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轻工业大学简介
郑州轻工业大学(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是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烟草专卖局共建高校,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入选国家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学校创建于1977年,时名郑州轻工业学院,原隶属国家轻工业部,是中南地区唯一的轻工类本科高校;1998年转属河南省人民政府,同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1年成为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烟草专卖局共建高校;2018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郑州轻工业大学;2020年获批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2021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3年8月,学校现有科学校区、东风校区和禹州实习实训基地,占地面积2200余亩;设有23个教学机构,开设74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5个;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有教职工2200余人,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30000余人。
郑州轻工业学院
1977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正式同意建立郑州轻工业学院,实行以省为主、河南省和轻工业部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8月,经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和宣传部批准,郑州轻工业学院筹建领导小组成立;9月,轻工业部决定在学校设置12个本科专业,学制四年;10月,河南省革委会决定,将原来由郑州轻工业机电学校改建的郑州电机电器厂和在原校址上建立的河南省轻工业机电学校划归郑州轻工业学院。
1978年6月,学校转为以轻工业部为主、轻工业部和河南省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
1979年9月,学校开始面向中南五省区招收120名本科生,轻工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和轻工电气自动化2个专业各60名。
1980年7月,轻工业部同意学校建立卷烟实验车间。
1982年7月,中国烟草总公司与学校合作开办“全国烟草领导干部训练班”,为我国烟草行业培训领导骨干。
1983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
1997年2月,学校电机与电器学科被中国轻工总会确定为部级重点学科。
1998年6月,学校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电机与电器学科成为硕士学位授权点;8月,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学校转为中央和河南省共建,以河南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1998年12月,学校“物理与信息技术”、“应用化学”、“电器”3个实验室获批成为部级重点实验室。
2002年9月,学校成为IELTS(雅思)考试中国区域第24家考试中心,负责河南地区的雅思考试事务。
2008年10月,学校科学校区正式启用。
2009年11月,学校被列入省级博士单位立项建设规划,并将参照国家博士单位立项建设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2011年10月,学校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1年11月,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烟草专卖局签署协议,合作共建郑州轻工业学院。
2015年11月,学校入选国家档案局第一批数字档案室建设试点单位。
2016年1月,学校成为文化部非遗司宣布的首批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57所委托高校之一,也是河南省唯一一所入选该项目的高校;2月,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学校建立“河南省第六批博士后研发基地”。
2017年9月,学校禹州实习实训基地正式投入使用。
2017年12月,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结果,学校参加学科评估的6个一级学科当中,化学工程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均获得“C+”的评估结果,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4个学科均获得“C”的评估结果。
郑州轻工业大学
2018年3月,学校再次以第一位次列入河南省博士立项重点建设单位。
2018年12月,教育部批准郑州轻工业学院更名为郑州轻工业大学。
2019年3月,学校“工程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这是学校首次进入ESI前1%行列,标志着学校工程学科已经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2019年12月,教育部正式公布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产品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7个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0年4月,国家档案局下文公布最新一批“全国示范数字档案室”,学校申报的“郑州轻工业大学数字档案室”名列其中,成为全国高校首家、河南省首家“全国示范数字档案室”。
2020年10月,学校获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1月,学校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名单。
2020年12月,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下发《关于公布2020年河南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名单的通知》(豫科成〔2020〕14号),其中,由学校牵头组织,联合河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共18家高校、企事业单位申请的河南省食品安全检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获批构建。
2021年3月,学校新增1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两年来,学校共获批1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月,学校入选首批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2021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关于下达202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学位〔2021〕13号),学校成功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2个学科获批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2022年4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关于印发“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有关储备院校清单的通知》,学校成功入选国家“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储备院校。
