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简介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简称辽宁工大,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位于辽宁省阜新市,是原煤炭工业部隶属的两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辽宁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由辽宁省政府与应急管理部共建,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是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现任党委书记岑松、校长马修泉。校训为“诚朴求是、博学笃行”。
根据2022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阜新校区中华路校园、玉龙校园和葫芦岛校区龙湾校园,占地4240亩。学校拥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辽宁省一流学科、7个省级重点学科;有11个国家一流专业、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辽宁省一流专业、10个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有专任教师1500余人。
学校创建于1949年,前身为阜新矿立中等技术专科学校,同年更名为阜新工科高级职业学校。1952年更名为阜新矿山工业(技术)学校,1958年更名为阜新煤矿学院。1961年合并抚顺煤矿学院、辽宁煤矿师范学院、鸡西矿业学院。1996年更名并升格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1998年由原煤炭工业部划归辽宁省人民政府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体制。曾培养出徐惠彬、王安等杰出校友。
截至2022年,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位列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第272名[8];位列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行榜第175名
矿院初建
1949年,为了适应东北工业建设的需要,东北行政委员会工业部相继开办了鹤岗工科高级职业学校、鸡西煤矿工业学校、抚顺工科高级职业学校、阜新工科高级职业学校以及东北煤矿工人速成学校。
1958年7月15日,经国家煤炭工业部批准,在阜新工科高级职业学校的基础上建立阜新煤矿学院,隶属于国家煤炭工业部。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题为该校题写校名阜新煤矿学院。
1961年4月至63年6月,抚顺煤矿学院、辽宁煤矿师范学院、鸡西矿业学院和阜新煤矿学院,四校合并,校址选于辽宁省阜新市,定名为阜新煤矿学院。
1978年3月1日,阜新煤矿学院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首批88所重点院校之一。
方兴未艾
1978年,经国家煤炭工业部批准,阜新煤矿学院更名为阜新矿业学院。
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为该校题写校名阜新矿业学院。
继往开来
1996年,阜新矿业学院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1998年由原煤炭工业部划归辽宁省人民政府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体制。
2008年9月20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阜新篮球学院挂牌成立。
2008年9月27日,学校成为教育部、财政部第二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高校。同年,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立项学校。
2009年10月8日,学校举行建校60周年庆典。
2010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0年10月21日,经科学技术部和教育部批准认定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科技园为国家大学科技园。
2011年5月6日,学校成为由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等六部委联合倡导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试点单位。
2011年9月29日,学校成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2年8月18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签字仪式在葫芦岛举行。
2013年5月22日,学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
2016年12月,学校成为教育部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17年1月,辽宁省《辽宁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出台,确定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为国内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矿业工程为一流学科。
2018年5月17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揭牌成立。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由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与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墨桐花开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建。
2019年5月10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地理空间信息服务协同创新研究院”成立;[11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入选辽宁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2022年1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被确定为辽宁省来华留学教育示范高校;[20]6月3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正式成为中俄工科大学联盟观察员单位[21];7月19日下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新疆研究院成立。
2023年2月21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鄂尔多斯研究院成立暨揭牌仪式举行
院系专业
据2023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25个教学单位、67个本科专业
本科专业
二级学院 | 专业名称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业学院 | 采矿工程 |
智能采矿工程 | |
矿物加工工程 | |
地质工程 | |
资源勘查工程 |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 安全工程 |
能源化工工程 | |
应急技术与管理 |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 | 测绘工程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
地理空间信息工程 | |
地理信息科学 |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工程力学 |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机械电子工程 | |
工业设计 | |
车辆工程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金融学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
工程管理 | |
工商管理 | |
