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交通大学简介

兰州交通大学简介

兰州交通大学(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坐落在甘肃省兰州市,是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国家铁路局与甘肃省人民政府省部共建高校,天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对口支援高校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入选高校,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学校”,教育部“中西部教育振兴计划”支持高校,甘肃省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的历史渊源可追溯至1896年成立的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和1909年成立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于1958年5月由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北京铁道学院(现北京交通大学)的主干系科程建制迁兰组建而成。1959年6月学校在全路高等学校内被铁道部确定为重点高校,1961年4月学校被列为铁道部重点高等院校。2000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体制。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兰州铁道学院”更名为“兰州交通大学”。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2个校区,占地面积1564亩,校舍建筑面积72.77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33.45万册;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8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5个;设有22个直属学院(部),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开设本科专业70个;有教职工2286人,其中专任教师1794人;全日制在校生31129人,其中本科生22172人,研究生7380人(硕士研究生6998人,博士研究生382人),留学生278人,高职生1223人

历史沿革

  • 兰州铁道学院

学校的历史渊源可追溯至1896年成立的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原唐山铁道学院前身)和1909年成立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原北京铁道学院前身)。

1946年冬,东北解放区创建了东北铁路职工学校,后改名东北铁路学院,哈尔滨铁道学院,后来并入北京铁道学院。

1949年夏,中央军委铁道部决定,将接收的交通大学之唐山工学院、北平铁道学院和新创建的华北交通学院合并,组成中国交通大学。

1950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中国交通大学改名为北方交通大学,交通大学的北京管理学院改称北京铁道学院,唐山工学院改称唐山铁道学院。

1956年,政务院决定唐山铁道学院迁往兰州建校,教育部确定学校按在校学生9000人的规模在兰州市选址修建。1956年起,政务院决定唐山铁道学院迁往兰州建校。

1958年,铁道部决定唐院暂不迁校,并决定在兰州唐院所选校址新建一所兰州铁道学院。

1959年1月,学院向铁道部申请建立了“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兰州分院”,受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和兰州铁道学院的双重领导。6月铁道部在全路高等学校内确定3所重点学校,为唐山铁道学院、北京铁道学院、兰州铁道学院。

1961年1月,根据铁道部命令学院设立科研处,撤销“兰州铁道科学研究所”。4月铁道部确定5所全路重点高等院校:北京铁道学院、唐山铁道学院、兰州铁道学院、长沙铁道学院、南京铁道医学院。

50年代末至90年代末,学校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领导,实行行业办学管理体制。

1978年,开始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中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0年,兰州铁道学院脱离铁道部,实施“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由铁道部划转甘肃省管理。3月,学校按新的管理体制运转。

2001年,甘肃省石油化工学校整体并入兰州铁道学院。

  • 兰州交通大学

2003年4月16日,教育部同意兰州铁道学院更名为兰州交通大学。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兰州交通大学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5年,为适应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和铁路主辅分离改革的需要,经过铁道部、教育部、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决定将铁道部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兰州铁路机械学校和铁道部重点技工学校兰州铁路运输技术学校整体并入兰州交通大学。

2006年,兰州交通大学获得优秀本科生免试推研资格。

2008年,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2009年,成为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

2010年,成为工程管理硕士(MEM)专业学位授权单位。同年,成立兰州交通大学武威校区,并与武威市委、市政府共建兰州交通大学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011年3月,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与兰州交通大学签订了科技合作与人才培养协议。9月,兰州交通大学成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

2012年5月,兰州交通大学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与兰州交通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国铁建与兰州交通大学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长期合作、互惠互利、协同发展”的原则,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领域进行长期广泛、密切合作,主要为共建科技研发平台,联合开展方向性技术研究,联合研发科研计划课题、开展技术咨询与服务、共建博士后工作站等。

2013年,兰州交通大学成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

2016年,兰州交通大学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17年,入选教育部“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10月,教育部决定由教育部直属高校天津大学对口支援兰州交通大学。

2018年2月,学校荣获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称号。 3月,兰州交通大学加入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能源子联盟。11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2019年9月,兰州交通大学入选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2020年2月,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与甘肃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兰州交通大学协议。5月,甘肃省交通运输厅与兰州交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7月,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与兰州交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21年1月,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与兰州交通大学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6月14日,兰州交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正式揭牌成立 。7月10日,甘肃省人民政府与国家铁路局签署协议共建兰州交通大学。

2022年12月30日,国家铁路局公布了第二批铁路行业科技创新基地的认定结果,学校交通运输学院李海军教授牵头的“高原铁路运输智慧管控铁路行业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

