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大学简介

山东建筑大学简介

山东建筑大学(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是一所以工为主、以土木建筑学科为特色,工理管文法艺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应用研究型大学 。学校为山东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 、国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高校、国家“产教融合”项目首批建设高校、首批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一带一路建筑类高校联盟成员。

学校始建于1956年,其前身是济南城市建设工程学校,时为国家城市建设部在全国兴建的十所土建类学校之一。195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改名为山东建筑学院;此后几经变迁,1978年定名为山东建筑工程学院;1998年至2001年,原山东省机械工业学校、山东省地质学校、山东省建筑工程学校先后并入山东建筑工程学院;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山东建筑大学。2017年,学校成为山东省省级博士立项建设单位。

截至2023年3月,学校建有新校区、和平校区两个校区,占地2400余亩,校舍面积70余万平方米;设有20个学院(部),64个本科专业,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66个二级学科培养方向,39个专业学位培养领域;有教职员工2232人,全日制在校生2.68万人。

山东建筑学院

1956年,原国家城市建设部成立济南城市建设工程学校。

1958年,学校交由山东省城市建设局领导,并改名为山东建筑学院。

1963年10月,山东建筑学院正式停办,改建为山东省济南建筑工程学校。

1966年6月,因“文化大革命”,学校教学工作无法正常进行,中断招生五年

1968年,伴随国家教育事业的调整,学校更名为山东省建筑学校。

1977年,为山东省建筑学校恢复本科办学。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

1978年4月,教育部批准学校恢复本科办学,山东省建筑学校改建为山东建筑工程学院。

1982年,学校成为首批学士学位授权单位。

1996年11月,学院进入全国“百校联网”先进行列。

1997年,学校通过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

199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8年、2001年,山东省机械工业学校、山东省地质学校、山东省建筑工程学校先后并入山东建筑工程学院。

2002年,学校在驻济高校中率先建设新校区。

2003年,学校在全省首次就业工作评估被评为全省示范性单位。

2004年,山东建筑大学新校区正式建成并启用。

山东建筑大学

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山东建筑大学。

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评优秀

山东建筑大学简介插图

2012年,申报了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获批成为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

2015年,学校通过山东省教育厅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2016年4月,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与山东建筑大学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山东省人民政府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山东建筑大学。

2017年8月,学校获批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单位。

2021年3月30日,山东建筑大学、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建立智能建造现代产业学院。 8月,山东建筑大学土木结构安全与防灾教师团队获得获“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2月25日,智能建造现代产业学院入选首批山东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名单。

2022年5月,学校获批“流域水质模拟与污染控制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 8月,学校获评山东省第一批绿色学校。

2023年4月,山东省教育厅发布山东省高等学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建设名单,山东建筑大学资源与环境创新研究院“低碳与水健康环境技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成功获批立项。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3月,学校设有20个学院(部),开设64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教职员工2232人,其中专任教师1707人,具有博士学位人数为101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9.34%。拥有日本工程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1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山东省“一事一议”引进顶尖人才、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领军人才、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山东省“外专双百计划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91人次,国家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省教书育人楷模、省高校师德标兵等57人,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等31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团队,其中“土木结构安全与防灾”教师团队获批“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建筑结构移位与加固改造”团队是山东省属高校唯一土木工程方向教育部创新团队。

山东省教育系统劳模和人才创新工作室:“绿色建筑技术与设计”工作室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3人):靳奉祥 、陈清奎 、李永福

中国科学院院士(双聘):郭柏灵

中国工程院院士(双聘):高洁、李佩成

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陈飞勇

“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领军人才(1人):周玉成

2020年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初步人选和递补人选名单(部分人选):聂秀山、李晓静、李金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人):任瑞波、郑忠才、鲁敏、张鑫、于承新、傅传国、陈新华、许斌、周学军、孙清洲、方肇洪、王延祥、陈辅君、裘为柱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崔艳秋

全国模范教师(2人):杨杰 、任晓勤

泰山学者特聘教授(4人):杨洪兴、张杰、李国强、王崇杰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鹿晓阳、靳奉祥、傅传国、张鑫、周学军

