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文理学院简介
绍兴文理学院(Shaoxing University)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是一所由绍兴市人民政府举办,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普通制综合性高等院校,2013年8月,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1月,被确定为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2023年3月,获批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绍兴文理学院组建于1996年,由原绍兴师范专科学校与原绍兴高等专科学校合并而成,此后绍兴卫生学校、上虞师范学校和绍兴建工中专等学校相继并入;其前身可以追溯至1909年(清宣统元年)创立的山会初级师范学堂,鲁迅先生曾出任山会师范学堂监督(校长);2006年启动筹建绍兴大学工作;2019年浙江省教育厅公示公告绍兴文理学院申请更名为绍兴大学 。
截至2023年5月,学校拥有本部(风则江、南山)、兰亭、上虞等校区,占地面积2217.73亩,总建筑面积91.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85亿元,馆藏纸质图书201.68万册,电子图书约133.52万册;设有15个二级学院,另有独立学院(元培学院)和直属附属医院,开设本科专业66个;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8个;有教职工19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100余人;全日制在校学生1.6万余人
办学源头
清宣统元年(1909年)正月,由浙江省咨议局议员、山阴劝学所总董杜海生等发起,在绍兴府城南街原会稽县立高等小学堂址(今延安路),创办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杜海生任监督(校长)。学堂由山阴、会稽两县共管,经费由官府拨给,学校以培养小学教员为目的,并在当年春季开始招生。以后,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把农历二月初十(当时公历为3月1日)定为学校创立纪念日。
清宣统三年(1911年)11月,绍兴光复,绍兴督军王金发任命鲁迅为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
民国元年(1912年)1月,撤府建县,山阴、会稽合并为绍兴县,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改名为绍兴初级师范学校。同年2月,鲁迅发表《周豫才告白》辞校长,应蔡元培之邀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履新。
民国二年(1913年)6月,绍兴初级师范学校改名为浙江省立第五师范学校,俗称“绍兴五师”,因原址校舍不敷使用,迁往龙山书院旧址办学,因位于龙山脚下,故又称“龙山师范”。
民国十二年(1923年)秋,省立五师奉命与省立五中(今绍兴一中)合并,成立新五中。龙山师范原址为新五中师范部。旧制师范学生最后一届(第十二届)于1927年毕业。改制以后新办三年制师范讲习科,至1931年第六届学生毕业。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8月,为急需造就小学教育师资,新五中办四年制简师科。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5月3日,日本飞机轰炸绍兴,龙山师范旧址和旁边的府署衙门毁于战火。学舍被毁以后,简师部先在南门外安顿,暑假后,迁至漓渚宝寿寺分部办学。
民国三十年(1941年)4月17日,绍兴沦陷,学校向嵊县(今嵊州)崇仁镇撤退,并在廿八都一带办学。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5月,因嵊邑沦陷,学校再向浙南撤退,中学部分入第二、第三临中,简师科第二届学生毕业,未毕业的简师生则多入省立金师。同年10月,又有118人向浙南前进,除简师生入省立温师外,其他学生入第三临中。此后,已改名的省立绍兴中学停办,简师部亦停办。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停办一年后的省立绍兴中学在台州天台重新开学,但不再设立简师部。此时,迁往稽东乡裘村的绍兴县政府,为发展绍兴本地教育,对敌开展文化斗争,筹备复办师范。根据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实施方案,定名为绍兴县立简易师范学校。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2月4日,绍兴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在裘村附近的南山村建校,并开始招生,同年4月30日举行成立典礼。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绍兴简易师范学校迁回绍兴市区,此时,原五师旧舍已倾废,绍兴简师在原承天中学(今绍兴文理学院附属中学)办学。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月,绍兴简师又移至南街南涧桥29号办学。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绍兴简易师范学校升格为绍兴县立师范学校。时任国文教员的董秋芳,因德高资深,从1948年2月1日起出任校长。
1949年5月7日,绍兴解放;同月,由绍兴军管会接管绍兴县立师范学校;同年9月,浙江省文教厅决定学校停办。
1951年8月,浙江省文教厅决定在绍兴新办绍兴初级师范学校,校址在市区南街柳桥下7号(今延安东路)。
1956年9月,绍兴中等师范学校建立,校址在今延安路西端南北两侧,北侧则包含原山会师范校址。
1957年上半年,绍兴初级师范学校停办,办学资源多并入绍兴中等师范学校。
1960年1月,绍兴中等师范学校校址因被选定建造政府办公大楼,西迁至柯桥阮社办学。
1965年4月,浙江省教育厅要求绍兴师范半耕半读试点,该校又被动东迁至山区攒宫宋六陵办学。
1970年春,绍兴中师改名为绍兴地区师范学校。
1978年4月,浙江省政府决定将绍兴地区师范学校改制为大专,以浙师院绍兴分校名义招收首批大专生。
1980年5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在绍兴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建立绍兴师范专科学校。
