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建筑大学简介

安徽建筑大学简介

安徽建筑大学(Anhui Jianzhu University),简称安建大,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一所以土建类学科专业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是安徽省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实施高校。

学校创办于1958年,历经安徽建筑工程学校、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建筑分校等办学时期,1986年复办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13年更名为安徽建筑大学。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有南、北2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531亩,馆藏纸质图书170多万册,电子图书300多万册;设有12个学院,开设67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全日制本科生16800余人,研究生2400余人;有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教师1214人。

建校初期

1958年9月,为支援安徽、建设安徽,苏州建筑工程学校324名师生、沈阳计划经济学校4名教师来到合肥,与安徽省建筑厅干训班179名师生共同组建了安徽建筑工程学校,时址位于合肥市青年路东陈岗(现徽州大道)。

安徽建筑大学简介插图

196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合肥工业大学土木系(学生89人、教师7人)并入,正式成立安徽建筑工业学院,郭沫若先生亲题校名。

1961年,因国家遭遇经济困难,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撤销,原合肥工业大学师生被抽回,选升的两个专科班挂靠安徽工学院继续完成学业。

1962年,安徽省人委决定,撤销安徽建筑工程学校。东陈岗校址由解放军一〇四医院接管,学校余部迁往安徽交通学院。

1963年4月,安徽省人委决定,保留安徽建筑工程学校。

1964年8月,学校迁往凌大塘(原省建六处新预制厂,现东流路江淮汽车集团宿舍区),设置工业与民用建筑、建筑材料检验两个专业,同年恢复招生。

1969年,学校教职工下放大别山区。

1971年,安徽省基本建设局决定将安徽建筑工程学校与省基建局技工学校合并,成立安徽省基建局建筑工程学校,校址位于技工学校所在的金寨路(现学校北校区)。

1972年,学校设置工业与民用建筑、水泥工艺两个专业,并从1973年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

1976年10月,“文革”结束。省委决定在安徽建筑工程学校设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建校教学点,设置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1977年首批招收本科生40人,于1978年春季入学。

1983年3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建校教学点更名为合肥工业大学建筑分校,时任安徽省委书记黄璜亲题校名。

稳定发展

1986年12月30日,国家教委批准恢复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1998年11月,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

2002年,学校新校区建设。

2006年1月,学校新增工程力学、材料学、结构工程、市政工程、城市规划与设计5个硕士学科授权点。

2005年,学校启动土建类专业评估。

2007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优秀等次。

2011年9月,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3年3月,教育部同意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更名为安徽建筑大学,同时,撤销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的建制。

2016年3月,安徽省人民政府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北京签约,共同支持安徽建筑大学。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20年,学校新增土木工程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2022年11月,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复函安徽建筑大学,正式批准该校成立“安徽省膨胀土力学与工程研究院”。

2023年5月4日,安徽建筑大学新校史馆在南校区校史馆举行了揭牌仪式。

院系专业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设有12个学院,开设64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工、管、理、艺、文、法、经七大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8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安徽省高峰学科,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土木工程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12个):土木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测绘科学与技术

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49个):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节能工程与楼宇智能化、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安全科学、安全技术、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与应急管理、职业安全健康、建筑设计与理论、地域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城乡规划与设计、区域发展与规划、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规划、城乡规划管理、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材料物理与科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工程管理、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城市管理、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导航、制导与控制、系统工程、行政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摄影测量与遥感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专业学位授权领域(14个):机械、电子信息、土木水利、资源与环境、建筑学、城市管理、工程管理、艺术、风景园林、应用统计、公共管理、交通工程、会计、资产评估

省级重点学科(8个):化学、材料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结构工程、市政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环境工程、管理工程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有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教师1214人,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520余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1094人,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578人。拥有国家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44人,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24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5个,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6人、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7人。

项目类别 姓名/团队名称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卢平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卢平
安徽省“百人计划” 刘斌
国家级教学团队 土木建筑工程材料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带头人:孙道胜)
国家级教学名师 程桦
省级教学名师 程桦、周道祥、干洪、孙道胜、张伟林、刘瑾、张润梅、储金龙、谢建等
省级教坛新秀 刘牛、王东
省级科技创新团队 岩土工程结构计算理论与防灾减灾技术团队(带头人:程桦)
省级教学团队 城乡总体规划教学团队
数学建模教学团队
水处理生物学及其实验教学团队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团队
备注:表中部分名单信息不全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获得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44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900多项,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国家级一流课程6门,国家级专业教育认证(评估)通过专业1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44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新工科项目5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虚拟教研室”入选国家首批专业建设类虚拟教研室。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土木工程、城市规划、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工程管理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动漫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水污染控制与废水资源化教学实验中心
楼宇控制与节能优化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新工科项目 地方建筑类高校卓越人才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
基于装配式建筑技术土木工程专业改造升级探索与实践
国家级精品课程 土木工程概论
省级精品课程 计算结构力学、计算结构力学、土木工程概论、FORTRAN 90 程序设计、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材料力学、混凝土结构、电工电子技术、结构力学、

钢结构设计原理、土木工程材料、物理化学、水质工程学、大学英语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自动控制原理、热学、数学建模、电路原理、高分子化学、水污染控制工程、无机材料科学基础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示范项目 遥感基础与图像处理、环境保护概论、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环境监测、水处理生物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数字电子技术
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 安徽建筑大学与合肥市轨道交通公司实践教育基地
“校企共建”创新创业型机电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化工实验实训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
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人力资源管理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化工工程师教育培养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建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通信工程、环境工程
省级特色(品牌)专业 应用化学专业、安全工程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电力与电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安徽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化学实验中心、工科物理、电工电子
备注:表中部分名单信息不全
  • 教学成果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1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109项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地方特色型院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及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学校荣誉

