、动植物检疫、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葡萄与葡萄酒工程、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中药资源与开发、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园林、农业电气化

省级优势专业建设项目:农学、动物医学、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园艺、动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省级品牌专业:农学、植物保护、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林学、园艺、农业资源与环境、农林经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

国家级精品课程:《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动物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

省级精品课程:《生物统计学》《植物生物化学》《蔬菜栽培学》《植物学》《大学化学》等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生物统计学》《作物化学调控》《普通昆虫学》《植物生理学》《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动物解剖学与植物胚胎学》《蔬菜栽培学》《工程力学》《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食品免疫学》《大学化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生物化学》《植物学》

国家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动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植物生产类实验教学中心、农业资源与环境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基础兽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作物栽培耕作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农业环境监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农业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园艺实验教学中心、农业综合化学实验教学中心、食品科学与安全实验教学中心、农业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食品科学与安全实验教学中心、农业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地方农业院校服务新农村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动物医学专业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山西省食用菌产业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链

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山西晋中(太谷)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

(注:名单不全)

  • 办学成绩

2019至2020学年,学校(院)学生获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6项,参与学生数为230人;入选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交流项目2项。获首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机电系统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第十二届青岛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7项;获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相关专业创新创业竞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二等奖4项;获第九届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赛艾景奖学生组银奖;获2020“深唐杯”大学生5G技术应用大赛省赛一等奖6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20项;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植物保护专业能力大赛团体一等奖,获植保专业本科生学术交流报告一等奖,植保专业技能展示三等奖,植保创新创业优秀项目三等奖,并获大赛团体一等奖;获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水族箱造景技能大赛(NACCS)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等。在山西省第五届高校毕业季优秀美术作品展中获奖35项,其中,毕业作品展板块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优秀奖1项;“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翰墨丹青写初心”主体展览板块获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 教学成果

截至2023年2月,近年来,学校(院)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100余项,在“挑战杯”等竞赛中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项224项。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2月,依托学校(院)建设黄土高原东部旱作节水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退化土壤改良与新型肥料研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园艺植物脱毒与繁育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黄土高原特色作物优质高效生产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平台7个,国家功能杂粮技术创新中心、农业农村部学科群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省“1331工程”创新平台等省部级平台(基地、资质)173个,科技部、农业农村部和山西省科技创新团队33个,直属科研院所(中心)17个。

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功能杂粮技术创新中心

国家级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长治综合试验站

省部级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华北黄土高原地区作物栽培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

省级重点实验室:作物生态与旱作栽培生理山西省重点实验室、植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山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1331工程”作物生态与旱作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

省级实验室:山西省生态畜牧与环境兽医学实验室、山西省旱作农业机械关键技术与装备实验室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绿色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动物药品与疾病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作物化学调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动物药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设施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猪遗传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草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肉羊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山西省生猪种业工程研究中心

省级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1331工程”山西省兽药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1331工程”山西省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

省厅级创新基地:山西省新型中兽药创新基地

省“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兽医新型药物创新研究创新团队

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小麦旱作栽培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猪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特色肉牛生产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环境安全与动物健康生产技术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

省科技创新培育团队:设施蔬菜高效固碳山西省科技创新培育团队、草种选育与退化草地生态恢复及利用山西省科技创新培育团队、谷子、糜子基因资源开发与分子育种山西省科技创新培育团队

科研成果

2022年,学校(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项,总量比2021年翻了一番,新增国家审定品种等各类科研成果254项,新增山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

截至2023年2月,“十三五”以来,学校(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17项、二等奖77项;取得国家审(鉴)定品种47个、省级审(认)定品种445个,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4个、地方标准404项,国家植物新品种权67项。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据2023年3月学校图书馆官网显示,山西农业大学图书馆有中文纸质文献157万册,现刊432种,过刊90000多册册,报纸60多种。引进与自建数据库74种,OA及NSTL免费资源近50种;截至2019年,学校图书馆有中外文电子图书325多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10万余种,学位论文471万多册,音视频资料时长达13万多小时。

  • 学术刊物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36年,是由山西农业大学主管、主办的农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学报设有农业生物技术、资源环境保护、动物科学、果蔬科学、食品科学工程、农业机械化、林业科学研究等栏目;学报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来源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山西农业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学报设有三农问题研究、政法理论、经贸论坛、管理科学、语言文学、农史研究、农技推广、高教研究等栏目;学报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来源期刊、《科学引文数据库》(SCD)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2月,学校(院)与美国欧柏林大学有多年合作历史,与美、英、澳、俄、泰等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新西兰梅西大学和奥克兰理工大学等高校开展联合培养项目,有尼泊尔、伊朗、巴基斯坦等国家的学生到校攻读学位。

截至2023年2月,学校(院)社会服务项目经费到账3.7亿元,在全省不同生态区建立了15个综合性示范基地、83个精品基地、125个农业示范基地,600余名农业专家组建了56支社会服务队伍,培训农民60余万人次;与地方政府共同成立了乡村人才振兴学院,共建了大同黄花、忻州杂粮、阳泉富硒产业等15个产业研究院;合作共建了临猗、太谷2个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打造8个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村;加入“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等,有马达加斯加棉花植棉技术服务与产业基地建设、巴基斯坦特色作物新种质创制与旱作农业技术示范等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学校标识

  • 校徽

山西农业大学简介插图

学校校徽为同心环形,砖红色,内环为篆书“农”字和“大”字,“1907”为学校成立年份,外环下方为彭真同志题写的校名“山西农业大学”,上方为英文校名。

  • 校旗

山西农业大学简介插图1

学校校旗为红色旗面,长宽比例为3:2,旗面正中为彭真同志题写的校名“山西农业大学”,校名文字颜色为黄色。

精神文化

  • 校训

勤奋、求实、团结、进取

  • 教风

甘于奉献、敬业乐教

  • 学风

勤奋学习、注重实践

  • 办学精神

崇学事农、艰苦兴校

社团文化

据2023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院)有农民之子社团、昆虫爱好者协会、剪韵艺社、功能农业社团、飞羽毽球社、大学生英语爱爱好者协会、Python爱好者协会等学生社团。 开展了社团文化节、曲艺大赛、舞蹈大赛、器乐大赛、健美操大赛、街舞大赛、大学生现场手工艺作品大赛、摄影大赛等活动。

©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2245678901@qq.com删除!联系电话:13296555055。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