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理工学院简介

常熟理工学院简介

常熟理工学院(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位于江苏省常熟市,是一所江苏省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教育部组织的新一轮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首所试点高校、“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信息化建设试点高校、“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高校、江苏省首所省市共建试点高校。

该校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苏州师范专科学校和1984年建校的常熟职业大学,1989年两校合并为常熟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江苏省人口学校并入。2004年5月12日,经教育部批准在常熟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常熟理工学院。2017年,学校成为江苏省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

截至2023年2月,学校有东湖和东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800多亩,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设有14个二级学院(部),51个招生本科专业;有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8000多人,联合培养全日制研究生100多人,继续教育学院成人学历教育在籍学生6000多人,专任教师1195人。

学校前身

  • 苏州师范专科学校

1958年6月,苏州地委召开筹建地区高等学校会议,研究决定苏州地区新办若干高等学校,包括新办苏州师范专科学校。8月18日,江苏省人民委员会明确苏州师范专科学校的建校基础是江苏省新苏师范学校,领导单位是苏州专署。

1962年6月2日,根据中央的重大决策,江苏省人民委员会下发《关于停办的高等学校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苏州地区停办高等学校五所,苏州师范专科学校列入停办名单。

1970年6月10日,苏州地区革命委员会政治工作组明确利用原常熟师范学校的校舍设备,创办苏州专区五·七师训班。8月初,苏州专区五七师训班在常熟曾园和赵园内开办。

1971年12月30日,苏州地区革命委员会发出《关于苏州地区师范学校一九七二年春季招生的通知》(苏地革〔1971〕48号),决定在苏州地区“五·七”师训班基础上建立江苏省苏州地区师范学校,地点在常熟县虞山镇,从1972年春季开始招生,4月份开学,学制2年,培养目标为中学师资。

1978年春季起学校以江苏师范学院苏州地区专科班名义招收师范专科学生,

1982年3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将苏州地区师范学校和苏州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合并建立苏州师范专科学校筹建处。

1983年2月19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增设哈尔滨金融专科学校等四所高等院校的通知》(〔83〕教计字023号),同意增设苏州师范专科学校。12月12日,市政府决定,苏州市教师进修学院定名为苏州教育学院。苏州市教师进修学院最终没有合并入恢复设立的苏州师范专科学校。

  • 常熟职业大学

1984年,常熟职业大学创建。

1985年,常熟市机械工业职工大学、常熟市工业电视大学工科类、经济类教学班并入常熟职业大学。

  • 江苏省人口学校

1986年,江苏省计划生育干部培训中心创建。

1987年,江苏省计划生育干部培训中心更名为江苏省计划生育学校。

1995年,江苏省计划生育学校更名为江苏省人口学校。

合并建校

1989年两校合并为常熟高等专科学校。

2001年江苏省人口学校并入。

2004年5月12日,经教育部批准在常熟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常熟理工学院。

2021年3月,常熟理工学院未来医疗健康大数据研究院揭牌。

2023年4月6日,常熟理工学院官网发布了《关于“常熟理工学院更名为苏州工学院”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公示》,根据《公示》,常熟理工学院就“拟更名为苏州工学院”一事向公众征求意见、建议。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2月,学校有教职工159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195人,高级职称732人,博士653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省双创博士”入选264人次,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优秀教学团队(科技创新团队)13个。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2月,学校设有14个二级学院(部),51个招生本科专业。

学院(部) 本科专业
常熟理工学院师范学院 汉语言文学(师范)、小学教育(师范)、学前教育(师范)、音乐学(师范)
常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英语(师范)、英语、日语、德语
常熟理工学院纺织服装与设计学院 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单招)、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
常熟理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生物工程、生物制药、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中美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
常熟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嵌入式培养)、数字媒体技术、物联网工程(嵌入式培养)、软件工程(嵌入式培养)、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嵌入式培养)
常熟理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电子信息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常熟理工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经济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信息与计算科学(嵌入式培养)
常熟理工学院材料工程学院 应用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功能材料、安全工程、应急技术与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美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
常熟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机械电子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常熟理工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器人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机器人工程(中美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
常熟理工学院商学院 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与金融、工程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常熟理工学院汽车工程学院 汽车服务工程(单招)、车辆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新能源汽车工程
常熟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常熟理工学院体育部
参考资料: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10月,该校本科专业涉及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七大学科门类。拥有5个省级重点建设一级学科、1个省优秀学科梯队。

