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大学简介

贵州师范大学简介

贵州师范大学(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坐落于贵州省贵阳市,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贵州省共建,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布局的省属重点大学,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贵州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创建于1941年,原名为国立贵阳师范学院;1950年改名为贵阳师范学院;195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正式交贵州省人民政府管理;1958年,中共贵州省委决定在贵阳师范学院内以联合办学的形式成立新的贵州大学;1959年,贵州大学从本校分出;1985年更名为贵州师范大学;1996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2004年,原贵州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并入。

截至2023年5月,学校有花溪、宝山、白云三个校区,占地面积近2800亩,馆藏纸质文献293.2万余册,其中古籍文献约10万册,电子图书170.7万余册;设有25个学院,1所继续教育学院,开设本科专业85个;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覆盖32个二级学科)、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17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教职工2576人,全日制在校学生4万人。

历史沿革

民国30年(1941年)10月,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创建,设有教育学系、国文学系、英语学系、数学系、史地科、理化科。

民国31年(1942年),学校增设体育童子军专修科;同年,设立国立贵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小学。

1950年10月,学校更名为“贵阳师范学院”。

1954年10月,教育部委托贵州省人民政府管理贵阳师范学院;同年11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接管学校。

1958年,贵州省委决定在贵阳师范学院现有条件和师资设备的基础上建立贵州大学,贵阳师范学院不撤销,两校同时并存。

1967年,贵州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贵阳师范学院革命委员会”。

1979年,废除“贵阳师院革命委员会”,恢复“贵阳师范学院”。

1985年3月,学校更名为“贵州师范大学”。

1988年,成立成人教育处,依托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高等师范院校师资培训中心成立。

1996年,学校被贵州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

2004年,原贵州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并入学校。

2006年,学校被列入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与厦门大学结成对口支援关系。

2013年7月,学校正式获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2015年,学校成为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等学校。

2017年,学校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2018年,入选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19年,学校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21年2月,贵州师范大学武装部被授予“贵州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22年12月,贵州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挂牌成立。

2023年3月31日,贵州师范大学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强基行动指导中心揭牌仪式举行。

贵州师范大学简介插图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5月,学校设有25个学院,1所继续教育学院,开设本科专业85个,学科专业涵盖哲学、文学、教育学、工学、理学等11个学科门类。

学院 专业名称 学位 类别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 文学 S
汉语国际教育 文学 F
贵州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广播电视学 文学 F
播音与主持艺术 艺术学 F
传播学 文学 F
贵州师范大学法学院 法学 法学 F
贵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俄语 文学 S
英语 文学 S
日语 文学 F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S
思想政治教育 法学 S
社会工作 法学 F
政治学与行政学 法学 F
公共事业管理 管理学 F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园林 农学 F
地理信息科学 理学 F
环境科学 理学 F
土地资源管理 管理学 F
贵州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化学 理学 S
应用化学 理学 F
科学教育 教育学 S
材料化学 理学 F
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 文化产业管理 管理学 F
旅游管理 管理学 F
酒店管理 管理学 F
贵州师范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工学 F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工学 F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工学 F
贵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建筑工程学院 冶金工程 工学 F
土木工程 工学 F
材料科学与工程 工学 F
工程管理 工学 F
工程造价 工学 F
金属材料工程 工学 F
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 教育学 S
运动训练 教育学 F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教育学 F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教育学 J
贵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电子商务 管理学 F
市场营销 管理学 F
财务管理 管理学 F
图书馆学 管理学 F
经济学 经济学 F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管理学 F
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学(综合文科) 教育学 S
教育技术学(教育信息技术) 教育学 S
学前教育 教育学 S
小学教育 教育学 S
贵州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应用心理学 理学 S
贵州师范大学大数据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学 S
数字媒体技术 工学 F
通信工程 工学 F
物联网工程 工学 F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工学 F
贵州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理学 S
信息与计算科学 理学 F
应用统计学 理学 F
贵州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物理学 理学 S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理学 F
电子信息工程 工学 F
天文学 理学 F
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 理学 S
生物技术 理学 F
生物工程 工学 F
园艺 农学 F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地理科学 理学 S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理学 F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理学 F
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音乐学 艺术学 S
舞蹈学 艺术学 F
音乐表演 艺术学 F
舞蹈表演 艺术学 F
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美术学 艺术学 S
视觉传达设计 艺术学 F
环境设计 艺术学 F
摄影 艺术学 F
绘画 艺术学 F
动画 艺术学 F
书法学 艺术学 S
产品设计 艺术学 F
服装与服饰设计 艺术学 F
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市场营销 管理学 F
旅游管理 管理学 F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学 S
音乐学(中外合作办学) 艺术学 S
贵州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贵州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知行学院)
贵州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独立学院)
参考资料: (注:S为师范专业,F为非师范专业,J为兼收)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5月,学校有教职工257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783人,师资中有教授337人、副教授651人,有相关国家级人才计划人选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3人。获国家级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等国家级人才称号和荣誉称号90人次;获贵州省核心专家、省管专家等省级人才称号和荣誉称号230余人次;有全国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