学校曾获得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省优秀教学管理集体、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省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文明单位等荣誉。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有1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7个国家级、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院)、1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安徽省高校智库

科研成就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近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基金项目290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320多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3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中国发明专利金奖1项。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安徽建筑大学简介插图1

据2018年6月学校图书馆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藏图书总量累计达368万册,其中,纸本图书158万册,电子图书210万册,土建类学科文献资源为其特色。

图书馆拥有中外文电子文献资源数据库61种,如《CNKI中国知网》(期刊、硕博论文、年鉴等)、《万方硕博论文数据库》、《全球产品样本数据库》、《国道数据库建筑工程专辑》、《CIDP制造业数字资源平台》、《FIF外语学习资源库》、《博学易知考研数据库》、《中科UMajor大学专业课学习资源数据库》、《ELSEVIER期刊全文数据库》、《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数据库》、《美国化学学会期刊ACS全文数据库》、《PQDT(中国国外博硕论文库)》、《Springer-Link期刊全文库》、《Wiley Online Library》、《EI数据库》、《Sci科学引文数据库》等,其中共享文献资源数据库9种,如《就业培训数据库》、《博看电子期刊》等,自建数据库5种,如《徽派建筑数据库》、《建筑节能数据库》、《智能建筑数据库》等。

图书馆与全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中心(CALIS)、中国高校人文社科文献中心(CASHL)、中国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等签订文献传递协议,与安徽省高校数字图书馆文献共享。

  • 学术期刊

安徽建筑大学简介插图2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前身为1993年创刊的《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2014年4月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更名为《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16年,《安徽建筑大学学报》获得首届“安徽省科技期刊编校质量奖”优秀奖;2013年,被评为安徽省高校学报质量监测优秀学报;2009年,被评为安徽省高校优秀学报;2005年,被评为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2004年,被评为安徽省高校优秀学报。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超星期刊等收录。

合作交流

据2018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已与美国中密歇根大学、美国伊利诺理工学院、美国休斯顿大学明湖分校、美国布里奇波特大学、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英国斯旺西大学、韩国韩瑞大学,以及铭传大学等台湾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在学生联合培养、教师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中外合作办学等方面取得了进展;学校是教育部认定的中外合作办学单位。

形象标识

  • 校徽&校名

安徽建筑大学简介插图3

主要元素

1、安徽建筑大学校名:使用郭沫若先生题字(学校标准字)。

2、1958是学校的建校时间。

3、Anhui Jianzhu University是学校校名的英文表述。

4、颜色使用学校标准色(建大蓝)。

5、图案主要有字母“A”,南校区徽弘门,逗号,书本。

主要涵义

1、“A”是英文 ANHUI(安徽)的词首字母,“A”字,与南校区徽弘门中的徽派建筑中的大学士牌坊构成的 “H” 字,是安徽(AH)的缩写,蕴含了学校的地域特色。

2、“A”可以看成一个“人”字和一本书的组合。蕴含了学校以人为本,育人为本,人才强校的理念。同时,“A”字的锐角,也象征着学校成立以来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办学实践,与“逗号”的组合,更具有学无止境、永不自满和为教育事业的努力奋斗正未有穷期的象征意义。

3、以深受广大师生和校友喜爱的,融徽派建筑各种元素为一体的学校南校区标志性建筑——徽弘门作为构图基本元素,具有很强的认同感。其中,楼梯踏步竖截面构成的负形马头墙,与一本打开的书本的组合具有“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和“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象征意义。既凸现学校校标的独特性,又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校“进德弘毅、博学善建”的校训精神。

4、校标图案中还有“太极鱼”元素,既把与南校区内湖——易海引入标识,又增加了图案的动感,视觉冲击力强。

精神文化

  • 校训

进德、弘毅、博学、善建

安徽建筑大学简介插图4

1、体现了“学校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共性特点和安徽建筑大学“依托建筑业、服务城镇化”办学定位的个性特点。

2、体现了对学子寄予的厚望。大学生正处在学习知识、磨练意志、培养品格的阶段,进德是事业的立足点,弘毅是完成事业(学业)必须具有的坚强意志和作风,博学才能多才多艺,技术精湛,善建才能完善自我,追求卓越,在人生舞台上施展自己的远大报负,有所建树,为国家建功立业。

3、结合了学校以工科为主,土建类学科专业特色鲜明的实际,同时体现了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要求。建院人应当注重内外兼修,成为具有高尚品德、坚强意志、广博学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知名校友

企业界 王元奇 张东亮 冯贺军 刘归群 高俊
吴腾飞 朱毅韧 张随山 纽扣 苗传军
孔飞 汪姜峰 王德修 杨磊 胡裕民
许强 雷金常 胡长江 钱丰峰 董禄
俞礼江 吴秀发 夏祥斗 贺海军 石丙千
蔡学勤 邬明海 王文俊 汪璐 胡忠信
刘必武 朱汉宝 张友国 吴德雨 胡耿武
刘鑫 程键 胡厚国 尹万云 左玉琅
王深成 李顺安 杨明 陈凌岳 杨玉林
曾伟 钱毅 吴福胜 全先国 秦正余
陈桂林 ——
政界 朱远 徐培昌 闫萍 ——
学界 李化建 熊学玉 王小斌 刘学应 孙红燕
吴涛 ——
资料来源:

所获荣誉

2022年2月,选入2021年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排行榜。

©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2245678901@qq.com删除!联系电话:13296555055。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