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大学简介

中国民航大学简介

中国民航大学(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位于天津市,是中国民用航空局直属的一所以培养民航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主的高等学府,是中国民用航空局、天津市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高校,是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天津市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高校,首批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天津市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国际航空认证委员会教育会员、国际民航组织升级版航空培训计划正式会员、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主席单位、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高校。

中国民航大学前身是1951年9月成立的军委民航局第二民用航空学校,1956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航校,1958年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高级航空学校,1963年重组为中国民用航空机械专科学校,1977年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专科学校,1981年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学院,2006年5月30日,更名为中国民航大学。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有天津东丽、宁河两个校区,以及辽宁朝阳、内蒙古呼伦贝尔、新疆石河子三个主飞行训练基地;校区占地面积2969亩,建筑面积87.4万平方米;有16个学院(分校),以及研究生院、科技创新研究院等;开设有46个本科;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4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7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有教职工2100余人;有全日制在校生2.9万余人,其中研究生3300余人,国际留学生200余人

前身溯源

  • 中国民用航空局高级航空学校

1950年1月,军委民航局两次提交书面报告,请求成立民航学校,培养民航各类专业人才。3月5日,周恩来总理批示同意。

1951年9月25日,军委民航局党委决定在天津成立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民用航空局第二民航学校(简称“军委民航局第二民航学校”)。

1953年2月28日,军委民航局发布命令,决定撤销天津民航学校,改组为民航局政治学习队,自3月1日起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局政治学习大队(简称“政治学习大队”)。

1955年6月,民航局成立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训练大队(简称“航空训练大队”)。1956年3月航空训练大队与天津航管站合并,由航空训练大队统管使用天津张贵庄机场。

1956年5月,国务院批复民航局:同意在位于四川成都的新津机场成立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学校。

1958年12月,民航局印发通知,以航空训练大队为基础成立中国民用航空局高级航空学校(简称“民航高级航校”)。

1960年3月9日,民航局根据国务院2月20日关于在北京筹建民航学院的批复,成立民航学院筹建委员会。1960年8月,在没有校舍的情况下,北京民航学院(筹)招收了60级200名新生,暂在位于天津的民航高级航校上课。1962年8月,该批学生转入成都民航机专继续学习。1961年11月,民航总局撤销筹建中的北京民航学院。

  • 成都民用航空机械专科学校

1956年9月,国防部批复空军司令部、民航局:同意在成都地区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航空学校(简称“十四航校”),学校建制和经费开支,均由民航局负责。

1960年5月13日,民航局发布命令,十四航校地勤训练部分于1960年5月20日正式成立地勤航校,位于四川新津,全称为中国民用航空局成都航空机械专科学校。7月22日,民航局通知,接交通部指示,将该校更名为成都民用航空机械专科学校(简称“成都民航机专”)。

合并发展

1963年6月2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民航学校问题的批复》,同意将成都民航机专与民航高级航校的地勤训练部分合并,在天津设立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机械专科学校;将民航高级航校的空勤训练部分并入十四航校,成立中国民用航空总局高级航空学校。

1963年8月7日,教育部通知民航总局,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机械专科学校正式定名为中国民用航空机械专科学校(简称“民航机专”),列入高等学校序列,学制3年。

1969年11月,民用航空奉新“五七”劳动学校成立,属军队师级单位。民航机专全体教职员工迁往江西奉新,创办“五七”劳动学校。

“文革”期间,学校遭到严重破坏,被迫停办,教师改行,设备分散,培训工作中断10年。

1972年7月,民航总局撤销“五七”劳动学校。8月,民航总局教导队在天津原民航机专校址组建,负责民航系统各类地面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随后,原民航机专大部分教职工陆续调回教导队工作。

1977年8月3日,中国民用航空专科学校(简称“民航专科学校”)正式成立。民航总局教导队撤销。

1979年5月4日,教育部通知民航总局: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民航专科学校按国务院部委领导的高等院校管理办法,由民航总局直接领导,1979年参加全国统一招生。