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人选:李建军

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伍鹏程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技术带头人:周忠发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陈庆富

国家级“教学名师”:项昭

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熊康宁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谢晓尧、王洪礼 [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周欣、王洪礼、张映堂、刘兴鼎、吴厚炎等

贵州省核心专家:周欣、周忠发、熊康宁、颜同林

贵州省管专家:龙健、伍志燕、杨斌、肖远平、吴夏平、陈华森、龚维、谢廷秋、王洪礼、周忠发、黎道洪等

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黔灵学者”:易闻晓、杨斌、伍志燕等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5月,学校有4个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4个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2个贵州省“世界一流建设学科II类学科(群)”、1个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I类学科(群)”、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语言文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地理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美术学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马克思主义哲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法律、社会工作、教育、体育、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心理、翻译、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土木水利、农业、风景园林、林业、旅游管理、艺术、工商管理

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地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心理学

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数学、教育学、生态学

省级特色重点学科:旅游管理、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地理学、计算数学、生物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生态学、中国史

省级重点学科:自然地理学、数学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文艺学、中国近现代史、植物学、思想政治教育、计算数学、人文地理学、心理学、音乐与舞蹈学、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外国语言文学 ]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5月,学校有2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全国高校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2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省级高校示范性本科专业(特色专业)。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电子信息工程、地理科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应用心理学、市场营销、旅游管理、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教育技术学、体育教育、历史学、化学

全国高校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点: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理科学、生物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汉语言文学、旅游管理

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旅游管理、教育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技术

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改革项目:卓越中学数学教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卓越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改革项目

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项目: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理科学、生物科学、教育技术学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教育技术学、学前教育、体育教育、历史学、化学、人文地理和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土木工程、音乐学、美术学、社会工作、日语、广播电视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环境科学、园林、园艺、工程造价、财务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舞蹈学、环境设计 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冶金工程、体育教育、应用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土木工程、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技术学、汉语言文学

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电子信息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法学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教育学专业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园林工程师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幼儿园教师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省级高校示范性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教育、历史学、应用心理学、教育学、地理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英语、旅游管理、生物技术、化学、音乐学、美术学、教育技术、物理学、电子商务、应用化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师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教育综合实验实训示范中心: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综合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音乐艺术实训教学示范中心、体育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 学生获奖

2019至2020学年,学校学生在各类专业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超过300项,获奖接近2000人。

  • 教学成果

截至2020年6月,近年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4项。

2021年9月7日,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

科研机构

截至2023年5月,学校有国家级教师研修基地、国家级大学校外实践基地、教育部111引智基地等国家级基地9个;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等国家级科研平台9个,有省级重点实验室、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省级工程实验室、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天文研究与教育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37个,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4个。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教育部111引智基地:贵州省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喀斯特地区关键信息技术及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国家级研究基地:贵州师范大学多民族文化融合与区域发展研究基地

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贵州师范大学中国-东盟文化研究中心(培育)

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文学·教育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贵州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喀斯特生态文明研究中心、贵州阳明文化研究院、廉政文化理论研究中心

省级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山地环境信息系统与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贵州省信息与计算科学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山地资源与环境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贵州省植物生理与发育调控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功能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

省级工程研究中心:贵州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铝电解炭素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遥感中心、国家遥感中心贵州分部、贵州省荞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级工程实验室:贵州师范大学智能计算与控制技术工程实验室、贵州省药物质量控制及评价技术工程实验室、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防治与衍生产业工程实验室、贵州省大数据研究与应用工程实验室、喀斯特地区关键信息技术及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

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贵州省药物分析研究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贵州省荞麦产业技术研究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贵州山区地理环境与遥感技术应用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贵州省水库水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贵州省射频识别与传感网络技术科技创新人才团队

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喀斯特山地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协同创新中心、贵州省阳明文化传承与美德养成协同创新中心、贵州省喀斯特地区生物与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贵州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培育)

