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理工大学简介

桂林理工大学简介

桂林理工大学(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桂工”,坐落于世界著名山水旅游名城-桂林市,是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百校工程”、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创始成员,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国家“863计划”、“973计划”承担高校之一,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工、理、管、文、经、法、艺、农8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

学校源于1956年原国家重工业部在广西组建的桂林地质学校,历经五改归属、十易校名的发展历程;其中,学校1978年更名为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开始本科层次教育;1993年更名为桂林工学院;1998年,学校改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日常管理以地方为主;2000年与2004年,原南宁有色金属工业学校、桂林民族师范学校先后并入学校;2009年更名为桂林理工大学。

截至2023年1月,学校有桂林屏风、桂林雁山、南宁安吉、南宁空港四个校区,校园总面积3300余亩;设有二级教学单位19个,开设本科专业82个、高职高专专业50个;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有专任教师2000余人,各类全日制在校生4万余人,专任教师2000余人。

历史沿革

桂林理工大学源于1956年原国家重工业部在广西组建的桂林地质学校,历经五改归属、十易校名的发展历程,学校先后隶属于国家重工业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先后更名为桂林地质学校、广西冶金专科学校、广西矿冶学院、广西矿业专科学校、桂林冶金地质学校、广西冶金地质学校、桂林冶金地质研究所、广西冶金地质学校、桂林冶金地质学院、桂林工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其中,学校1978年更名为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开始本科层次教育;1993年更名为桂林工学院;1998年,学校改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日常管理以地方为主;2000年与2004年,原南宁有色金属工业学校、桂林民族师范学校先后并入学校;2009年更名为桂林理工大学。

  • 桂林工学院

桂林理工大学简介插图

1956年,正值年轻的共和国大规模开展工业化建设的火红年代,重工业部根据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要求,决定创建桂林地质学校,先后从中南工学院、长春地质学校等冶金系统院校抽调了十多人具体负责筹备工作。

1956年,桂林冶金地质学校在桂林普陀山下宣告成立,并随即招收第一批学生。

1958年4月,桂林地质学校下放到广西,实行中央和地方双重领导,日常管理以地方为主。

1958年8月,学校升格并改名为”广西冶金专科学校”,实行中央和地方双重领导。为适应当时形势需要,增设了冶炼、机电、采矿、选矿、金工等六个专业。为实现广西人才培养需要,开辟西湾分校。

1960年2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批准,学校改名为”广西矿冶学院”,当年招收本科生199人,中专生400人,首批招收的500人中,大部分按期毕业,一部分转入大专班学习,在校学生达2240人。

1961年下半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决定将当时的南宁地质专科学校、田阳煤炭石油工业学校和平桂西湾分校撤消,把在校生、一部分教职工及设备拨入该校,学校改名为”广西矿业专科学校”。

1963年7月,学校由冶金工业部收回直接领导,改名为”桂林冶金地质学校”,除保留原有的地质,物探专业外,增设了化探专业,其余专业均停止招生。

1970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冶金工业部决定将北京地质研究所迁往桂林与该校合并,学校更名为“广西冶金地质学校”。

1971年3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桂林冶金地质研究所”。

1978年12月28日,国务院批准广西冶金地质学校在原有基础上改建为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地质学院的成立,标志着学校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开始。此后,学校在教学、科研、后勤、产业等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

1983年,冶金部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分设,学院划归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领导。

桂林理工大学简介插图1

1993年12月,经原国家教委审核批准,学院更名为”桂林工学院”。从此,学院进入了又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98年12月,学院再次下放到地方,实行中央与地方共管,日常管理以地方为主。