会计学 |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
智能建造 |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建筑与交通学院 | 建筑学 |
交通工程 |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自动化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 |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 | |
机器人工程 |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
通信工程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金属材料工程 |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环境工程 |
环境生态工程 |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理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
生物工程 |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软件学院 | 软件工程 |
网络工程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
人工智能 |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营销管理学院 | 电子商务 |
市场营销 |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 | 法学 |
行政管理 |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 | 广播电视学 |
动画 | |
数字媒体技术 |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体育学院 | 运动训练 |
师资力量
据2023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专任教师15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800余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300余人;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1个辽宁省教学团队、2个黄大年式教学团队、2个兴辽英才计划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两院院士(双聘)6人、长江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52人、辽宁省攀登学者9人、辽宁特聘教授19人、二级教授17人;有3名教师被确定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名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名教师入选第一批辽宁省学术头雁,26名教师被评为省教学名师,30名教师入选“兴辽英才”计划,124名教师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
高层次人才
类别 | 名录 |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 | 王继仁、徐爱功 |
两院院士(双聘) |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法 |
长江 | 周成林 |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 宋伟东、高雷阜、徐爱功、费鸿禄、王继仁、刘剑 |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 刘剑 |
辽宁省攀登学者 | 王继仁 |
辽宁省特聘教授 | 刘海卿、徐爱功、南敬昌、李胜、孙可明、贾进章、杨玉岗 |
辽宁省学术头雁 | 徐爱功 |
辽宁省教学名师 | 杨秋生、冯东梅、李洪珠、王崇倡、刘海卿、张向东、苏荣华 |
“兴辽英才”计划 | 孙伟、谢苗、唐治、唐巨鹏、荣德生、王竞雪、刘海卿、狄军贞、杨新乐 |
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 | 孟祥福、李喜林、洪晓东、荆德吉、徐辛超、孙闯、赵中伟、金佳旭、吕进国、汤家喜、朱志洁、孙伟、王东、单丽、陈洪月、唐治、董伟、孟超、汪北方、侯海海、艾纯明、高猛、于冬梅、高飞、韩方伟、李强、闫孝姮、刘旭南、刘悦、苏丽娟、孟婷婷、宋子岭、赵晓亮、王崇倡、杨帆、赵泉华、刘海卿、张向东、费鸿禄、杨逾、狄军贞、刘文生、易富、毛君、谢苗、徐平、周西华、郭凤仪、付华、杨玉岗、彭继慎、李洪珠杨桢、李国华、唐巨鹏 |
团队建设
类别 | 名称 |
国家级教学团队 | 力学教学团队 |
辽宁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高精度定位与导航教师团队 |
辽宁省级教学团队 | 采矿工程教学团队 |
辽宁省级教学团队 | 测控技术与仪器教学团队 |
辽宁省级教学团队 | 工科数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辽宁省级教学团队 | 安全工程教学团队 |
辽宁省级教学团队 | 工程训练教学团队 |
辽宁省级教学团队 |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团队 |
辽宁省级教学团队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辽宁省级教学团队 | 工程训练中心教学团队 |
辽宁省级教学团队 | 矿物资源工程专业课教学团队 |
学科建设
据2023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辽宁省一流学科、7个省级重点学科。
2022年7月最新发布的ESI数据显示,辽宁工大工程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榜单,实现辽宁工大ESI前1%学科零的突破。辽宁工大工程学科648篇文章总被引用3430次,在全球1978个入围机构中排名1912位
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 | |||
序号 | 学科分类 | 学科名称 | 学院名称 |
1 |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 安全技术及工程 |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
省级重点学科 | |||
序号 | 学科分类 | 学科名称 | 学院名称 |
1 | 辽宁省重点学科 | 矿物加工工程 | 矿业学院 |
2 | 辽宁省重点学科 |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 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
3 | 辽宁省重点学科 |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 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 |
4 | 辽宁省重点学科 | 采矿工程 | 矿业学院 |
5 | 辽宁省重点学科 |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 土木工程学院 |
6 | 辽宁省重点学科 | 安全技术及工程 |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
7 | 辽宁省重点学科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工商管理学院 |
8 | 辽宁省重点学科 | 工程力学 | 力学与工程学院 |
9 | 辽宁省重点学科 | 矿业工程 | 矿业学院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序号 | 学科名称 | 学院名称 |
1 | 矿业工程 | 矿业学院 |
2 | 力学 | 力学与工程学院 |
3 | 测绘科学与技术 | 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 |
4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
一级学科博士点
序号 | 学科代码 | 学科名称 | 学院 |
1 | 0801 | 力学 | 力学与工程学院 |
2 | 0816 | 测绘科学与技术 | 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 |
3 | 0819 | 矿业工程 | 矿业学院 |
