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大学简介

甘肃农业大学简介

甘肃农业大学(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是农业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甘肃省高水平大学、国家重点建设的中西部百所高校之一。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

学校前身是1946年10月创建于兰州的国立兽医学院。1950年,改名为西北兽医学院;1951年,改名为西北畜牧兽医学院;1958年,与筹建中的甘肃农学院合并成立甘肃农业大学。2012年6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和农业部签署协议共建甘肃农业大学。学校从1953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是全国首批学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第二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3年4月,学校占地1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设有23个学院(教学部),开设69个本科专业;拥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类别,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教职工1532人,其中专任教师1250人;有普通本科生17530人,硕士研究生3438人,博士研究生583人。

历史沿革

  • 国立西北技艺专科学校

1939年4月,经国民政府行政院决定,在兰州建立西北技艺专科学校。先后设农艺、森林、畜牧、兽医、农业经济和农田水利等科。

1945年8月,奉教育部令,将国立西北技艺专科学校改名国立西北农业专科学校,设农艺、森林、畜牧科、兽医科、农田水利、农业经济和牧草7科。

  • 国立兽医学院

1946年,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委派盛彤笙筹办学校,在兰州设立国立兽医学院。9月,首届招收新生48名,学制四年。尚未独立办学,设在兰州大学,作为四学院之一,教学分设为解剖科、生理药理科、生物化学科、细菌卫生科、病理寄生虫科、诊疗科、畜牧科7科。

1947年4月,国立兽医学院正式从兰大独立。7月,由国民政府及其教育部直接领导,甘肃省政府协助进行。

1948年,在黄河南岸的小西湖畔,建成教学楼-伏羲堂。

1950年2月,撤消国立西北农业专科学校,畜牧科、草原科并入国立兽医学院。

  • 西北畜牧兽医学院

1950年12月,西北军政委员会决定将国立兽医学院改名为西北兽医学院。

1951年,西北兽医学院改名为西北畜牧兽医学院,隶属西北畜牧部、西北教育部共同领导。设立了畜牧系,设有生物、饲养、牧草与草原、选育、绵羊与羊毛5科。

1952年,引进前苏联高等教育经验后,开始设置专业。学校设置了畜牧系畜牧专业,兽医系兽医专业,学制4年。9月30日,经政务院批准,将西北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并入西北畜牧兽医学院,并实行全国统一招生和分配。

1953年,学院首招研究生8人。

1958年,西北畜牧兽医学院从兰州搬迁到武威县黄羊镇(现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

  • 甘肃农业大学

1958年5月,甘肃省委决定,将正在筹建的甘肃农学院与西北畜牧兽医学院合并,组建甘肃农业大学。12月15日,甘肃农业大学成立大会在黄羊镇召开。学校在畜牧、兽医两个系的基础上,增设了农学、林学和农业机械3个系,共计5个系5个专业,同年开始招生。

1977年,学校恢复了高考招生制度。

1978年,学校恢复了研究生招生。

1981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甘肃农业大学迁回兰州市办学。

1984年10月22日,甘肃农业大学迁建工程在营门滩破土动工。

2010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

2011年底,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2012年6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和农业部签署协议共建甘肃农业大学。10月,经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评审,学校获准新增草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原有的畜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重新确认。

2013年5月,学校入围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百所高校。

2014年10月,学校入围国家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创新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涉及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和动物医学院申报的复合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动物医学专业)获批立项。

2020年4月,国家高寒草地鼠害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学校。

2021年5月,成为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联盟理事会员单位。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4月,学校设有23个学院(教学部),开设69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1532人,其中专任教师1250人,有高级职称人员623人。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8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农业部专家指导组成员2人,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5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甘肃省科技功臣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29人,甘肃省陇原青年英才3人,甘肃省飞天学者26人,甘肃省陇原人才329人,甘肃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8人,甘肃省特聘科技专家3人,甘肃省教学名师、优秀专家、优秀教师27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兼):任继周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郁继华、师尚礼、崔燕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赵兴绪、余四九、张富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张峰、甘伯中