1981年10月,该校由攒宫迁回和畅堂办学。
1984年12月,绍兴高等专科学校建立。
合并重组
1993年10月,绍兴市委市府决定在绍兴师专、绍兴高专基础上筹建“绍兴大学”。
1995年8月,绍兴师范专科学校与绍兴高等专科学校正式合并,成立绍兴大学(筹)。
1996年4月,经国家教委批准,绍兴师范专科学校、绍兴高等专科学校、绍兴职工大学、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绍兴分校等校合并,组建绍兴文理学院。
1999年,绍兴卫生学校并入。
2000年,上虞师范学校、绍兴市城乡建设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并入;同年1月,创办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2006年,启动筹建绍兴大学工作。
2010年3月,学校正式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为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2013年8月,学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30次会议审核,正式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8年9月,原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和绍兴市立医院两院整合,组建新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同年11月,教育部公示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绍兴文理学院入选
2019年1月,绍兴文理学院被列为浙江省第二批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
2019年9月17日,浙江省教育厅官网发布了《关于我省2019年拟提出设置申报高等学校基本情况的公示》。绍兴文理学院,申请建校名称为绍兴大学。12月11日,绍兴文理学院与百度公司、慧科集团共建人工智能学院签约及落成仪式在校举行,全国高校首所“百度云人工智能学院”建成。
2022年12月10日,担任浙江省新医科发展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2023年3月,浙江省学位委员会发布了《浙江省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规划(2022-2026年)》(浙学位〔2022〕6号),获批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中国语言文学、化学、土木工程等3个一级学科为拟建设博士学位授权点。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5月,学校设有15个二级学院,另有独立学院(元培学院)和直属附属医院,开设本科专业66个,学科专业涵盖九大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5月,学校现有教职工19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100余人。专任教师中有高级职称570余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超过55%。拥有加拿大工程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挪威工程院院士、“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学术终身成就奖(Hans Cloos Medal)”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省部级及以上人才33人。有省高校创新团队1个、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合作)1个、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教坛新秀8人。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伍法权、胡保卫
浙江省特级专家(1人):杜时贵
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杜时贵、陈建辉
浙江省高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夏才初
全国优秀教师(3人):王松泉、朱志勇、俞志慧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5月,学校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8个,省一流学科(B类)6个,工程学、化学、环境科学/生态学3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
- 重点学科
浙江省“十二五”重点学科(8个):中国语言文学、计算数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化学、岩土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护理学、工商管理
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6个):中国语言文学、物理学、教育学、化学、土木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
- 学位点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中国语言文学、工商管理、化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
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2个):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会计学、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