4 | 1201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工商管理学院 |
5 | 0837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
6 | 0810 | 土木工程 | 土木工程学院 |
7 | 0802 | 机械工程 | 机械工程学院 |
8 | 0806 | 电气工程[48] | 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
二级学科博士点
序号 | 学科代码 | 学科名称 | 学院名称 |
1 | 081901 | 采矿工程 | 矿业学院 |
2 | 080104 | 工程力学 | 力学与工程学院 |
3 | 081601 |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 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 |
4 | 081903 | 安全技术及工程 |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
5 | 080203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机械工程学院 |
6 | 081603 |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 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 |
7 | 081902 | 矿物加工工程 | 矿业学院 |
8 | 0819Z1 | 矿山环境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9 | 0837Z1 | 安全管理工程 |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
10 | 1201Z1 | 院校管理 | 工商管理学院 |
11 | 1201Z2 | 优化与管理决策 | 工商管理学院 |
12 | 0816Z1 | 矿山空间信息工程 | 工商管理学院 |
13 | 0819Z3 | 矿物材料与矿用材料 | 矿业学院 |
14 | 0819Z2 | 矿山机电工程 | 机械工程学院 |
15 | 081401 | 岩土工程 | 土木工程学院 |
16 | 081602 | 摄影测量与遥感 | 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 |
17 | 081803 | 地质工程 | 矿业学院 |
18 | 080102 |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 力学与工程学院 |
19 | 080103 | 固体力学 | 力学与工程学院 |
20 | 080104 | 流体力学 | 力学与工程学院 |
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
学科代码 | 学科名称 | 学科整体水平得分 | 学科全国排名 | 省内参评机构排名 |
0801 | 力学 | 67 | 27/40 | 2/6 |
0802 | 机械工程 | 67 | 61/102 | 6/13(并列1所高校) |
0805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64 | 84/98 | 9/14(并列5所高校) |
0807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63 | 39/46 | 3/6(并列3所高校) |
0808 | 电气工程 | 63 | 41/41 | 2/2 |
0810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63 | 68/74 | 4/5(并列1所高校) |
0811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64 | 72/83 | 8/16(并列8所高校) |
081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64 | 77/120 | 5/15(并列9所高校) |
0814 | 土木工程 | 67 | 42/69 | 3/6 |
0816 | 测绘科学与技术 | 69 | 8/18 | 1/1 |
0819 | 矿业工程 | 71 | 10/19 | 2/3 |
0830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64 | 78/84 | 9/13(并列3所高校) |
0835 | 软件工程 | 64 | 74/106 | 3/15(并列11所高校) |
0837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72 | 11/22 | 1/5(并列1所高校) |
1201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69 | 47/102 | 4/16(并列1所高校) |
1202 | 工商管理 | 65 | 89/115 | 6/19(并列6所高校) |
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学科:安全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
教学建设
据2023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12个国家一流专业、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0个辽宁省一流专业、12个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序号 | 学科分类 | 学科名称 | 学院名称 |
1 | 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 测绘工程 | 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 |
2 | 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 工程力学 | 力学与工程学院 |
3 | 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 软件工程 | 软件学院 |
4 | 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工商管理学院 |
5 | 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 机械工程学院 |
6 | 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 土木工程(地下建筑工程) | 土木工程学院 |
7 | 国家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 资源勘查工程 | 矿业学院 |
8 | 国家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 安全工程 |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
教育部、省级工程教育与认证学科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50] | |||
序号 | 学科分类 | 学科名称 | 学院名称 |
1 |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 采矿工程 | 矿业学院 |
2 |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 安全工程 |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
3 |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 机械工程学院 |
4 |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 资源勘查工程 | 矿业学院 |
5 |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 软件工程 | 软件学院 |
6 |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 测绘工程 | 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 |
7 |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 环境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8 | 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 | 安全工程 |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
9 | 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