2022年5月,学校农业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目前,学校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数量位居河南省高校第四位,本次农业科学全球ESI排名标志着学校该学科已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是学校强化轻工特色和高水平学科建设阶段突破性的又一标志性成果,为高质量完成学校“双一流”创建任务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2022年6月,学校新增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自2019年教育部实施“双万计划”以来,学校共获批2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数量位列省属高校第四位;同月,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四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公布首批河南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认定名单的通知》,学校成功获批河南省首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2022年7月,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下发《关于公布省级重点支持建设的设计学院和工业软件学院的通知》(教高〔2022〕227号),学校推荐的“郑州轻工业大学综合设计学院”、“郑州轻工业大学工业软件学院”全部获得省级重点支持建设。
2022年8月,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下发《关于公布2022年度河南省大数据发展创新平台名单的通知》,学校推荐的3个省级大数据发展创新平台:“智能感知与控制大数据发展创新实验室”、“智能电网大数据产业融合创新中心”、“大数据创新人才培训基地”全部获批建设。
2022年9月,省委书记楼阳生为学校牵头组建的中原食品实验室进行了揭牌,学校牵头组建的中原食品实验室获批建设。
2022年11月,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发布了2022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学校杜淼教授入选“交叉学科”领域高被引科学家,这是学校教师首次入选“高被引科学家”榜单;同月,河南省教育厅等十五个部门下发《关于公布省级特色行业学院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学校推荐的“郑州轻工业大学烟草科学与工程行业学院”、“郑州轻工业大学电气装备智能制造行业学院”全部获批省级立项建设。
2023年4月,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公布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项目的通知,由学校组建的“冷链食品加工与安全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批培育建设,这是学校获批培育建设的第一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也是学校获得培育建设的第一个教育部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8月,学校设有23个教学机构,开办74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工、理、文、艺、经、管、法、教、农等9个门类
学科建设
- 学科情况
截至2023年8月,学校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共建10个博士生联合培养学科方向。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学校的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有3个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18个省级重点学科。
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博士点:化学工程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化学工程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设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
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烟草科学与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生物信息处理与控制、信息与计算科学、软件工程技术与服务、体育管理、国际商务英语、化学物理技术、社会工作与社会法治、智能制造工程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艺术、工商管理(MBA)、社会工作、会计(MPAcc)、翻译(MTI)、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生物与医药、交通运输、工程管理、体育、国际商务
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食品科学与工程、电气装备智能制造、氢能科学与技术
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设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
河南省二级重点学科:环境工程、凝聚态物理、社会学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8月,学校现有2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3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拥有1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有11个省级教学团队、1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5个)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软件工程 |
产品设计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 自动化 | 电子信息工程 |
应用化学 | 生物工程 | 会计学 |
物流管理 | 视觉传达设计 | 动画 |
社会工作 | 英语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工商管理 | 环境设计 |
数字媒体艺术 | 参考资料: | – |
国家级特色专业:产品设计、食品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烟草科学与工程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工程教育认证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自动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生物工程、环境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郑州轻工业大学-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郑州轻工业大学-河南神马尼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环境工程、化学、测控技术与仪器、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经济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国际教育、绘画、公共事业管理、法学、雕塑、服装与服饰设计
