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医科大学简介
内蒙古医科大学(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共建高校,也是“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
学校成立于1956年,原名内蒙古医学院,是新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医学院校之一,当时隶属于国家卫生部,1958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理。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内蒙古医科大学。
截至2023年4月,学校设有金山校区(主校区)、新华校区、锡林校区及红山口教学基地,总占地面积123.1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52.6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8.61亿元,图书馆馆藏印本文献126.65万册,有中外文数据库67个、电子图书33.27万种、电子期刊25.77万种;设有17个学院,12个临床医学院,3所直属附属医院,共有36个本科专业,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教职工1627人,专任教师966人,全日制在校生16266人,其中,本科生12047人、专科生(高职)744人、博士研究生36人、硕士研究生3116人、留学生54人,民族预科生80人
内蒙古医学院
1956年,内蒙古医学院成立,开始招收本科生,是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医学院校之一,隶属于国家卫生部。
1958年,学校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理
1978年,学校开始招收研究生。
1981年,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权资格
1982年,内蒙高教局批准该校正式成立校级学位评定委员会。
1986年,学校在教务处内设立研究生科,配备了专职人员,从此研究生教育开始了规范化教育阶段
1998年,学校成立了研究生处级建制单位,教务处原研究生科的管理职能划归研究生处,同时撤销研究生科。
1999年,学校获得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授权资格。
2001年,学校机构改革,研究生处改制为研究生部并划为业务职能部门。
2003年,学校获准成为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
2004年,学校成立了研究生学院同时撤消了研究生部,属于二级教学单位。
2007年,学校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被评为“优秀”等次。
2009年,学校获准成为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确定为自治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内蒙古医学院正式更名为内蒙古医科大学。11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承担“3+2”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
2013年5月,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附属医院、蒙医附属医院、中医临床医学院和蒙医临床医学院成立。6月,学校入围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2015年4月,学校入选国家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承担“中医学五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
2016年10月,学校成立内蒙古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7年10月,经内蒙古教育厅批准,学校成为按需推荐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在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教育部、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三方联合签发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关于共建内蒙古医科大学的意见》,标志着学校正式进入全国省部共建高校行列
2018年,学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1627人,专任教师966人,其中教授308人,副教授29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的比例为93.79%。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8人,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6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自治区杰出人才9人,自治区“草原英才”领军人才1人,自治区“草原英才”创新人才团队63个、个人108人,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18人次。有自治区教学名师15人,自治区优秀教师11人,自治区教坛新秀12人,获批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和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2个,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4个和自治区高等学校创新团队12个
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阿古拉
全国“国医大师”:苏荣扎布、吉格木德
国家级教学团队:蒙医诊断学教学团队(布仁达来,2010年)
自治区教学团队:外科学教学团队(王涛,2013年)、病理学教学团队(刘志跃,2010年)、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团队(薛培凤,2011年)、蒙医传统疗法学教学团队(阿古拉,2012年)、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团队(李存保,2012年) 、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董秋梅)、蒙医方剂学教学团队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科学教学团队(任明姬,2009年)、蒙医诊断学教学团队(布仁达来,2009年)
自治区教学名师:刘志跃、苏秀兰、乌仁图雅、王玉华、王涛、韩雪梅、布仁达来、范艳存
自治区师德标兵:王玉华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2月,学校设有17个教学单位,有9所附属医院,12所临床医学院,开设34个本科专业。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有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1个专业入选教育部“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有国家级一流课程5门、自治区级在线开放课程14门、自治区级一流课程35门。有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蒙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蒙医临床模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蒙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中医学、中药学、公共事业管理、蒙药学、口腔医学、麻醉学、药学、法医学
- 教学成果
项目名称 | 获奖类别 | 负责人 |
三制并行,民族地区医学预科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 2013年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张振涛等 |
临床技能培训、考核体系的研究 | 2013年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赵拴枝等 |