10 | 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 | 环境工程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11 | 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 |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 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
12 | 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 | 软件工程 | 软件学院 |
13 | 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 | 通信工程 |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
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科[51] | |||
序号 | 学科名称 | 学院名称 | 通过时间 |
1 | 安全工程 |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09、2012、2015、2018年[52] |
2 | 采矿工程 | 矿业学院 | 2009、2012、2018年[53] |
3 | 测绘工程 | 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 | 2014、2017年[54] |
4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 2018年[55] |
5 | 资源勘查工程 | 矿业学院 | 2018年[56] |
6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 2019年[57] |
住建部高等教育专业评估(认证)学科 | |||
序号 | 学科名称 | 学院名称 | 通过时间 |
1 | 工程管理 | 工商管理学院 | 2017年 |
教学团队及示范中心
国家级教学团队 | ||
教学团队名称 | 学院名称 |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力学教学团队 | 力学与工程学院 | |
省级教学团队 | ||
序号 | 教学团队名称 | 学院名称 |
1 | 安全工程教学团队[58] |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
2 | 工程训练教学团队[59] | 机械工程学院 |
3 |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团队[59] | 机械工程学院 |
4 | 测控技术与仪器教学团队[60] | 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
5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核心课程教学团队[61] | 工商管理学院 |
6 | 工科数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62] | 理学院 |
7 | 工程训练中心教学团队[63]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8 | 高等学校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64] | 矿业学院 |
9 | 矿物资源工程专业课教学团队[64] | 矿业学院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
示范中心名称 | 学院名称 |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 | 力学与工程学院 | |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
序号 | 示范中心名称 | 学院名称 |
1 | 安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58] |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
2 | 采矿工程实验教学中心[64] | 矿业学院 |
3 |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65] | 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
4 | 力学实验教学中心 | 力学与工程学院 |
5 |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66] | 理学院 |
6 | 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67] | 机械工程学院 |
7 | 工程训练实验教学中心[59] | 机械工程学院 |
8 | 软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68] | 软件学院 |
9 | 煤矿安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
10 | 辽宁省材料类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实践教育中心基地
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教育部第一批) | |||
序号 | 名称 | 共建高校 | |
1 |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
2 | 吉林省煤业集团有限公司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
3 | 铁法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
4 | 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69] | |||
序号 | 名称 | 共建高校 | |
1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竞迈环保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
2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学生获奖情况
2020年,学校20项成果获辽宁省本科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4项;23项成果获全国煤炭行业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9项;获批省级新工科建设项目1项;全校学生在省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101项、省级奖励1092项。
2020年11月,在全国煤炭行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学校获特等奖2项(高等教育类)、一等奖9项(高等教育类8项、论文类1项)、二等奖11项(高等教育类10项、职工培训类1项)、三等奖1项(论文类),累计23项成果获奖。
2022年,学校20项成果2022年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2项。[72]同年,学校有12项成果获2022年辽宁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
国内交流
学校与神华集团、中煤能源集团、中平能化集团、大同煤业集团、山西焦煤集团、东软集团、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等20多家国内大型企业签订了实质性校企合作协议,与阜新、朝阳、营口、铁岭等市签订了市校共建合作协议。学校拥有国家安全培训一级资质、全国煤炭行业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一级培训资质和全国煤炭行业经营管理干部工商管理培训资质。在省内高校中率先成立了教育发展基金会,拥有董事会单位120家。
国际交流