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8个):土木水利 、教育、汉语国际教育、临床医学、会计、艺术、机械、护理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5月,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2个、省级重点(优势、特色)专业23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省级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3个、省级高校思政名师工作室2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汉语言文学、生物科学、纺织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汉语言文学、纺织工程、临床医学、工商管理
浙江省重点专业(3个):生物科学、汉语言文学、工商管理
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10个):生物科学、汉语言文学、工商管理、会计学、小学教育、纺织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护理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浙江省“十二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2个):汉语言文学、纺织工程
浙江省“十二五”新兴特色专业建设项目(10个):书法学、自动化、土木工程、轻化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酿酒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浙江省“十三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1个):汉语言文学
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生物、电工电子、物理、化学、经济与管理、电子科学与信息、机械工程、医学、经济管理综合实验室
- 教学成果
截至2022年10月,近两届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1项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多校联动共享共赢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创新与实践》(2009年,第二完成单位)、《“四位一体”现代化书法教学新型平台的创建与实践》(2014年,负责人:沈伟等)
对外交流
截至2023年5月,学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等27个国家(地区)的70余所高校建立校际合作与交流关系。拥有来华留学生招生与培养资格,共有来自34个国家(地区)的留学生来校学习汉语言、中国文化及本科、硕士专业课程。在9个国家设立海外“兰亭书法学堂”。
- 港台地区
序号 | 地区 | 院校名称 | 交流情况 |
1 | 台湾 | 大仁科技大学 | 来访;夏令营项目 |
2 | 中国文化大学 | 来访;夏令营项目 | |
3 | 台湾艺术大学 | 来访 | |
4 | 岭东科技大学 | 师生交流 | |
5 | 勤益科技大学 | 来访 | |
6 | 明道大学 | 夏令营活动 | |
7 | 辅英科技大学 | 来访 | |
8 | 义守大学 | 来访 | |
9 | 逢甲大学 | 互访 | |
10 | 香港 | 香港教育学院 | 来访、讲学 |
11 | 香港树仁大学 | 访问 |
- 国外地区
序号 | 国别 | 院校名称 | 交流情况 |
1 | 美国 | 哥伦比亚大学 | 学生短期交流 |
2 | 宾夕法尼亚大学 | 学生短期交流 | |
3 | 波士顿大学 | 学生短期交流 | |
4 |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 学生短期交流 | |
5 |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 | 学生短期交流 | |
6 | 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 | 学生短期交流 | |
7 | 美国加州大学长滩分校 | 有合作意愿 | |
8 | 纽约城市大学 | 互访 | |
9 | 加州州立大学富尔顿分校 | 访问 | |
10 | 南方理工州立大学(现肯尼索州立大学) | 教师交流 | |
11 | 苏比利尔湖州立大学 | 师生交流;夏令营项目 | |
12 | 南阿拉巴马大学 | 来访;教师进修 | |
13 | 加州州立大学圣贝纳迪诺分校 | 夏令营项目 | |
14 | 堪萨斯大学医学中心 | 医学院教师进修 | |
15 | 美国杰克逊维尔大学 | 来访 | |
16 | 加拿大 | 高贵林市教育局 | 书法学堂学生实践 |
17 | 亚岗昆学院 | 来访、师生交流、夏令营项目 | |
18 | 英国 | 林肯大学 | 夏令营项目 |
19 | 考文垂大学 | 教师、学生交流、 “2+2”“3+1”项目 | |
20 | 曼彻斯特大学 | 互访 | |
21 | 丹麦 | 欧登塞音乐学院 | 教师、学生交流 |
22 | 奥地利 | 维也纳大学 | 学生交流 |
23 | 匈牙利 | 佩奇大学 | 互访 |
24 | 俄罗斯 | 莫斯科国立人文大学 | 教师交流 |
25 | 陶里亚蒂国立大学 | 访问;书法课堂学生实践 | |
26 | 意大利 | 摩德纳-雷焦艾米里亚大学 | 学生交流;书法课堂教师教学、学生实践 |
27 | 芬兰 | 于韦斯屈莱应用科学大学 | 医学院、音乐学院教师、学生交流;
夏令营项目 |
28 | 米凯利应用科技大学(现东南芬兰应用科技大学) | 来访;芬兰学生来绍医学实践 | |
29 | 澳大利亚 | 迪肯大学 | 访问、教师交流 |
30 | 弗林德斯大学 | 访问 | |
31 | 拉筹伯大学 | 访问 | |
32 | 新西兰 | 奥克兰大学孔子学院 | 访问;书法课堂师生书法教学交流 |
33 | 新西兰南方理工大学 | 访问 | |
34 | 韩国 | 庆熙大学 | 来访 |
35 | 祥明大学 | 教师、学生交流;
中韩艺术设计创意发展研究中心 |
|
36 | 顺天乡大学 | 教师、学生交流 | |
37 | 中源大学 | 夏令营项目;教师进修 | |
38 | 培材大学 | 与音乐学院对口交流协议 | |
39 | 嘉泉大学 | 来访 | |
40 | 马来西亚 | 拉曼大学 | 访问、国际会议 |
41 | 马来亚大学 | 学生交流、国际会议 | |
42 | 日本 | 樱美林大学 | 学生交流 |
43 | 滨松大学 | 学生交流 | |