1999年,南宁有色金属工业学校并入桂林工学院(今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

2004年,桂林民族师范学校并入桂林工学院

  • 桂林民族师范学校

1935年,广西省立特种教育师资训练所创建。

1942年,广西省立特种教育师资训练所更名为广西省立桂岭师范学校。

1951年,广西省立桂岭师范学校更名为广西省民族师范学校,同年更名为广西省桂林民族师范学校。

1954年,桂林市第八小学并入广西省桂林民族师范学校(今桂林理工大学附属小学)。

1958年,广西省桂林民族师范学校更名为桂林民族师范学校。

  • 桂林理工大学

2009年3月26日,经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桂林工学院更名为桂林理工大学 。

2010年2月11日,国务院学位委员同意桂林理工大学实施2008-2015年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

2011年,入选第二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3年1月29日,顺利通过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验收,获得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2016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2017年,入选第二批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18年2月,入选数据中国“百校工程”。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5月,入选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19年7月,入选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创始成员

2020年10月16日,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

2021年10月8日,桂林理工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揭牌成立。

2022年12月,桂林理工大学与广西千隆利科技有限公司签署转让技术秘密合同] 。

桂林理工大学简介插图2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月,学校有专任教师2000余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900余人,博士生导师100余人。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等国家级高层次专家、人才40余人次;广西“八桂学者”等省部级高层次人才90余人次。学校聘请了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Harold Kroto为名誉教授,一批两院院士等知名专家、学者受聘为讲座教授、客座教授。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

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资源勘查工程教学团队、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团队

省(区)级教学团队(6个):化学化工教学团队、测绘工程教学团队、统计学课程教学团队、旅游市场学教学团队、土木工程教学团队、给水排水工程教学团队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1月,学校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有广西重点学科24个(其中5个为优势特色学科),广西一流学科5个。

ESI前1%学科(5个):材料科学、化学 、工程学 、环境生态学、地球科学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1月,学校设有19个二级教学单位,开设82个本科专业、高职高专专业50个,学科专业以工学为主,涵盖工、理、管、文、经、法、艺、农8大学科门类。

注:标注★的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标注▲的专业为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标注█的专业为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1月,学校有7个学科领域、5个本科专业列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现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1个、自治区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6个;共获得国家本科教学工程项目26项,包括: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精品课程4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精品视频公开课程3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特色专业5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1个;获得省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30项。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环境工程

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基础地质学、测量学、水污染控制工程、普通化学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个):管理学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水污染控制技术、测量学、基础地质学、普通化学

广西一流本科课程(25门):分析化学、广告学概论、现代水业认知与探索、工程经济学、水污染控制工程、ERP实训、中外风景园林史、电子政务、水泵与水泵站、水文学原理、创业学、地球科学概论、商务形象设计、贸易实务英语、计算机网络、矿床矿相学、管理学、测量学、基础地质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高等数学、普通化学、现代化学实验技术、公园景观设计、环境工艺仿真实训及精密仪器操作模拟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基础地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水污染控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化学工程与工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教学成果

截至2023年1月,学校2014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主持1项、参与1项);自治区教学成果奖最近两届获奖54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18项(参与4项)。近年来,承担省级教育科研、教学改革项目300多项。教师主编、出版教材250多本。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14本,自治区级获奖教材6本,21世纪系列教材22本,其它优秀、规划教材51本。获全国多媒体教学课件比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17项,全国高等院校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1项,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比赛二等奖1项,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6项。

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个):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工程实践教育体系与实践平台建设”项目(冯佐海教授主持)、新工科背景下的地方高校环境类专业多方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项目(曾鸿鹄教授主持)

学校荣誉

2020年12月,荣获第二届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明校园称号。

2021年5月,桂林理工大学党委组织部(扶贫办)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月,学校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广西政府院士工作站2个,广西重点实验室8个,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广西工程研究中心4个,广西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广西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个、广西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和“众创空间”,学校被认定为“自治区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资源勘查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广西壮族自治区有色金属及特色材料加工重点实验室 (与广西大学共建)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有色金属及材料加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 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广西分中心,联合培养基地/实验室(各一个):岩溶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共建)、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广西分中心桂林理工大学分站 、微波遥感卫星应用联合实验室、(航天科工504所共建) 、国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1个):自然资源部南方石山地区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有色及贵金属隐伏矿床勘查研究中心