学校始终坚持走国际化、开放式办学道路,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扩大,与美国、俄罗斯、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典、南非、越南、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的39所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校际联系和学术交流关系,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南非比陀利亚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日本秋田大学等国外高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互派专家、学者、留学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开展科研合作,聘请世界知名学者担任学校名誉教授。学校聘请了一批外籍教师和专家为学生上课,培养了一批外国留学生,与国外科研院所合作承担了数十项科研课题。学校与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美国西阿拉巴马州立大学、越南矿业学院、越南广宁工业大学等大学共同开办了“1+4”、“3+1”、“3+2”、“2+2”等联合培养人才模式,与德国克劳斯达尔技术大学签定了联合培养人才协议,与美国劳伦斯科技大学签署“3+1+1”学生交换项目合作协议
科研平台
据2023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研究中心、7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科技研发平台;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个辽宁省高等学校重大科技平台、2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4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社科基地。
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机构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 |||
实验室名称 | 学院名称 | ||
矿山热动力灾害与防治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组建) |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 ||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
名称 | 矿山液压技术与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
国家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研究中心 | |||
实验室分类 | 实验室名称 | 学院名称 | |
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国家级中心实验室 | 矿山通风技术基础研究实验室 |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 |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 |||
名称 | 煤矿重大动力灾害及火灾防控技术科技研发平台 | ||
煤炭行业协同创新中心 | |||
名称 | 煤矿重大动力灾害防控协同创新中心 | ||
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 | |||
序号 | 名称 | ||
1 | 煤矿重大动力灾害防控协同创新中心 | ||
2 | 辽宁煤矿采掘装备与液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 ||
3 | 工程科学计算协同创新中心 | ||
煤炭行业工程研究中心 | |||
序号 | 名称 | ||
1 | 高端综采装备动力学测试与大数据分析工程研究中心 | ||
2 | 矿山火灾监测与防治工程研究中心 | ||
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序号 | 名称 | ||
1 |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辽宁遥感技术应用中心 | ||
2 | 辽宁省矿山装备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3 | 辽宁省液压传动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4 | 辽宁省采矿与矿物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5 | 辽宁省煤制天然气工程中心 | ||
6 | 辽宁省化石能源低碳工程研究中心 | ||
7 | 辽宁省数字化矿山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8 | 辽宁省矿山安全数据科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9 | 辽宁省地矿工程特种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 ||
10 | 煤炭行业矿物材料与矿用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 ||
11 | 矿山动力灾害防控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 | ||
辽宁省高等学校重大科技平台 | |||
序号 | 名称 | ||
1 | 煤矿液压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 | ||
2 | 煤炭资源安全开采与洁净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 ||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 |||
序号 | 实验室分类 | 实验室名称 | 学院名称 |
1 | 部级重点实验室 | 国家煤炭工业采矿工程重点实验室 | 矿业学院 |
2 | 部级重点实验室 | 国家煤炭工业矿山机械工程重点实验室 | 机械工程学院 |
3 | 部级重点实验室 | 国家煤炭工业测量工程重点实验室 | 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 |
4 | 部级重点实验室 | 国家煤炭工业安全工程重点实验室 |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
5 |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煤矿安全工程重点实验室 |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
6 |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大型工矿装备实验室 | 机械工程学院 |
7 |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矿山环境与灾害力学实验室 | 力学与工程学院 |
8 |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矿物加工与利用实验室 | 矿业学院 |
9 |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实验室 | 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 |
10 |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导航与位置信息服务实验室 | 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 |
11 | 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 | 大型工矿装备实验研究中心 | 机械工程学院 |
12 | 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 | 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实验室 | 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 |
13 | 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 | 信息与管理工程实验室 | 工商管理学院 |
14 | 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 | 矿山沉陷灾害防治实验室 | 土木工程学院 |
15 | 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 | 工矿电气设备与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室 | 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
16 | 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 | 矿山环境与灾害力学实验室 | 力学与工程学院 |