44 | 九州外国语大学 | 学生交流 | |
45 | 日本城西国际大学 | 访问;学生交流 | |
46 | 武藏浦和日本语学校 | 教师进修 | |
47 | 中部大学 | 来访 | |
48 | 墨西哥 | 伊比利亚美洲大学 | 访问;学生交流学习 |
科研机构
截至2023年5月,学校拥有省部级科研平台16个,其中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法)传承基地、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智库、省软科学研究基地、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省国际合作研究基地、省科技创新平台(合作)、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各1个。合作共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分中心5个。
浙江省重点实验室(3个):浙江省精细化学品传统工艺替代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清洁染整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岩土力学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越文化研究中心
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山体地质灾害防治协同创新中心
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2个):中国语言文学高校创新团队、越文化研究高校创新团队
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1个):功能化多孔材料与绿色替代技术创新团队
科研成果
截至2021年6月,近五年,学校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70项,其中国家级158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30项,在SCI、SSCI、EI、ISTP等四大收录以及一级期刊以上发表论文1034篇,出版学术专著104部;科研经费累计达2.13亿元。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曾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近五年,学校教师共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55项,其中国家级科研成果奖5项。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图书馆拥有馆藏纸质图书200.21万册,电子图书约133.52万册,各类中外文电子期刊284.99万册,资料数据库52个。 主要的中文数据库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超星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引文数据库(维普)》、《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知网)》、《中国基本古籍库》、《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国研网》、《EPS全球统计数据库》、《全球案例发现系统》等。主要的外文数据库有:《SCI-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ESI数据库》、《JCR数据库》、《InCitesTM数据库》、《Springer外文电子期刊及电子图书》、《EBSCOhost外文全文数据库》、《Oxford期刊数据库》、《Emerald期刊库》、《ASCE数据库》、《APS数据库》、《ProQuest博硕士论文数据库》、《SciFinder数据库》、《WorldSciNet外文电子期刊数据库》、《Scopus外文文摘数据库》等。
- 学术期刊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创刊于1981年,是由绍兴文理学院主办、浙江省教育厅主管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现为月刊,国内统一刊号CN33-1209/C,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8-293。《绍兴文理学院学报》为第一届、第二届、第五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第三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第四届“全国百强社科期刊”。2009年入选“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2015年被列入人大复印资料重要来源期刊,2018年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扩展期刊。曾获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规范执行优秀奖,并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台湾华艺线上图书馆等收为论文统计数据源。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以“思想性、学术性、地方性”为办刊宗旨。已办、新办和拟辟专栏有“越文化研究”“东亚文化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社会治理研究” “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究”等等。
学校标识
- 校名
- 校徽
绍兴文理学院的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徽志图案为体现绍兴水乡特色“S”型构成。徽章为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校名中文标准字体集鲁迅先生的手迹组成。
精神文化
- 校训
修德求真
“修德”是育人理念,浓缩着历代绍兴名士“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体现了大学生爱国荣校的理想追求;“求真”,反映了师生的价值追求,是高校大学生重要且应有的精神品质。