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 2013年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 李存保等 |
资料来源: |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4月,学校自195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资格,1999年获得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授权资格,2018年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3个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科,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学科。有自治区“一流建设学科”2个,自治区提质培育学科4个,自治区优势特色学科1个,自治区重点学科5个,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2个,自治区临床医学领先学科11个,自治区临床医学重点学科23个,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 博士点
博士学位一级学科:中医(蒙医学)
- 硕士点
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学、药学、中药学、护理学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临床医学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护理硕士、药学硕士、中医硕士
科研机构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有自治区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自治区级协同创新培育中心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8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内蒙古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5个、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自治区医疗卫生重点实验室4个、社会科学创新平台1个、自治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内蒙古蒙医药博物馆和内蒙古自治区卫生政策研究所、心血管研究所、骨科研究所设在学校。
自治区重点实验室:自治区中蒙药重点实验室、自治区医学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自治区分子病理学重点实验室、自治区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自治区分子影像学重点实验室、自治区临床病原微生物重点实验室
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新药筛选工程研究中心、动物脏器高值化利用生物活性肽工程实验室
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蒙医器械研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子与功能影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治区数字转化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自治区级协同创新中心:自治区蒙医药协同创新培育中心、自治区肿瘤生物治疗协同创新培育中心
自治区高等学校创新平台: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培育)研究基地
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团队:分子影像科技创新团 、布鲁氏菌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团队 、干细胞应用技术创新团队、肿瘤防治与分子机制研究创新团队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4月,学校“十四五”以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18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6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293项,软件著作权44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277项、外观设计专利4项。
2016年,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48项,获批科研经费2683.8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6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5项、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23项。获得自治区级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申报发明专利10项,受理9项,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设计1项,新技术新业务推广项目2项。SCI收录论文96篇。
学术资源
- 图书馆
截至2020年9月,内蒙古医科大学图书馆纸质文献总量163.23万册。校本部图书馆有纸质文献120.45万册,电子图书26.01万册,电子期刊50.09万册,学位论文57.82万册。医学类纸质图书37.21万册,中医学类图书7.56万册。
年订购期刊1126种,其中中文刊1111种,外文刊15种。现有数据库76个,其中包含中国知网、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超星电子图书、Web of Science、SciFinder、Medline、Elsevier ClinicalKey全医学平台、Springer-Link、Dialog等中外文数据库及蒙医药图书全文数据库、蒙医药期刊全文数据库、蒙医药博硕论文数据库、民族医药期刊书目数据库、蒙古文工具书全文数据库等自建数据库。
特色收藏有甘珠尔经(108卷)、丹珠尔经(124卷)、《乾隆大藏经》、《万有文库》及古籍文献等珍贵文献3万余册,其中中医古籍文献4945册。
- 学术期刊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是由内蒙古医科大学主管主办的医药卫生综合性学术期刊,于1959年创刊,系双月刊,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报开辟有论著(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蒙医药论坛、技术与方法、经验交流、短篇、综述等栏目。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2008、2010、2011版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目录期刊),曾获Caj-cd规范获奖期刊奖,并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全国报刊索引》、《中国药学文摘》和《中国医学文摘》(7个分册)等中国国内外大型数据库收录。
学校标识
- 校徽
学校校徽为圆形图案,由红、绿、蓝三色组成。外环由“内蒙古医科大学”的蒙、汉、英三种文字构成;核心部分是用软笔草体书法写成的“内医”首字母N、Y;数字“1956”,代表学校建校时间。
- 校旗
学校校旗旗面为白色长方形。旗面正中缀校徽,校徽下面印有蒙中英文校名(中文校名为郭沫若手书体),校名文字颜色为蓝色。
精神文化
- 校训
博学、尚行、精诚、至善
博学:“博”,大通也。即宽广、广博之谓。现代综合性大学,在专业、学科等方面都应具有“博”的特点,在学术思想、学术风格、学术观点上应兼容并包、百花争艳;作为教师,应学识渊博、造诣精深;作为学生,应打下厚实的功底,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尚行:出自《皇极经世书观物篇》,提倡实际行动,尊崇实践,强调运用知识服务社会。精诚:指真心诚意;至诚。常用于书面语。语出《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至善:通常指一切其他的善都包含于其中或者都来源于它的那种最高的善
- 内医精神
和衷共济 开拓创新 积极奉献
- 校歌
《理想之歌》。
荣誉称号
2022年11月,内蒙古医科大学荣获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