省级天文研究与教育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贵州师范大学天文研究与教育中心

院士工作站:贵州师范大学院士工作站

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6月,近年来,学校共承担省部级(含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72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级科研项目24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26项,全校科研经费近4.18亿元;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165项;国际级文艺奖2项;获批专利441项,出版学术著作344部。学术论文被SCIE、SSCI、SCI、EI、ISTP、ISSHP、CSSCI、CSCD收录5607余篇。

2020年,学校“特色杜鹃种质资源培育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获贵州省2019年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41项成果获贵州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批20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

学术资源

  • 学术期刊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办于1960年,是由贵州师范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双月刊,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报常设栏目有阳明文化研究专栏、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传统知识与知识产权、民族政治学、文艺美学·文学批评、教育·课程与教学等。学报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办于1960年,是由贵州师范大学主管、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双月刊,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报常设生命科学、自然地理、地理信息系统与数学地球、环境科学、智能开发与心理等栏目。学报是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教育部优秀期刊,全国高校自然科学优秀学报,贵州省优秀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

  •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12月,贵州师范大学图书馆共有纸质文献287.5万余册、其中古籍文献约10万册、年订阅纸质中外文期刊2106种。提供使用中外文数据库65个(其中自建特色数据库21个),其中电子图书192.5万余种(册)、电子期刊2.8万余种、电子学位论文451.3万余篇。

贵州师范大学简介插图1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5月,学校与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大学与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与交流关系、开展有师生交流项目。学校是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任务院校之一,与英国苏格兰学历管理委员会合作举办有英国高等教育文凭项目(SQA-AD),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合作开设有本科国际通识教育课程(IGEC),与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NIIT)共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特色专业,与美国中央俄克拉荷马大学合作举办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音乐学专业。

学校标识

  • 学校校徽

学校校徽为圆形,校徽的基准色为红色, CMYK值为:C20.M100.Y97.K0,图案由中英文“贵州师范大学”校名、建校时间和篆体变形字“师大”组成。

教师佩戴校徽为红底金色图案,学生佩戴校徽为白底红色图案。

释义:学校校标内部以略加变形的篆体汉字“师”为主图案,突出学校的教师教育特色。

图形端庄典雅、稳重大气,体现了学校的办学风格、办学特色和定位,凸显了学校数十年办学的厚重积淀,既表明学校重视优秀文化传承的继承和发扬,又蕴含了学校勇于开拓创新之意。

圆形标志是中国大学标志设计的传统和对大学悠久历史的继承和延续。图案严谨稳重、简洁明快,色彩热烈典雅。

贵州师范大学简介插图2

  • 校旗

学校校旗为长方形旗帜,中央印有校徽和 “贵州师范大学”校名标准字形。

精神文化

  • 校训

慎思笃行 博学致新

释义:《礼记·中庸》十九章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句。校训取其精要,强调:深入、全面地思考,坚持不懈地实践;广泛、宽厚地汲取,不断追求升华和创新。

  • 精神

爱国、奉献、敬业、自强

  • 校歌

学校校歌为《挺拔的香樟》

贵州师范大学简介插图3

《挺拔的香樟》

沐浴着和谐的阳光,扎根在深厚的沃壤,森林之城思贤山下,一排排挺拔的香樟,胸怀高大的理想,誓做那社会的栋梁。

历经了风雨和冰霜,自由生存努力向上,森林之城思贤山下,一排排挺拔的香樟,参天的梦想支撑那文明的希望。

爱国呀奉献、敬业、自强,是我们精神的荣光;慎思笃行、博学致新,是我们生命的力量!

爱国呀奉献、敬业、自强,是我们精神的荣光;慎思笃行、博学致新,是我们生命的力量!

社团文化

截至2016年3月,学校有校院两级学生社团160余个,会员两万余人。学校开展了“璀璨新念”校园活动策划大赛、社团“形象大使”选拔赛、师大达人秀选拔赛等学生活动。

所获荣誉

2022年2月,贵州师范大学团委入选2021年度贵州省三八红旗集体拟表彰名单。

2021年12月28日,贵州师范大学发展规划处被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表彰为2016—2020年全国依法治理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2022年2月,贵州师范大学离退休工作处被评为贵州省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

2021年12月20日,荣获“2021年贵州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工作先进集体”。

2022年4月,贵州师范大学春晖行动发展社入选第七届“春晖行动工作先进集体”拟表彰对象名单。

知名校友

朱厚泽 廖国勋 傅传耀 班程农 谢晓尧
顾久 刘鸿庥 吴如嵩 陈木法 ——
参考资料:
©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2245678901@qq.com删除!联系电话:13296555055。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