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8人):鹿晓阳、于承新、王崇杰、傅传国、刘玉安、张 鑫、孙清洲、周学军、韦忠礼、许 斌、刘甦、武道吉、刁乃仁、段培永、张克峰、马洪芳、崔艳秋、薛一冰

山东省教学名师(13人):傅日荣 、崔艳秋 、傅传国、谢秀颖、鲁敏 、刘甦 许斌 、薛娟 、周长积 、陈启辉、陈华新、鲁敏 、李秀珍、王淑华

山东省师德标兵(3人):张鑫 、任瑞波 、鹿晓阳

山东省级拔尖人才(3人):方肇洪、刘玉安、王延祥

山东高校十大优秀教师(7人):周学军 、崔艳秋 、李永安、段培永 、刘甦 陈起俊、赵继龙

山东省政府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崔元龙

山东省级教学团队(6个):工程项目管理教学团队、工程估价类课程群教学团队 、房屋建筑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智能建筑技术课程教学团队、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群教学团队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与设计教学团队

2022年度“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崔东旭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66个二级学科培养方向,39个专业学位培养领域;拥有2个山东省一流学科,1个学科列入山东省高水平“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学科;ESI工程学学科居全球前1%。

  • 学科目录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8个):工学硕士、工程硕士、管理学硕士、建筑学硕士、城市规划硕士、风景园林硕士、农学硕士、艺术学硕士、法学硕士 、社会工作等

  • 重点学科

山东省一流学科(2个):建筑学 、土木工程

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1个):绿色建筑技术及其理论人才

“十一五”省级强化建设重点学科(2个):城市规划与设计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十二五”重点学科(1个):设计艺术学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国家级一流专业14个,7个本科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评估)。拥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双语示范课程、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精彩一课”5门,国家一流课程4门,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和团队1个;获批新工科国家级教研项目2项,2020年度获批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1项(全国共 6 所高校,山东省唯一);获批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1个。

教育部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土木工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建筑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土木工程、艺术设计

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专业(2个):建筑学、环境工程

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4个):城乡规划、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10个):材料科学与工程 、机械工程 、英语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环境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交通工程 、会计学 、建筑学

  • 教学成果

截至2017年7月,学校教师出版教材118部,6部教材入选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7项教研项目获省级立项。编写出版专著、教材等420部。

学校荣誉

2022年2月,入选“2021年度全省校园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公示名单。

科研成果

截至2017年6月,学校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近50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截至2023年3月,学校先后获全国科技大会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教育部优秀科研成果奖(人文社科)1项,省部级科研奖142项(其中一等奖22项),存国家内有效发明专利授权993件。近五年,教师发表(收录)SCI、SSCI、A&HCI、EI、CSSCI等论文15545篇,学校年均科技活动经费2.46亿元,主持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5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45项,其中,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课题)5项、省级重大重点项目31项。

2022年8月,由山东建筑大学等25家单位编制的《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设施运行维护与安全管理技术规程》发布。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1个共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5个山东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8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山东省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7个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文物学会研究基地、2个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新型智库),1个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山东省政法委研究基地等重点科研创新平台43个。其中,乡土文化遗产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是山东省高校唯一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与中国林科院共建林木生物质低碳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
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建筑结构加固改造与地下空间工程
山东省工程实验室(1个)
道路工程绿色建造与性能提升工程实验室
国家乡土文化遗产保护重点科研基地(1个)
国家文物局乡土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重点科研基地
山东省高校实验室(1个)
绿色建筑与智能建造实验室
山东省高校特色实验室(3个)
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特色实验室
光电催化材料与低碳制氢装备特色实验室
流域水健康与底泥资源化特色实验室
山东省高等学校文科实验室(2个)
国际建筑工程多模态大数据挖掘文科实验室
艺术与设计智造文科实验室

