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工业大学简介

长春工业大学简介

长春工业大学(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长春工大”或“长工大”,坐落于吉林省长春市,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管、文、理、经、法、艺术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实施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高校,吉林省“两所五校”成果转化基金试点单位。

学校始建于1952年,建校初期是国家为筹建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而创办的长春汽车工业学校,先后经历了长春工业专科学校、吉林理工学院、吉林工学院等发展阶段。1970年6月吉林工学院与吉林工业大学合并,1978年10月复校。2000年9月,长春煤炭工业学校、长春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吉林省轻工业设计学校并入。2002年3月,更名为长春工业大学。

根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南湖、北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25.2万平方米;设有15个学院,59个本科专业,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在籍学生23783人,其中本专科生19802人,硕士研究生3738人,博士研究生205人,留学生38人,有教职工1634人。

学校前身

  • 长春汽车工业学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设立汽车工业筹备组,曾任晋察冀边区工业部兵工处处长、兵工厂厂长的郭力,被任命为筹备组主任,负责筹建中国的汽车工业。

1952年4月,郭力被任命为长春汽车厂(现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厂长,为了解决人才问题,郭力在重工业部的支持下,筹建长春汽车技术训练班(隶属于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并兼任校长,首期800名学员全部来自解放军,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基层骨干。

1952年10月,学校更名为长春汽车技术学校(隶属于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

1953年5月,学校改为长期办学,定名为长春汽车工业学校(隶属于中央第一机械工业部)。

  • 中央第一机械工业部长春汽车制造学校

1953年12月,长春汽车工业学校更名为中央第一机械工业部长春汽车制造学校。柳州高级工业学校(机械科)并入中央第一机械工业部长春汽车制造学校。

1955年,中央第一机械工业部长春汽车制造学校(锻冲专业)并入太原机器制造学校(现太原科技大学)。

1956年8月,中央第一机械工业部长春第一工人技术学校并入中央第一机械工业部长春汽车制造学校;

1958年8月—1961年8月,中央第一机械工业部长春汽车制造学校升格为长春工业专科学校(隶属于长春市人民委员会机械工业局)

  • 吉林矿冶学院

1949年7月,国立长春大学农学院(部分资源)改建为长春工业会计统计专门学校。

1952年6月,长春工业会计统计专门学校更名为东北工业会计统计专科学校。

1954年秋,东北工业会计统计专科学校更名为长春工业计划经济学校。

1954年,东北工业会计统计专科学校的工业统计工业会计两个专修科并入东北财经学院。

1958年7月,中央冶金工业部将长春工业计划经济学校下放给吉林省领导。8月,学校升格,校名定为“长春冶金专科学校”隶属省冶金工业局领导;同月,省冶金工业局决定,吉林省有色干部学校停办,该校的“矿山机电”、“电气装备”两个专业在职干部学员116人及教职工64人并入长春冶金专科学校。

长春工业大学简介插图

1959年5月,根据省教育会议的精神,省冶金局、省教育厅联合决定,停办在1958年大跃进时期,由各地区和企业自办的“通化工学院”、“吉林钢铁学院”、“吉林冶金学院”等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学校在校生共110人,并入长春冶金专科学校的有关专业学习。

1960年,长春冶金专科学校、吉林工业大学矿冶系合并组建吉林矿冶学院。1962年,吉林矿冶学院(部分)改建为吉林省工业学校。

1962年,吉林矿冶学院(本科部分)并入吉林理工学院。

  • 吉林理工学院

1958年,长春理工学院建立。

1961年8月,吉林科学技术大学(原长春理工学院部分)、长春工业专科学校、长春无线电工业学校合并组建吉林理工学院(隶属于吉林省教育厅)。

1962年,吉林矿冶学院(本科部分)并入吉林理工学院。8月,吉林理工学院参与合并组建吉林工学院。

合并组建

1962年5月,吉林省政府决定从1962年8月起吉林理工学院和吉林矿冶学院合并成立吉林工学院,吉林化工专科学校大专班三个班并入吉林工学院。8月,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大专部并入吉林工学院(隶属于吉林省重工业厅)。

1963年4月8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高等学校专业调整会议。根据教育部此次会议精神,4月11日吉林省工业厅决定:“吉林工学院和吉林轻工业学院在当年暑期合并”,学校的名字仍为吉林工学院(隶属于吉林省经委)。