17 | 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 | 矿物加工与利用实验室 | 矿业学院 |
18 | 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 | 采矿工程实验室 | 矿业学院 |
校级研究院(所)
研究院(所)名称 | |||
矿山灾害治理研究院 | 计算力学研究所 | 时空分析与建模研究中心 | 工程与环境研究所 |
安全生产检测检验中心 | 会计研究院 | 爆破技术研究院 | 水土保持生态研究院 |
资源开发利用新技术与装备研究院 | 矿物加工与利用设计研究院 | 管理工程研究院 | 冲击地压研究院 |
职业安全与健康工程研究院 | 耐磨堆焊材料与工程技术研究院 | 安全工程技术研究院 | 设备诊断与自愈工程研究院 |
化工研究院 | 电气自动化研究院 | 矿业技术研究院 | 地质调查研究院 |
矿业节能减排研究院 | 图像与信息处理研究院 | 数据科学与产业研究院 |
科研成果
2020年,学校新增纵向、横向项目420项,新进科研经费8500万元;科技成果省内转化107项,合同金额3200万元;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37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项目18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778篇。
据2016年3月学校官网资料显示,学校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星火计划、“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高新技术等各类科研课题3500余项,240余项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其中6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及国家自然科学奖,2014年科研经费3.98亿元
学校拥有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在矿山灾害治理、安全技术与工程、测绘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机械制造等研究领域形成了明显优势和突出特色,在冲击地压预测与防治、煤炭自燃火灾防治、矿区开采沉陷治理、“三下”采煤、地质动力区划等许多研究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05年,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08年,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王继仁教授主持的“煤炭自燃理论及其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0年,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潘一山教授主持的“煤矿冲击地压预测与防治成套技术”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3年1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王继仁教授主持的“大同矿区复杂开采条件煤炭火灾防治关键技术”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4年1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潘一山教授主持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深部动力灾害一体化预测与防治关键技术”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负责人 | 院系所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别 |
宋伟东 | 测绘学院 | 路面病害智能检测与评价方法研究 | 面上项目 |
帅艳民 | 测绘学院 | 改进BRDF先验知识耦合策略的Landsat30米地表反照丰模型研究与验证 | 面上项目 |
戴激光 | 测绘学院 | 顾及特征差异性的农村区域道路提取方法研究 | 面上项目 |
徐爱功 | 测绘学院 | 不同系统不同频率卫星间的差分模糊度固定方法研究 | 面上项目 |
范超军 | 矿业学院 | 深部开采煤层注混合气体驱替瓦斯多场多相耦合机理研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石占山 | 矿产研究院 | 采空区注入青体浆岩耦合效应及扩散沉积机理研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王鑫 | 矿产研究院 | 采煤机长距多级复合轮系粘-弹-流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李莎莎 | 工商学院 | 故障微据和影响因素作用下的系统故障特征研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沈佳兴 | 矿产研究院 | 油介质钢-矿物复合材料机床结合面多场耦合机理及动态特性研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王学滨 | 力学学院 | 坚硬岩层破断诱发巷道冲击地压模拟的连续-非连续方法研究及应用 | 面上项目 |
梁冰 | 力学学院 | 原位三向应力作用下油页岩热解机制及产能主控参数研究 | 面上项目 |
孙琦 | 土木学院 | 真三轴条件下生物质与媒混燃灰地聚物充填体渐进破坏机制研究 | 面上项目 |
韩军 | 矿业学院 | 冲击作用下锚固体损伤渍化与破坏机制 | 面上项目 |
李胜 | 矿业学院 | 废弃矿并瓦斯赋存运移特性与靶区优选研究 | 面上项目 |
张勋 | 矿业学院 | 温控自反应释放复合阻化泡沫及其阻断煤氧化进程机理 | 面上项目 |
高科 | 安全学院 | 煤矿综放采空区二域流场理论与仿真研究 | 面上项目 |
陈吉 | 电信学院 |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煤岩图像识别方法研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负责人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别 |
贾楠 | 辽东湾坳陷断裂差异变形定量研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侯海海 | 相似变质变形构造煤显微煤岩差异下的孔裂隙结构演化规律研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董世知 | 单原子催化剂功能化载体可控构筑及催化性能研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刘家顺 | 主应力轴旋转下弱胶结软岩强度劣化和裂隙扩展宏细观力学机制研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苏丽娟 | 流变-扰动效应下垃圾焚烧飞灰地聚物充填体失稳破坏机制研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刘艳丽 | 矿井供电系统串联型故障电弧数学模型及智能诊断方法硏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刘玉姣 | 矿井通风系统按需智能调控理论与方法研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白刚 | 液态CO2循环冻融受载煤体孔隙损伤及増渗机理硏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李刚 | 深地采场区段煤柱卸荷损伤演化与静动载荷叠加扰动失稳机理 | 面上项目 |
宋洋 | 恒定法向刚度边界锚固充填节理岩体多尺度剪切蠕变-冲击破坏机理研究 | 面上项目 |
陈洪月 | 钢丝绳芯橡胶输送带多尺度统一本构模型与阻尼机理研究 | 面上项目 |
张寅 | 高应变率下分区改性围岩对冲击地压的弱化控制机理研究 | 面上项目 |
范超军 | 深部煤层可控冲击波致裂强化瓦斯抽釆多相多场跨尺度耦合机制硏究 | 面上项目 |
田立勇 | 力-热载荷下采煤机摇臂异形壳体变形规律与服役行为研究 | 面上项目 |
贾进章 | 矿井智能通风与热动力灾害防控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 | 面上项目 |
牛莉霞 | 矿智慧安全标识与安全注意力关系及其对应急决策作用路径 | 面上项目 |
霍丙杰 | 深部采动煤石体多场耦合失稳的临界能量计算方法研究 | 面上项目 |
杨绍斌 | 煤基碳分子筛孔隙结构设计与低浓度煤层气甲烷/氮气分离机制研究 | 面上项目 |
侯利民 | 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的网络化多电机转速协同机理及控制 | 面上项目 |