国家杰出专业人才:孙万仓

甘肃省特聘科技专家:余四九、余群力、李发弟、滚双宝

甘肃省级教学名师:崔岘、崔燕、李唯、王芬娥、刘长仲、师尚礼 、姚拓、马晖玲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有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动物医学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个;甘肃省级精品课程47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甘肃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

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动物医学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草业科学),1个农业部重点学科和18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类别,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 重点学科

国家级重点学科:草业科学

农业部重点学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甘肃省级重点学科:

学科名称 所在学院 学科名称 所在学院
生物学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植物保护 草业学院
生态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 畜牧学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农业工程 工学院 兽医学 动物医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林学 林学院
作物学 农学院 草学 草业学院
园艺学 园艺学院 农业经济管理 经济管理学院
农业资源与环境 资源与环境学院
资料来源:
  • 学科目录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畜牧学、作物学、兽医学 、草学 、生态学

科研机构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以及各类研究中心(基地)51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甘肃重点实验室:甘肃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与省科技厅联合共建)、甘肃省草食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甘肃省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重点实验室

甘肃省组织研究基地:甘肃省区域农业与产业组织研究基地

甘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畜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现代养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节水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牛羊胚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葡萄酒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甘肃省设施园艺工程研究中心

甘肃省工程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甘肃省葡萄与葡萄酒工程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甘肃省工程实验室:甘肃省牛羊基因改良工程实验室、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甘肃省功能乳品工程实验室、甘肃省旱作农业装备工程实验室 、甘肃省肉品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工程实验室、甘肃省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工程实验室

甘肃省高等学校电子商务重点实验室:甘肃省高等学校电子商务重点实验室

甘肃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农村发展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甘肃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基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心

甘肃省高校新型智库:甘肃省现代农业和农村社会融合发展研究中心

研究成果

截至2023年4月,近五年来,全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474项,到位总经费达5.5亿元,有102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省部级奖79项,授权专利1200多项,出版专著教材256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600多篇,其中,高水平论文2300余篇。目前,全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30余项,在草业科学、旱作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节水农业、品种选育、绿色生产、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的研究成果。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10月,甘肃农业大学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67.892万册,订购中外文纸质期刊859种、报纸32种,电子图书169.21万册。拥有CNKI、超星读秀、超星移动图书馆、中国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台湾学术文献数据库、OVID、PROQUEST、Web of Science(SCIE)、Springer Link、牛津期刊库、EBSCO等中外文数据库38个。

  • 学术期刊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甘肃农业大学简介插图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是甘肃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2017年,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C库)来源期刊

学报1992年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全国农业高校学报质量评比一等奖;1999年获甘肃省高校优秀学术期刊奖。学报为《中国科技期刊论文统计与分析》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首批入选期刊,被中国国内外许多权威数据库和文摘刊物收录,如《CABI》、《AGRIS》、《AGRICOLA》、《SCIE》《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农业文摘》、《麦类文摘》、《中国科技资料目录》、《农学文摘》等。

《草原与草坪》

《草原与草坪》是由中国草原学会、甘肃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草业科学,草坪科学学术理论刊物。2004年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2006年获首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2010年获第三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2011年获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优秀期刊奖,2016年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4月,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先后与美国、英国、新西兰、秘鲁、加纳、韩国等20多个国家的6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保持着学生联合培养、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关系,与美国等国家合作成立了“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与国际马铃薯中心、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国际沙棘研究中心等国际机构开展合作研究,先后加入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中国农业院校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设有校派访问学者项目、学生赴美双学位项目、留学甘农校长奖学金等项目,学校国际交流日趋活跃,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甘肃农业大学简介插图1