广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广西有色金属隐伏矿床勘查及材料开发协同中心、岩溶地区水污染控制与用水安全保障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广西民族旅游发展与文化传承协同创新中心(培育)

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广西工业废渣建材资源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西工程研究中心(2个):广西壮族自治区智慧结构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绿色海工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广西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

广西民族旅游研究中心、现代企业管理研究中心 、广西民族民间艺术研究中心

广西院士工作站(3个)

任南琪—环境科学与工程、李德仁、龚健雅院士工作站—测绘遥感 ,欧阳自远—天体科学

高校联合实验室

桂林理工大学-巴斯大学胶体材料与界面科学联合实验室、桂林理工大学-华盛顿大学纳米及能源新材料联合实验室

研究所(中心)(47个)

序号 研究所名称 所属学院 序号 研究所名称 所属学院
1 隐伏矿床预测研究所 地学院 28 桂林文化研究中心 人文学院
2 遥感应用研究所 29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3 地质调查研究所 30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所
4 矿产资源勘查与经济评价研究所 31 社会工作研究所
5 陨石行星科学研究中心 32 现代企业管理研究中心(区级) 管理学院
6 南岭地球科学研究中心 33 企业集团与产业链治理研究中心
7 多媒体软件开发与应用研究所 34 城市与房地产经济研究所
8 珠宝教育与检测中心(FGA) 珠宝学院 35 现代企业管理研究所
9 漓江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 环境学院 36 证券研究所
10 高技术研究所 37 经济发展与规划研究所
11 生态文明研究中心 38 广西民族旅游研究中心(区级) 旅游学院
12 环境检测中心 39 广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区级)
13 环境保护工程研究所 40 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
14 应用化学研究所 化生学院 41 民族发展研究中心
15 分析测试中心 42 景观工程研究所
16 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所 材料学院 43 生态规划与工程研究所
17 绿色建材新技术研究所 44 广西民族民间艺术研究中心(区级) 艺术学院
18 中越绿色水泥研发中心 45 艺术研究所
19 屏风建筑设计事务所 土建学院 46 高校美育研究所
20 地质灾害勘察设计研究所 47 外国语言及文化研究所 外语学院
21 岩土工程研究所
22 交通科技研究所
23 城市规划设计所
24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 马克思学院
25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26 辅导员发展研究中心
27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基地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1月,学校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2700余项,其中包括“973”前期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63”计划、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370余项。2018年以来,年度科研总经费保持在2亿元以上。学校早在1987年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011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近五年来,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广西自然科学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64项。学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000余件,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认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

学术资源

  • 图书资源

截至2022年5月,桂林理工大学图书馆有纸本藏书166万册,电子图书200多万册,初步形成了以理工科为主,以地球科学、材料科学、环境工程为特色,包括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数理应用、工商管理、旅游管理、人文社科、艺术、英语和日语等多学科的馆藏体系。订购了Web of Science(SCI、SSCI)、Elsevier、IEEE、Wiley、Springer、Emerald、ACS、ASCE、EBSCO、中国知网总库(CNKI)、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库、读秀中文学术搜索库、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等中外文大型数据库。

  • 桂林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 (又名桂林市地质博物馆)

拥有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唯一一个集专业教育功能和科普教育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地质博物馆,由桂林市政府和桂林理工大学共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 学术刊物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原《桂林工学院学报》)是由桂林理工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材料科学、应用化学及化工、电子与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并开辟了科技快报栏目。刊物以报道资源、环境、材料与土木工程的科研成果为特色。2004、2008、2011、2014、2017版连续5次入编北大图书馆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被确定为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被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确定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评价委员会确定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1月,学校先后与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其中与50余所高校签订了留学生交换、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协议,共派出到国外访学、留学的学生2000多名;由英国皇家宝石协会设在学校的FGA考点考试通过率连续多年名列世界各考点第一,累计接收了各类留学生6600余名,留学生在中国汉语水平考试(新HSK)的平均通过率达95%以上,成功举办了在华吉尔吉斯留学生文化节、“一带一路”国际教育发展校长论坛。