金海波 | 不确定因素影响下特钢生产系统动态可靠性建模与优化维修研究 | 面上项目 |
国家科技进步奖
负责人 | 项目名称 | 项目奖项 | 获奖年份 |
王继仁 | 煤炭自燃理论及其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2008年 |
潘一山 | 煤矿冲击地压预测与防治成套技术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2010年 |
潘一山、王爱文 | 深部煤矿冲击地压巷道防冲吸能支护关键技术与装备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2012年 |
潘一山 |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深部动力灾害一体化预测与防治关键技术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2013年 |
潘一山、王爱文 | 深部煤矿冲击地压巷道防冲吸能支护关键技术与装备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2020年 |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9月,学校有图书馆3个,阅览室座位数3200个,图书181.36万册,数字资源量中电子图书1124906册,学位论文7572315册,音视频54200小时,电子期刊32000册。[50]
学术刊物
学校编辑出版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2012年“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自然科学类二等奖)、《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2012年“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人文社科类一等奖)均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其中《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已进入CSTA国家数据库和EI检索以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首批进入中国核心期刊[51]。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是辽宁省教育厅主管、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主办的理工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栏目有:矿业工程、地质与测绘工程、土木与力学工程、电气工程与计算机技术、机械与材料工程等;该刊是中文核心期刊、辽宁省一级期刊;该刊所载论文或摘要被6家国际检索系统和6家中国国内数据库或检索刊物收录。[77]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辽宁省教育厅主管、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主办的学术类期刊;设有辽金元文化研究、经济与管理、高等教育、文学与艺术等栏目;学报社科版入选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中国人文科学核心期刊(扩展版),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B+),其中辽金文化研究栏目和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栏目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78]
学术交流
学校成功参加了四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三次获得“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组织奖”。先后举办国际矿山测量协会第十二届大会、第三届现代采矿与安全国际学术会议、中俄矿山深部开采岩石动力学高层论坛、第一届国际测绘与地球空间信息研讨会、第四届国际矿山安全学术研讨会等近百次国际学术会议和全国学术会议,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和国际知名度。
- 校徽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校徽外形采用圆形的设计风格,中心图案在阜新矿业学院时期所流传下来。校徽的正下方为英文 “L.N TECHNICAL UNIVERSITY”。校徽正中形似“钻头”图案,其中黑色的色调与钻头图案相辅相成,体现了辽宁工大的地矿特色,寓意着朴实无华、不畏艰难险阻、勇于钻研的精神。
- 校训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校训是:诚朴求是,博学笃行。
校训告诫师生们轻视、鄙薄铅华俗气,脚踏实地,孜孜以求,一步一个脚印,进入真才实学的境地。
- 校歌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校歌——《永远为你创造辉煌》
太阳石精神:朴实无华、坚韧顽强、无私奉献
学校始终以“太阳石精神”为脊梁,弘扬勤勉敬业、无私奉献的师德,忠教爱生、严谨治学的教风,顽强刻苦、拼搏向上的学风,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将“太阳石精神”与现代意识、科学技术交融,形成了浓重而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辽宁工大校园文化活动(12)
学校以挂职锻炼为主要形式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多次受到中宣部、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的表彰。学校是首批全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试点高校,构建实施了将第一、第二课堂有机整合的素质拓展学分化新模式——双嵌入素质拓展学分模式,形成了以“一节”、“两月”、“三类讲座”、“四项工程” 和“十五项赛事”为框架的校级校园文化活动体系。学校团委连续两次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光荣称号,是辽宁省唯一两次获得该称号的高校。2006年,学校的大学生科学发展观宣讲团被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授予“第二届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第三届全国高校十佳学生标兵社团”,这是辽宁高校历史上唯一获此殊荣的学生社团[79]。(图册:)
阜新校区中华路校园
即校本部、南校区,位于阜新市中华路47号,邮政编码:123000。(图册部分图片来源:)
阜新校区玉龙校园
即北校区,位于阜新市玉龙路88号,邮政编码:123009。
北校区于2009年6月开工建设。历时一年多的时间,一个占地550亩、校舍面积14万平方米(2010年)的新校区已屹立在玉龙新城,成为玉龙新城一道靓丽的风景。学校土木与交通学院、传媒与艺术学院、应用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已成建制搬迁到北校区。
葫芦岛校区龙湾校园
位于葫芦岛市兴城市龙湾南大街188号,邮政编码:125105。
校区北依首山,南临海天一色的渤海辽东湾。共设有8个二级学院、2个研究院所,全日制在校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留学生已达12000余人。校区现有专任教师 550人,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等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197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66人。教学区主要由静远楼、尔雅楼和耘慧楼组成。
获得荣誉
2021年12月31日,学校在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获“优秀组织奖”“优秀展示奖”“优秀产品奖”。
获得排名
2022年4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以总分148.8位列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第272位。
2022年5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位列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名第17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