省级特色专业:工业设计、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艺术设计、热能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动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应用化学、市场营销、朝鲜语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市场营销、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社会工作、应用化学、网络工程、软件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会计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自动化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中心、电子电气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实验中心、能源与动力工程实验中心、物联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气与控制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虚拟仿真试验教学中心:机械装备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科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学校拥有7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0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5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8月,学校有教职工2200余人,拥有加拿大工程院、挪威科学院、欧洲科学院、俄罗斯交通科学院、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院士5人,聘请6位院士为学科战略科学家。有长江学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中原学者等各类国家及省部级人才30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800余人,博士学位教师900余人。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Subhash.Rakheja(苏比哈什·如凯迦)
挪威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院士:李培峰
欧洲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劉建德(KIN TAK LAU)
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院士:Petro Ivanovich Loboda(彼得·伊万诺维奇·洛博达)
中国科学院院士(双聘):沈绪榜、洪茂椿
中国工程院院士(双聘):张明高、朱蓓薇、张杰、谭建荣
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杜淼
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魏世忠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得者:魏世忠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魏世忠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魏世忠、罗国富
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王永华
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领军人才:梁辉
中原学者:魏世忠、杜淼
全国模范教师:许培援(2007)、任建军(2014)
全国优秀教师:余爱菊(2001)、王良文(2019)
中原教学名师:邓璐娟(2019)、尹志刚(2020)、曹阳(2021)
河南省特聘教授:张金仓(2005)、李春文(2005)、魏东芝(2006)、陈学东(2008)、杜淼(2012)、潘林强(2013)、刘文中(2016)、刘春森(2018)、李川(2019)
河南省教学名师:王永华(2007)、毛多斌(2008)、方少明(2009)、曹阳(2011)、任建军(2015)、徐雅静(2017)、蒋逢春(2019)、尹志刚(2019)、白艳红(2020)、黄士国(2020)、金保华(2021)、王永强(2021)、刘珂(2022)、吴学红(2022)、曹祥红(2022)、贾春晓(2022)
河南省优秀教师:黄松奇(2004)、路立平(2004)、姚二民(2004)、李银华(2007)、王建民(2007)、任建军(2007)、刘建秀(2009)、尹志刚(2015)、吴学红(2015)、曹祥红(2015)、王良文(2018)、曹卫锋(2018)、卢建洲(2018)、张永辉(2019)
科研机构
截至2023年8月,学校建有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62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组建2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团队,37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8月,学校承担了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4000余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6项、省部级奖励130余项。近三年,主持获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数量居省内高校第二位。连续四年获得全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100强。
项目名称 | 奖励级别 | 完成人 |
重型装备大型铸锻件制造技术开发及应用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魏世忠(主持) |
高钒高耐磨合金及复合技术的工程化应用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魏世忠(主持) |
定向转化多元醇的生物催化剂创制及其应用关键技术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杨雪鹏(参与) |
节能与新能源客车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罗国富(参与) |
大型重载机械装备动态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王新杰(参与) |
异形全断面隧道掘进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肖艳秋(参与) |
高端磨料制品高效高可靠性制造技术与设备 | 全国商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 王良文(主持) |
自生陶瓷颗粒强化钨钼合金的开发与应用 | 河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魏世忠(主持) |
面向移动群体的网络内容智能分发关键技术及应用 | 河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张建伟(主持) |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据2023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拥有各类中外文纸质图书245万册,电子图书861万册;拥有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有Nature、Elsevier、Wiley、IEEE、SCI和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及自建数据库、免费数据库共170余个,拥有全国高校首家全国示范数字档案室。拥有功能齐全、应用丰富、有线无线网络覆盖全校的万兆校园网,是河南省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
- 学术期刊