桂工精神

艰苦创业、敬业奉献、团结协作、开拓创新

学校标识

  • 校徽

桂林理工大学简介插图3

学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我校徽志是双圆套圆形徽标,中间图形是学校英文缩写字母“GLUT”延伸图案,下方有“1956”字样;外环上方是中文书写的“桂林理工大学”,外环下方是“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大写英文。学校徽章为师生佩戴的题有中文校名的长方形正章。

  • 校训

厚德笃学 惟实励新

  • 校风:勤奋 求实 献身 开拓
  • 校歌

桂林理工大学之歌

作词:于海平 王赣华 叶昊

作曲:孟庆峰 王赣华

七星叠翠,漓水流长,

屏风紫气蔚霞光。

英才竞秀,弦歌一堂,

满园丹桂沁书香。

厚德笃学,惟实励新,

厚德笃学,惟实励新!

冶金地质奠基业,

桂工精神永传扬。

鸿雁凌空,风物放眼,

鸿雁凌空,风物放眼!

大道致远当自强,

为学兴邦铸辉煌。

文化活动

2022年9月29日,桂林理工大学“青春筑梦新时代 砥砺奋进桂工人”庆国庆、迎新生文艺晚会在雁山校区举行。

学生组织

校级组织

1、共青团桂林理工大学委员会

2、桂林理工大学学生会

3、共青团桂林理工大学社团工作委员会

4、桂林理工大学大学生社团联合会

5、桂林理工大学大学生艺术团

6、桂林理工大学学生工作助理中心

7、桂林理工大学大学生宿舍自我管理委员会

8、桂林理工大学国旗班

校级社团

社团编号 社团名称 社团编号 社团名称 社团编号 社团名称
T01 计算机协会 S11 伙食管理委员会 C20 棋类协会
T02 电子协会 P12 青年志愿者协会 C21 书画协会
T03 英语协会 P13 绿色俱乐部 C22 音乐协会
T04 日语协会 P14 红十字会 C28 天文协会
T05 创业者联盟 P15 心理健康协会
T06 人文素质培养中心 P16 分享爱工作营
T07 数学建模协会 C16 舞蹈协会
S07 广播电台 C17 自行车协会
S08 大学生记者团 C18 烙印漫画社
S10 南国风文学社 C19 球类协会

杰出校友

教育科研艺术界

张振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科技外事处处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全国成矿带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计划项目负责人。

付水兴,化探80级校友,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有色金属地质矿产调查中心副主任、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副院长。

张明华,物探80-2班校友,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朱来东,化探81-2班校友,教授,西北矿冶研究院副院长、白银有色集团地质矿产研究所所长。

杨建文,83届毕业,现任澳大利亚塔斯玛尼亚大学地球科学系终身教授,加拿大温莎大学地球科学系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解庆林,83届毕业,原桂林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主任,现任桂林理工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海弟,83届地球物理勘查系毕业,现任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院长。

李丰生,84届物探系地球物理勘探专业,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校长,现为广西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

张学洪,85届地化勘探专业毕业,现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赋屏,85界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现任广西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韩立君,86届岩土工程专业毕业,河北省建设勘察研究院党委书记,董事长,正高级工程师

卢宗柳,86级化探,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副院长。

郎耀秀,原桂林工学院博文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现任河池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吴郭泉,86届毕业,原桂林工学院博文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现任贺州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罗小南,86届勘查地球物理专业毕业,现任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45]

王文,86届工程地质专业毕业,曾任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校长,现任桂林旅游学院副院长。