绿色建筑与智能建造实验室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重点实验室(1个)
“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中心(2个)
黄河流域城乡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智慧监控协同创新中心
山东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
山东省绿色建筑协同创新中心
山东省级工程中心(9个)
山东省城市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土木结构诊断改造与抗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数字城市及智能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绿色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城市规划与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铸造清洁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流域水质模拟与污染控制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

木材工业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山东基地

低碳建筑与能源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装配式钢结构房屋智能制造研究中心

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
山东建筑大学齐鲁建筑文化研究中心
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9个)
工程结构与防灾减灾实验室
建筑工程机械及其智能装备创新技术实验室
新型人机协作智能技术与机器人系统实验室
道路与交通工程实验室
水污染控制与水质安全保障实验室
建筑与城乡空间设计数字仿真实验室
城乡空间智能规划重点实验室
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齐鲁建筑文化艺术与环境设计研究基地
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1个)
“建筑结构移位与加固改造”团队
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1个)
建筑节能技术创新团队
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2个)
工程结构防灾减灾与诊断改造创新团队、建筑复合能源技术创新团队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底,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98.29万册,电子图书199.87万册,电子期刊62万册,学位论文88万册,涵盖了学校所有专业。拥有各种类型中外文电子资源数据库70余个,包括中国知网学术文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OS,ScienceDirect、SPRINGER期刊、EBSCO期刊、PQDT学位论文库等。

  • 学术期刊

山东建筑大学简介插图1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是由山东建筑大学主办,山东省教育厅主管的双月刊期刊,主要刊登土木工程、建筑学与城市规划、风景园林、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环境工程、管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信息与电气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技术及基础学科等自然科学领域的学术研究论文、综合述评、教学研究等,报道有关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动态。《山东建筑大学学报》为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10大数据库收录。

学术交流

截至2015年9月,学校举办了第四届可持续能源技术国际会议 、中美智能结构与智能系统论坛、泰山学术论坛、研究生学术经验交流讲座 等学术交流活动。

学校标识

  • 校名字体

山东建筑大学字体采用“毛体”组合字体。整体风格浑然一体、意蕴传神、潇洒奔放、自然流畅。校名英文标识为“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配色方案有两种。第一种为建大红(R255G80B10),第二种为黑色

山东建筑大学简介插图2

  • 校徽

释义:学校徽志是圆形“建”字徽标,红色,以汉字“建”造型为基础,体现建筑办学特色;下方有“1956”字样,代表学校建校时间;外环上方是中文毛体校名,下方是英译校名。

山东建筑大学简介插图3

  • 校旗

释义:学校校旗为长方形旗帜,长宽按黄金分割比例确定,中央印有学校徽志、毛体校名以及学校英文名称大写的标准组合,底色为红色,校名字体为黄色,校名位于校旗中间区域。

山东建筑大学简介插图4

精神文化

  • 校训

厚德博学、筑基建业

释义:“厚德”,犹言大德,高尚的道德。语出《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唐·孔颖达疏:“君子用此地之厚德容载万物。”后用以指道德高尚的人能够承担重大任务。“博学”意为拥有广博的知识;“筑基建业”取自建筑工程施工中只有打好基础,建筑物才能稳定坚固的因果关系,借喻人才培养也要打好基础,注重人文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和锻炼,才有利于学生走向社会后建功立业。“厚德博学”就是“筑基”,有了“厚德博学”,才能“建业”。此条校训是对广大建大学子为学、为人、立世、创业的鞭策和激励。

  • 校风

勤奋、严谨、团结、创新

校园活动

截至2016年5月,学校“青春映雪”、“湖畔音乐季”、“周末音乐会”校园文化活动品牌,举办迎新晚会等各类校级文艺活动50余场次。开展校园寻访“中国大学生百炼之星”活动;承办“恒大冰泉杯”全国五人制足球赛东区赛,举办足球、篮球比赛等体育活动。

校园环境

山东建筑大学位于山东济南,学校被评为山东省第一批绿色学校,截至2022年8月,山东建筑大学校园绿化覆盖率达到60%以上。

©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2245678901@qq.com删除!联系电话:13296555055。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