《轻工学报》主要刊发“食品科学与工程”、“烟草科学与工程”、“材料与化学工程”及其他轻工领域相关学科最新科研成果。是2020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SCD来源期刊,被英国《食品科技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化学文摘》、《艾博思科数据库》、《乌利希期刊指南》、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等国内外多家重要检索系统或数据库收录。2014年荣获教育部科学技术司“中国高校学术期刊特色期刊奖”;2016年被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评为“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2008、2011、2014、2016、2018年连续五届被评为“河南省一级期刊”。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重点刊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哲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法学、社会学、文学与历史、经济与管理、艺术空间、外国语与跨文化交际以及其他专题研究成果。学报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知网、中国人文社科计量指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学技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数字化期刊群、台湾华艺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龙源期刊网、SCD收录/来源期刊,国家科技学术期刊开放平台入选期刊。
合作交流
据2023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与郑州市、许昌市、济源市、漯河市等地市签订了协同创新战略合作协议,与国内一批烟草企业建立了战略联盟,与河南省支柱产业、产业集群、轻工行业的大型企业如大用、三全、双汇、好想你等知名食品企业,与许继、森源、平高等知名电气企业,与美的、海尔等知名家电企业,与平煤神马、濮阳惠成、多氟多等知名化工企业,与宇通客车、中信重工等知名机械企业保持着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为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持。
学校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意大利、荷兰、澳大利亚、韩国等三十多个国家的100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设立了学生国际交流专项奖励基金。与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巴塞罗那自治大学、格里菲斯大学、圣彼得堡理工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联合培养本科生、研究生。与国外知名高校建立国际联合实验室9个。有河南省最早的雅思考试中心,被英国驻华使馆誉为“中国最好的考点之一”。荣获全国“年度十大知名中外合作院校”称号。
形象标识
学校徽标是双圆形图标,外环由郑州轻工业大学英文校名和中文校名构成。内环以“LIGHT INDUSTRY”(轻工业)和“UNIVERSITY”(大学)的首字母“L”和“U”为基本象形元素,变形为两只哺育和反哺的飞鸟形象,同时又有内形象征人才、外形象征育人环境的寓意,表达学校坚持育人为本、质量为先的办学宗旨。
学校徽章是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教职工佩戴的是红底白字,学生佩戴的是白底红字。
学校校旗为长方形,底色为正红色,旗面正中为白色徽志图案与中文校名。
精神文化
- 校训
为之则易,不为则难
校训“为之则易,不为则难”出自清代学者彭端淑一篇文章《为学》,原文是:“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校训体现出学校在改革发展中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精神风貌,时刻警示、导向他们在谋求更大的发展过程中要敢为、勇为、善为,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校训也激励广大同学不畏困难,勇于进取,不断完善自己,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 校风
朴实、务实、扎实
- 校歌
歌词的第一段概括了学校的地理位置,学校位于绿城郑州,现有东风、科学两个校区。第二段表现了学校由轻工业起步,历经4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工、理、文、艺、经、管、法、教、农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本科院校。第三段表现了学校秉持“为之则易,不为则难”的校训。
所获荣誉
据2023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获评“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河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河南最具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等多项荣誉称号。学校被誉为“中国电池行业人才培养的摇篮”、“烟草行业的黄埔军校”。学校党委被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学校被授予“河南省文明校园”、“河南省学校行风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河南省高校‘五好’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2015年4月,学校被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
2015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公布2015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名单的通知》(教学厅函[2015]38号),学校被评为2015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
2016年12月,河南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对第五轮普通本科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评估结果的通报》,学校被评为河南省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一类学校。
2017年4月,河南日报社主办“第八届河南高等教育领军高校高峰论坛”暨“2017年度河南教育豫军总评榜”颁奖典礼,学校荣获2016年度“河南综合实力20强领军高校”和“河南最具就业竞争力领军高校”。
2017年5月,学校团委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2018年2月,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决定授予学校“河南省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18年4月,河南日报社主办“第九届河南高等教育领军高校高峰论坛”暨“2018年度河南教育豫军总评榜”颁奖典礼,学校被评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具有国内影响力河南高校”。
2020年3月,河南省统战工作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在郑州召开,学校获“2019年度全省统战工作成绩突出单位”称号。
2020年11月,学校被评为全国轻工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准化工作先进单位。
2021年2月,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河南省教育厅印发《关于2020年河南省高校统战工作示范单位考核工作的情况通报》,学校被授予“2020年度河南省高校统战工作示范单位”称号。
2021年5月,河南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省人民会堂举行,学校艺术设计学院党委获“河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21年6月,学校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大学物理教学部党支部被中共河南省委授予“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021年9月,经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评审委员会审议,学校荣获“‘十三五’轻工行业科技创新先进集体”称号。
2021年10月,学校荣获河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河南赛区选拔赛优秀组织奖。
2022年5月,学校团委荣获2021年度“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