1981年8月10日,经教育部批准,中国民用航空专科学校更名为中国民用航空学院。

2005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2006年5月30日,经教育部批准,中国民用航空学院更名为中国民航大学。

2011年9月,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2年9月,首批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

2013年,中国民航大学与国际民航组织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2017年9月,学校入选天津市“双一流”建设计划,成为天津市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高校。

2018年1月,成为中国民用航空局、天津市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高校。3月,学校获批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5月,中国民航大学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2月,学校与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签署“四型机场”建设合作框架协议。

中国民航大学简介插图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有16个学院(分校),以及研究生院、科技创新研究院,开设46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2100余人。拥有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万人领军等国家级人才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民航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天津市教学名师等省部级人才100余人。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吴仁彪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吴仁彪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周晓猛、赵嶷飞

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周晓猛、赵嶷飞

民航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领军人才:白杰、吴仁彪、赵嶷飞、王志平

民航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拔尖人才:王鹏、郭润夏、张威、张青松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安全科学与工程),14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7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1个学科入选天津市一流学科和天津市高校顶尖学科培育计划,3个学科群入选天津市特色学科(群)

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安全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安全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 数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法学、外国语言文学、物理学、网络空间安全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法律、翻译、电子信息、机械、交通运输、工商管理、会计

天津市一流建设学科:安全科学与工程

天津市特色学科(群):航空宇航、交通运输

天津市第五期重点学科:安全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 数学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4月,学校8个国家级和1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交通运输、通信工程专业已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中欧航空工程师学院两次获得法国工程师学衔委员会(CTI)认证。电子信息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和飞行器制造工程等3个专业通过国际航空认证委员会认证。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6门,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天津市一流本科课程38门。拥有13个省部级教学团队。建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

国家级特色专业:交通运输、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技术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飞行器制造工程、通信工程、飞行技术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技术训练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空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机务维修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飞行器动力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飞行技术、交通运输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中欧航空工程师、交通运输、交通管理

天津市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飞行技术

天津市品牌专业:交通运输、交通管理、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飞行技术

天津市特色优势专业建设点:交通运输、飞行器动力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工商管理、飞行器制造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交通工程

天津市应用型专业建设点:飞行技术、机械电子工程、自动化、法学、土木工程、英语、物流管理、财务管理

天津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航空发动机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航空电子电气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通信导航监视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航空运输经济与管理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航空法学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场工程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物理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天津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空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通信导航监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天津市高校新时代“课程思政”改革精品课程:航空公司运营管理、流体力学、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中国民航发展史、航空中的人为因素、艺术美育

  • 硬件设施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拥有各类飞行教学训练飞机75架,机务维修实习飞机22架,D级飞行全动模拟机3台,其他各类训练模拟机/器208套,各类飞机发动机62台套。

  • 教学成果

截至2023年4月,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3项、一等奖17项、二等奖25项。

所获荣誉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促进奖”。

2022年8月,中国民航大学博物馆入选第二批国家交通运输科普基地名单。

社会评价

2020年7月,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进步榜排名第98位。

中国民航大学简介插图1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有1个国家空管运行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5个民航局重点实验室,4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1个天津市技术创新中心,1个天津市工程研究中心,6个省部级智库,省部级以上高水平创新团队11支。。

学校全资公司——天津航大中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运营的中航大众创空间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学校控股的天津航空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民航局科技成果转化枢纽型科研院所。

工信部与民航局共建研究中心:民用航空器适航审定技术与管理研究中心

国家空管委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空管运行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智能信号与图像处理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民用航空器适航与维修重点实验室、天津市空管运行规划与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技术工程中心:天津市飞机维修与民航地面特种设备技术工程中心、天津市民航空管技术工程中心

天津市研究中心:航空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

天津市创新人才团队:天津市民航安全信息处理技术创新团队、民航智能信息处理天津市高等学校创新团队、飞机先进灭火材料制造技术天津市高等学校创新团队、飞机机载系统测试设备与故障诊断天津市高等学校创新团队