兰州交通大学简介插图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3月,学校设有22个直属学院(部),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开设本科专业70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2286人,其中专任教师1794人,正高级人员340人、副高级人员673人。有双聘院士2人,国家杰青2人。有“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模范教师、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茅以升铁道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宝钢教育奖获得者、甘肃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在内的各类高层次人才344人。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9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15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专业评估。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9个省级教学团队和1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6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7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 教学成果

2020年,学校教师主持省部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31项(包括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16个项目被评为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项目。学校共获得省级“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立项12项,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7项。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交通运输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09年度)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含工学、管理学2个学科门类)、2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建有省级“双一流”特色建设工程项目学科6个,省级重点学科24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

  • 学位授予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测绘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应用统计、汉语国际教育、翻译、城市规划、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交通运输、工商管理、会计、工程管理、艺术

学科评估

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3个学科被评为B类(排名20%~30%)学科、机械工程学科被评为B-类(排名30%~40%)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2个学科被评为C-类(排名60%~70%)学科。

学校荣誉

2022年4月,兰州交通大学团委入选2022年甘肃省“五四红旗团(工)委”入围名单。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国家绿色镀膜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铁路四电BIM与智能应用铁路重点实验室”“高原铁路运输智慧管控铁路行业重点实验室”“甘肃省黄河水环境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微电子产业研究院”等1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数达到70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3月,学校五年来,承担各类项目近4000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励7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根据2023年3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兰州交通大学图书馆有纸本图书231.18万册,电子图书67万余册,有中外文期刊1488种,45个中外文网络数据库。图书馆重点收藏交通运输、环境工程、土木工程、信息技术、机电工程、经济管理等书刊资料。形成了覆盖全校各学科专业,以自然科学为主,社会科学及其它学科门类综合,馆藏实体资源与网络电子资源相互补充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 学术期刊

兰州交通大学简介插图1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曾获全国高校学报编辑质量奖、CUJA 综合数据库质量奖、教育部“全国优秀高校学报”奖、甘肃高等学校优秀学术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数据规范(CAJ-CD)执行优秀奖等,并被美国《数学评论》(MR)、德国《数学文摘》(ZM) 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ISTIC),并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STJ)、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DJFD)等数据库全文收录。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3月,学校与天津大学签署对口支援协议,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西班牙、巴西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学校获得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授权与有500年办学历史的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共建孔子学院,成为甘肃省内首家在发达国家举办孔子学院的高校。学校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交通强国”战略,为“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中俄交通大学联盟”成员单位,与俄罗斯、北马其顿、哈萨克斯坦、老挝等“一带一路”国家和高校开展了深入的合作与交流,为2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了1600多名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国际人才。

学校标识

  • 校徽

兰州交通大学简介插图2

(1)充分反映学校的建校历史,即“1958年建校”和“唐、京两院”的历史沿革,通过“1958”字样和篆体“唐、京”来表现,与西南交大的校徽篆体“唐山”如出一辙。(2)重点突出学校的“铁路特色”和“工科优势”,通过铁路符号和工科符号表现,其中工科符号被北京交大、西安交大、上海交大共同使用。(3)“盾”的造型源自学校最近两次校徽均使用的典型元素,也和西南交大校徽的“盾”造型基本一致,一方面是原有校徽的延续性设计,另一方面蕴含了同西南交大之间的“相同血缘”关系。(4)图中齿轮上60个齿的造型和现有标志基本一致,只是数量有变化,60包含了两方面意义:一方面2018年为60年校庆,在校庆之年更换新校徽,有特殊的意义;另一方面有60年一甲子之意。

精神文化

  • 校训

尚德、励志、博学、笃行

  • 校风

奋发向上、艰苦朴素、刻苦钻研、严谨治学

  • 校歌

兰州交通大学简介插图3

《天下胸怀》

作词:潘建勇,作曲:孟卫东,音乐制作:晏晓东

听涛黄河奔腾的澎湃,

远望兰山起伏的豪迈。

扎根西北,怀揣经国济世的志向,

传承京唐,演绎天路传奇的精彩。

奋发向上,砥砺人生舞台,

艰苦朴素,踏响时代节拍。

立德弘扬教泽精诚

树人鼎力民族复兴

逢山开路,继承前辈奋斗的气概,

遇水架桥,抱负通达天下的情怀。

刻苦钻研,求索至善境界,

严谨治学,真知成就英才。

啊!兰州交大…天下胸怀,

尚德励志,飞驰新时代。

啊!兰州交大…演绎精彩,

博学笃行,高歌向未来!

向——未——来——

©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2245678901@qq.com删除!联系电话:13296555055。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