“求真”就是要求师生具有科学的态度,勇于探索真理;就是办事认真,作风严谨;就是注重实效,不图虚名。
校训“修德求真”之思想精髓与古越先贤崇尚自然、务实尚用、开拓进取之“越学”作风一脉相承,成为校园文化个性和学术品格独特而鲜明的标志。
- 路名
绍兴文理学院校园内的各条主干道路是以近现代绍兴籍思想家、教育家名字命名,道路所处的位置尽量与名人的名字词义相关或相近,又与区域景点融为整体,以展现校园文化内涵。
树人路:取自鲁迅原名,鲁迅原名周树人,曾任该校前身山会师范学监。以“树人”命名,是为纪念鲁迅、学习鲁迅,“树人”又有培 养人之意,可谓一语双关,意义深远。
元培路:取自蔡元培,分元培东路、元培西路,蔡元培是中国近代教育家,他主张“健全人格”,提倡“学术自由,兼容并包” 的办学思想,倡导“自动”、“自学”、“自律”的精神,以“元培”命名,可提示我们借鉴蔡元培的办学思想,为办名校而奋斗。
建功路:取自陈建功,陈建功是中国现代数学家,且“建功”又有建功立业之意,正可激励当代大学生为国建功,为民立业。
建人路:取自周建人,周建人是中国社会活动家、生物学家和翻译家,生前曾为绍兴师专题过校名,捐过著作,以“建人”命名,又有立德立言立人之意,与校训修德的训示一致。
成章路:取自陶成章,陶成章是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良士”, 建有“巨功”,此路位于学生宿舍区附近,又寓有管理有章法之意,有利规范管理。
竞雄路:取自秋瑾别号,竞雄是女革命家秋瑾别号。“竞雄”词义有竞争争雄之意,此路靠近女生宿舍, 可激励女大学生们“勿忘鉴湖女侠之遗风,望为我越东女儿争光。”
校园环境
- 人文景观
一处谓“鲁迅铜像”,在树人广场正中;
一处谓“捐资丰碑”,为捐资筹办大学的香港同胞和绍兴人民立碑以资纪念。南侧置圆桌若干,可谓学生修读之佳处。
- 春夏秋冬四景
春景:名“春台”。景点布置在河西校区江滨,桃柳相间布置,大片草坪相衬,沿江安装靠背石椅,可与西湖“江滨读春”媲美。在志廉大楼斜侧消防泵房亭子处题有“春台”,绍兴 五师毕业的校友孙福熙,又名春台。是一位有影响的散文家和画家。“春台”是赏春之台, 尽现春色之处,名和义可谓妙合。
夏景:名“伏园”。景点布置在志廉楼前,两侧有草坪水中有曲桥江亭,曲桥北侧种 荷花,每逢盛夏之际,可在“廊桥观荷”品味“荷塘月色”之佳境。此境他处实不可再。“伏园”取自孙伏园先生名,孙伏园曾在山会师范就读,受业于鲁迅先生,是一位现代作家。取 “伏园”寓夏景,含蓄而又易领悟。
秋景:名“秋舫”。景点布置在河东校区江滨女生宿舍西侧。此处铺草坪,插红枫,种桂子, 树下设石桌石椅可供休读。此名出自任过绍兴简易师范校长的教育家、翻译家董秋芳的别名, 在丹桂飘香的收获季节,象一艘带着秋色的画舫停泊在风则江桥畔,无限韵味,皆在其中。
冬景:名“雪村”。景点建造在河东校区艺术楼东南侧。冬季型草坪作底,布置梅、竹和常青松柏之类,安装石桌若干,可供休读。此为学者章锡琛之字号。章锡琛也是山会师范毕业生,是一位现代出版家。在艺术楼悠扬的琴声之中,伴有缕缕梅花沁 香,可贪图梅林听琴之妙境。
知名校友
党政界 | |
陈敏尔 | 十九届、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八届、十九届中央委员 [ |
钟山 |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部长、党组书记,全国劳动模范 |
葛慧君 | 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
章猛进 | 原中共浙江省委常委、浙江省常务副省长 |
吴先宁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委、中央宣传部部长 |
张丽萍 | 浙江省妇联原副主席 |
鲍贤伦 | 浙江省文化厅原副厅长,浙江省文物局原局长,现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隶书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大学教授,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 |
沈才土 | 浙江省文化厅原党组书记、厅长 |
教育、学术界 | |
滕皋军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介入医学专家 |
俞可平 |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主治理的主要倡导者之一 |
章锡琛 | 中华书局原副总编辑 |
孙越崎 | 爱国主义者、实业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现代能源工业的创办人和奠基人之一 |
孙伏园 | 现代散文作家、副刊编辑,民国时期“副刊大王“ |
孙福熙 | 现代散文家、美术家,曾任浙江大学教授 |
孙增光 | 数学教育家,曾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
寿勤泽 | 浙江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编审 |
张德明 | 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商志才 | 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朱志良 | 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郭润涛 |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陆才德 | 宁波市李惠利医院外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浙江大学、宁波大学博士生导师 |
俞光岩 | 北京大学医学部口腔医学院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
童学敏 |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
许学刚 | 绍兴文理学院原副校长 |
章启天 | 绍兴文理学院原党委副书记 |
吴国平 | 浙江省镇海中学校长、民进中央委员 |
潘守理 | 浙江省春晖中学原校长,中学特级教师,现绍兴市特级教师协会会长 |
闾剑宝 | 浙江省上虞中学校长 |
沈颂理 | 浙江省嵊州中学原校长 |
沈久尔 | 浙江省柯桥中学原校长、党委书记 |
何性善 | 浙江省镇海中学原校长,现浙江省镇海中学名誉校长 |
陈刚 | 郑州大学物理学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