民航局直属科研机构:航空地面特种设备研究基地、空中交通管理研究基地、航空运输经济与管理科学研究基地、机场工程民航科研基地(与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共建)、民航机务维修工程科研基地、民航信息技术科研基地、民航空管研究院、民航信息安全管理与测评中心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4月,学校近5年相继承担了工信部重大专项、科技部重点研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等各类国家级项目百余项。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

2016年,学校获批首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广域航空安全监控技术及应用”项目总经费1.4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经费0.9亿元。“十三五”以来,截至2019年5月,学校新增国家级科研项目104项,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8项,新增SCI、CSSCI、EI期刊检索或A类期刊或计算机领域A类论686篇,获得授权专利336项,科研经费到款5.21亿元。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2年4月,学校图书馆有科技图书馆(明德馆)和社科图书馆(老馆)两个馆舍,馆藏纸质图书238万册,电子图书317万册,数据库106个] ;与国内外航空制造企业合作共建了中商飞、波音、空客、赛峰资料室,藏有民航专业教材、部分航务资料、机务维修手册等纸型民航资料800余册件,开通了国产商用飞机在线、波音在线、空客在线网站,可直接访问相关技术资料。此外,图书馆还藏有RTCA、ERUOCAE、ARINCA、A4A标准规范,以及ICAO、IATA、老龄飞机资料等多种民航特色资料,展有全机高速测力风洞模型、泡沫夹层结构雷达罩试验件等多件实物展品,多种飞机模型、飞宝等文创展品及C919 大型客机首飞机组橙色连体飞行服等展品,推出了航大文库、民航精品著作等民航特藏建设成果。

  • 学术期刊

《中国民航大学学报》创刊于1983年,是中国民航总局主管、中国民航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为双月刊,主要刊载民用航空、交通运输、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电子信息、自控、管理科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发表有关基础理论研究、新技术、新方法研究,新材料、新设备研制等方面的论文、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简讯)及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的发展动态,对中国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术论文、著作的介绍和评论。

《学报》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 PD)、波兰《哥白尼索引》(IC)收录,是《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全文收录来源期刊,是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被评为天津市一级期刊、天津市优秀期刊。

中国民航大学简介插图2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4月,学校与国航、东航、南航、厦门航空等航空运输企业,与中国商飞、中国航发、中航工业、中电科等航空制造企业,与天津市、云南省、北京市等地方政府,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水平大学,与首都机场集团、民航局空管局等民航单位,与中国航空学会、中国航空运输协会、中国民航机场协会、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等组织,与华为、浪潮、联通等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与全球航空制造企业合作共建了中商飞、空客、波音、赛峰资料室,开通了中商飞在线、波音在线、空客在线网站;与美国安博瑞德航空航天大学等院校联合开展学分互认和双学位项目

学校标识

  • 校标

学校校标是由字体和图形两部分组成的同心圆。内圆是以地球为背景,通过线条勾勒出一架向上的飞机,彰显“中”字之意,下方标注“1951”代表建校年份;外圆标有中英文校名,中文字体采自周恩来手稿集字,校标色彩蓝白相间。

  • 校徽

学校校徽为教职员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红底白字为教职工校徽,白底蓝字为学生校徽。

中国民航大学简介插图3

  • 标准色

学校标准色为民航蓝,象征蓝天,符合国际惯例, 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并富含空间感。

  • 校旗

学校校旗为长方形旗帜,长与宽之比为 3:2,有蓝白两色样式:蓝色校旗旗面为标准色民航蓝,中央印有白色校标;白色校旗中央印有标准色校标、标准色中文校名和英译全称。

中国民航大学简介插图4中国民航大学简介插图5

精神文化

校训:明德至善、弘毅兴邦

校风:严实向上

学风:笃学、精博、严谨、创新 [

教风:崇德崇严、立学立人

©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2245678901@qq.com删除!联系电话:13296555055。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