1963年7月,延边大学无线电物理专业并入吉林工学院。

1965年6月14日,吉林省革命委员会通知:根据中央的调整方针,吉林工学院停办制浆造纸、化学纤维、基本有机合成专业。

1966年,“文革”开始后,专业教师部分转入工厂,少数教师带领学生到农村搞“社会主义教育”,1969年后到农村插队落户。

1970年6月10日,吉林工学院迁入吉林工业大学校址,两校正式合并。大部分教师到农村接受“劳动改造”和“贫下中农再教育”,各年级学生同时毕业,奔赴祖国各地。

1978年10月12日,根据教育部《关于恢复和增设高等学校的通知》精神,吉林省委正式下发文件恢复了吉林工学院。

1990年,国家正式批准吉林工学院硕士点。

1992年,学校被省政府确定为三所省属重点高校之一。

1993年,学校被吉林省委、省政府授予“吉林省普通高等教育先进院校”称号。

2000年9月,长春煤炭管理干部学院、长春煤炭工业学校、吉林省轻工业设计学校并入吉林工学院(隶属于吉林省教育厅)。

学校升格

2002年3月,教育部同意吉林工学院更名为长春工业大学。

2004年,在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再次被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

2006年,学校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10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3年7月,学校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2014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

2016年,学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院校。

2017年8月,长春工业大学成为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的大学。

2018年8月,入选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应用研究型高校B类,同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19年10月,长春工业大学原林园校区整体迁至北湖校区东区,长春工业大学北湖校区东区正式启用。

2020年3月,学校入选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项目高校。5月,顺利通过国家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

2021年5月,学校与吉林省委宣传部共建新闻学院; 7月,学校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11月,学校入选“未来设计师•全链蜂”数字艺术区块链双创基地首批12所试点高校。

2022年11月,学校隆重举办建校70周年系列庆典活动。

2022年12月23日,包括长春工业大学在内的“吉林省高校汽车现代产业学院协作体”成立。

院系设置

根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设有17个学院(含研究院),设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7个学科门类的59个本科专业,其中,工学专业31个、理学专业4个、经济学专业2个、管理学专业10个、文学专业5个、法学专业2个、艺术学专业6个,同时设有第二学士学位专业14个、双学士学位专业3个。

师资力量

长春工业大学简介插图1

根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教职工1634人,其中专任教师1181人,正高级职称教师211人,副高级职称教师374人。现有柔性引进院士5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6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国家优秀教学团队1个,吉林省优秀专家7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6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39人次,吉林省教学名师16人次,长白山学者10人。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刘云旭

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刘云旭、张德江

全国模范教师(1人):李万龙

全国优秀教师(3人):王承中、张会轩、胡明

宝钢优秀教师奖(1人):胡明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张德江、胡明、吴化、李元春、董小刚、毛志阳

吉林省教书育人楷模(2人):张德江、韩明友

吉林省优秀教师(5人):李万龙、郭晓立、郭久柱、姜键、董小刚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刘云旭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6人):王哲、韩明友

吉林省高级专家(7人):冀清发、张会轩、张德江、张明耀、吴化、胡明、王占礼

吉林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0人):韩立强、韩相吉、母德强、李东风、朱毅敏、李湘多、郭柏春、张龙、王承学、张会轩

吉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4人):张明耀、姜长泓

教学建设

长春工业大学简介插图2

根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7个,国家级“卓越计划”试点专业3个,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5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工程、金属材料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自动化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化学、机械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金融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国家级精品课程: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学科概论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计算机控制系统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控制系统、数据结构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

吉林省级特色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金融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英语

长春工业大学简介插图3

吉林省级一流本科专业:金融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工业设计、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环境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公共事业管理、英语、广播电视编导、服装与服饰设计

吉林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电气自动化综合实验中心、工程训练中心、高分子专业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机电一体化实验教学中心等

学科建设

根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14个,其中,吉林省一流学科3个,吉林省优势特色学科11个;化学学科、材料科学学科、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02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2个学科成功入选吉林省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培育计划”立项建设学科。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统计学

  • 重点学科

ESI全球前1%行列学科(3个):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

吉林省“十二五”优势特色重点(一级)学科:化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

学校荣誉

根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曾连续两次被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评为“全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学校连续多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基层党组织标兵”“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和“普通高等教育先进学校”。2009年,学校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1年,学校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2012年,学校党委获“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16年,学校党委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兵”称号。2020年校团委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2022年,长春工业大学获批第十一批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2023年2月21日,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和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授牌仪式暨吉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启动仪式,在长春工业大学南湖校区举行。

科研平台

根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平台51个,省市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9个,学校技术转移中心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结构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合成树脂与特种纤维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学校坚持科技研发工作与国家重大需求、吉林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围绕制约传统产业发展和新兴产业培育的关键科学和科技问题,通过不断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和机制,在碳纤维、搅拌摩擦焊、ABS树脂、微纳与超精密加工、汽车安全气囊生产线、冶金节能、金属材料强韧化、功能高分子材料、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以及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并在省内相应企业实现了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支撑和引领吉林省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重要贡献。