缪秉魁,87届毕业,教授,现任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副院长,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和中国南极陨石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格罗夫山考察队队长,另外也在此次任务中参与了马航MH370的搜救行动。

赵君,91届工程测量专业毕业,现任钦州学院党委书记。

张勤远,92届应用化学系毕业,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光通信材料研究所所长、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功能材料室主任,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二批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人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广东省高等学校“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获得者。

杨占东,93届物探专业毕业,现任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南局副局长。

康志忠,98届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现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

谭玉敏,98届测绘工程专业毕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张立强,98届测绘工程专业毕业,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麦立强,01届无机材料专业毕业,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任武汉理工大学材料试点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熊良兵,广西梧州市水利电力设计院院长党支部书记。

全铁军,湖南省有色地勘局总工程师、党组成员。

杨昌彬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副总工程师。

林涛,云南省设计院勘察分院院长。

程道品,原桂林理工大学研究生处处长,曾任梧州学院副院长,现任桂林旅游学院院长。

何红玉,桂林理工大学物探系58级校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桂林文场传承人。曾任中国曲艺音乐协会理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广西曲协副主席名誉主席、桂林市曲协主席 。曾获得文华奖、牡丹奖、群星奖等国家级奖项。

政界

黄任文,61届采矿专业毕业,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法院院长、党组书记,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员会副书记、自治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副主任(期间:1994年9月至1994年11月在中央党校学习)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第六、七、八、九届人大代表;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七届委员会委员。现为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委员、广西老年体育协会常务副主席。

陈如桂,83届物探专业毕业,工学博士,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原广东省中山市委书记、深圳市原市长、党组书记

肖明贵,86届工程地质专业毕业,原桂林理工大学副校长,现任贵港市政协主席。

蹇彪,88届地化勘察专业毕业,现任辽宁省朝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刘胜友,MBA学员,现任广西鹿寨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黄宇,桂林工学院地质系矿产普查及勘探专业毕业,教育学博士,研究员。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党组书记,兼任广西壮族自治区版权局局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第十一届委员

沈祝芬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有色处调研员、总统计师

唐善茂,86届毕业,原桂林工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局长、党组书记、广西地质矿产集团总经理,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代表。

企业界

陆建华 ,79级地质专业毕业。中国观赏石协会副会长,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常务理事,唐山兰德集团董事长,北京宋庄兰德国际奇石展示中心主任。

朱春林,79级地质专业毕业,美国美加国际传媒董事长

钟国冰 ,79级地质专业毕业,黔西南泰龙集团中联冶炼有限公司董事长

孙洪业,80级化探专业毕业,现任药明康德技术平台运营副总裁及基因中心首席运营官。

孙正军,81级地球物质与勘察专业,新疆鑫岩工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阎黎明,83届找矿勘探专业毕业,现任广东贤丰矿业集团副总裁。

吴斌(女),84届地球化学探矿专业毕业,现任中勘冶金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工程环境研究所所长。

胡一平,85届找矿勘探专业毕业,现任四川德汇天成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涛,87届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专业毕业,现任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中冶武勘上海分公司副经理。

张晚宋,97届宝石专业毕业,现任中外合资(深圳)瑞红首饰有限公司福红项目营运总监,桂林理工大学珠宝同业校友会理事。

王 成,98届宝石专业毕业,现任深圳定向珠宝零售品牌战略咨询机构董事总经理,桂林理工大学珠宝同业校友会会长。

林顺雄, 海南海汽集团副总裁。

郭周平,1985年毕业于桂林理工大学(时名桂林冶金地质学院)。1989年留学美国现任美国犹太州恐龙博物馆副馆长,石通矿物有限公司董事长。桂林理工大学客座教授。

甘青云,桂林燕京漓泉啤酒公司副总经理。

©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2245678901@qq.com删除!联系电话:13296555055。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