学校标识

  • 校名

甘肃农业大学简介插图2

原“甘肃农业大学”标准字体为仿毛体,新“甘肃农业大学”标准字体采用毛泽东手写体,简称“毛体”。

  • 校徽

甘肃农业大学简介插图3

校徽四周线条为圆形,并加内圈,寓意全校师生员工以教学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办学理念,以及围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这条主线,抓住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能力两个重点,认真履行高校“四大职能”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校徽主体由麦穗和牛角组成,整体如同一艘扬帆远航的船,寓意甘肃农业大学承载着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使命和对未来的憧憬,不畏难险,乘风破浪,勇往直前。麦穗体现学校以农科为优势和特色、多学科发展的办学目标;麦穗的剖面图,像打开的书籍,反映农大师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刻苦学习、孜孜不倦;牛角既代表学校畜牧、兽医等传统优势学科,又标明学校的办学历史。

主体图案下方的“1946”标明学校创建年份。

整个标志的圈线、主体图案、英汉文字、下垂弧线、阿拉伯字均为深绿色。绿色暗喻着生命、发展、永恒,寓意甘肃农业大学充满生机和活力,生生不息。

  • 校旗

学校校旗为左侧印有学校校徽,右侧印有“甘肃农业大学”(中英文)标准字样的长方形旗帜。校旗尺寸和颜色参照学校 VIS 形象识别系统中的有关规定。

精神文化

  • 校训

敦品励学,笃志允能

  • 校歌

《甘肃农业大学校歌》

西面高耸着昆仑,北面蜿蜒着长城

黄河从我们身边流过,波浪奔腾

这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永生着伏羲和神农的灵魂

这儿屹立着我们的校舍,荟萃着后起的精英

浩浩乎天山瀚海大无垠

风吹草低,牛羊成群

驼铃阵阵,牧马长鸣

在这大西北的原野上

(正好)任我们驰骋

我们要以青天为幕,大地为营

风餐露宿,不避艰辛

广施仁术,泽被苍生

看百兽率舞,寿域同登!

  • 伏羲堂

伏羲者,传说为远古百王之先,人文始祖,亦是传说中的畜牧兽医始祖。伏羲堂为当时与中山堂、三爱堂、至公堂齐名的兰州著名建筑,是国立兽医学院的核心部分,在甘肃农业大学的发展历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46年10月,国立兽医学院成立后,因无独立校址,第一届学生报名、考试、录取由兰州大学负责,教师学生上课在萃英门兰大旧址。在确定小西湖为校址后,1948年6月,一座中西合璧的兽医馆在小西湖湖畔建成。大楼坐北朝南,东西长80米,分为上下两层,鸟瞰呈横躺的“王”字形,门楼有四个直径一米的水刷石圆柱衬托,外体为砖砌,内部为木质框架结构。2008年,甘肃农业大学在兰州安宁营门滩重建“伏羲堂”。

知名校友

姓名 备注
杨子恒 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伦敦大学学院RA Fisher统计遗传学讲座教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计算与进化生物学中心主任。80级本
尚永丰 中国科学院院士,杭州师范大学校长。82级本
南志标 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名誉院长,74届本,81届硕
陈化兰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全国妇联副主席(兼),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87本,91硕
许绶泰 中国著名寄生虫学专家。
王擎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华中科技大学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主任。
王素香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王玉琳 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公司)所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车克钧 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陈文贤 甘肃酒泉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
崔胜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动物学与动物生理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建林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民盟甘肃省委常委。
郑世民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基础兽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敬仁 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永光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
刘宗平 扬州大学兽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赵海燕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研究员。
王晓举 中国农业科学院办公室主任
赵启祖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研究员(二级),博士生导师。
宗瑞谦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张合成 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
蒋文兰 第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七届中央纪委委员,原中共甘肃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
李文卿 原甘肃省科学技术厅厅长。
李旺泽 甘肃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
位志荣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
陈亚民 中熹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合伙人、副总经理。
曹广益 武威牛满加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李琳兴 正大集团农牧食品企业(西北区)兰州正大资深副总裁。
资料来源:
©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2245678901@qq.com删除!联系电话:13296555055。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