根据2023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2019年自然指数进入全国高校200强。近五年,学校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900余项,获得科技经费3.6亿余元。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项,国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及国家艺术基金16项。科研成果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二等奖20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吉林省专利金奖2项,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

学术资源

  • 学术期刊

长春工业大学简介插图4

《关东学刊》设立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研究等常设栏目。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列为《CJF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该刊发表的论文多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或索引。

长春工业大学简介插图5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入选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网》、《龙源期刊网》、《书生网》收录期刊。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中国国内外多种文摘、期刊及数据库摘引和收录。国外的有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中国的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China Info)系统科技期刊群》、台湾华艺CEPS中文电子期刊。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入选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网》、《龙源期刊网》《书生网》收录期刊。

  • 馆藏资源

截至2021年5月,长春工业大学图书馆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成员馆、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CADAL)项目管理中心成员馆,是吉林省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成员馆,是吉林省图书馆联盟成员馆,是吉林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常务理事单位。

馆藏工科特色鲜明,多学科资源并存,馆藏纸质文献总量155万册,生均纸质图书63册,电子图书244万册,数据库27个,自建数据库1个。本年度新增纸质中文图书23700册,新增数据库1个.

合作交流

学校是教育部首批审定有条件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之一,先后与英、美、日、韩、俄等国的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互派留学生,互派专家、学者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和科研协作,并与美国奥克兰大学和波特兰州立大学合作举办本科教育项目4项,先后与美国密苏里大学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75所院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

学校标识

  • 校徽

长春工业大学简介插图6

学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

学校徽志是双圆相套的圆形徽标,中间是由学校英文缩写“CCUT”变形而成的图案,上方有“1952”字样,代表学校建校时间;外环上方是校名英译大写,下方是学校中文校名。

学校徽章为师生员工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

长春工业大学简介插图7

精神文化

  • 校训

爱国、敬业、求实、创新

长春工业大学简介插图8长春工业大学简介插图9

爱国:提倡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学校肩负着育人的历史重任,更需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爱国主义也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品德、信念和精神。

敬业:在中国的各个行业中,尤其是教育领域,迫切需要发扬敬业精神,离开了敬业精神或敬业精神不足,什么事情也干不了。

求实:求实是工科院校师生应该具备的品格。作为教育工作者,培养的是祖国未来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必须教育他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说真话、做实事、实心实意、实实在在地为祖国做贡献。

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一个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尤其是高校,培养的是祖国跨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广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既是时代的需要,又是更新教育思想,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将通过因材施教、社会实践、广泛开展科技活动等手段不断激励广大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敢为人先,为民族发展和人类进步贡献力量。

“爱国、敬业、求实、创新“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爱国”是核心,“敬业”是基础,“求实”是品格,“创新”是灵魂。它们的有机结合,集中体现了长春工业大学办学宗旨、育人方向、治校风格及特色。 [30]

  • 校庆日

学校校庆日为9月15日。 [29]

  • 校歌

长春工业大学简介插图10

《长春工业大学校歌》

作词:张德江 作曲:杨永泽

北国春城,南湖岸边,科学殿堂,精神家园,

伴随共和国建设的步伐,我们披荆斩棘奋勇向前。

啊~长春工大,自强不息薪火代代传,

啊~长春工大,豪情满怀奔向灿烂明天。

励志明德,重任在肩,教学相长,知行相伴,

我们要做最好的自己,让无悔青春扬起风帆。

啊~长春工大,自强不息薪火代代传,

啊~长春工大,豪情满怀奔向灿烂明天。

爱国敬业,进取奉献,求实创新,勇于实践,

白山黑土抚育我厚重品格,地北天南写下我壮丽诗篇。

啊~长春工大,自强不息薪火代代传,

啊~长春工大,豪情满怀奔向灿烂明天。

校区分布

长春工业大学设南湖、北湖两个校区,其中北湖校区分为西区和东区。

南湖校区

地址:长春市朝阳区延安大街2055号,乘车推荐:长春站乘长春公交G222路到延安大街站下车。

长春工业大学简介插图11

学院分布:机电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北湖校区

地址:长春市宽城区奋进乡北远达大街3000号,乘车推荐:长春站乘长春轨道交通1号线至北环城路站,换乘长春轨道交通8号线,去往西区至大学城路站下车,去往东区至地理所站下车。

长春工业大学简介插图12

学院分布:

北湖校区西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北湖校区东区:经济管理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信息传播工程学院。

©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2245678901@qq.com删除!联系电话:13296555055。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