截至2023年2月,学校获批“十四五”省重点学科4个。

江苏省重点建设一级学科:生物工程、材料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机械工程”、“中国语言文学”

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

一级学科校重点建设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生物学、数学、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数学

二级学科校重点建设学科:海洋信息与控制工程、企业管理、食品科学、应用化学、行政管理、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物理电子学、凝聚态物理、音乐学、英语语言文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2月,学校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4个、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31个、省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5个、省级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1个、省“卓越计划”试点专业(项目)5个、省重点专业(类)6项、省特色专业8个,12个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2个专业通过ACBSP国际商科认证。建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1个、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1个、江苏省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11个。承担教育部新工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项、省部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50多项。

截至2022年6月,学校获得1项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35项省部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承担4项教育部新工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50多项省部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拥有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5个省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1个省级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5个省“卓越计划”试点专业(项目)、6项省重点专业(类)、8个省特色专业,10个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建有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1个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11个江苏省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

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自动化、数学与应用数学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通润机电——常熟理工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教育部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自动化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自动化、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食品质量与安全、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服装设计与工程、市场营销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学前教育、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经济统计学、英语、机械电子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安全工程、财务管理、环境设计

江苏省品牌和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化工(专科)、机械设备及自动化、营养与烹饪、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生物科学

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试点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光电信息工程(光伏技术与产业方向)、自动化(智能低压电器技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省重点专业:数学类 、能源动力类 、生物工程类 、自动化类、计算机类、机械工程

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汽车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省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国际合作、校企合作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建设点):经管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综合训练中心、化学基础实验中心、物理学基础实验中心、基础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

  • 教学成果

截至2023年2月,学校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35项。

所获荣誉

该校被列为首批省高校校风建设达标单位,被评为“苏州市文明单位”,连续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学校”,荣获“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高校图书馆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档案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外国专家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教育系统审计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基本建设学会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学校党委被表彰为“江苏省高校创先争优先进集体”。

2021年12月,入选2021年度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名单。

2021年12月,光伏科技学院入选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公示名单。

2022年4月,常熟理工学院智能视觉信息处理团队拟入选2022年苏州市工人先锋号公示(集体)名单。

2022年4月,常熟理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团委荣获“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2022年4月,常熟理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2019级生物工程专业2班团支部被授予江苏省五四红旗团支部(团总支)称号。

建设成果

2006年至2014年5月,该校教师共发表论文5700多篇,被SCI、EI、CPCI收录论文近1200篇,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000多篇,出版专著73部。

教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863”专题计划、国家公益专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农业高新技术、省重大成果转化专项等各级各类项目有800多项,其中承担国家级项目105项。同时还承担了220多项横向课题,并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96项,发明专利85项。

2012年,该校共获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5项、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奖2项。

截至2023年4月,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近20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近350项,获得各级各类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60余项,参与编写国家标准6项。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4月,学校获批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级联合技术转移中心、省高校人文社科校外研究基地、省科协科技创新智库基地各1个,省外国专家工作室2个;获批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个。共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建有技术转移分中心7个,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40余个。

截至2021年10月,学校建有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联合技术转移中心1个、省高校人文社科校外研究基地1个,省科协科技创新智库基地1个,省外国专家工作室2个;拥有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个,共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

省级工程中心:江苏省纺织机械工程研究中心

常熟理工学院简介插图

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江苏省新型功能材料重点建设实验室、江苏省高校机电产品循环利用技术重点建设实验室、江苏省高校电梯智能安全重点建设实验室

苏州市工程中心:苏州市长江特色水产培育繁殖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苏州市重点实验室:苏州市食品品质与安全重点实验室、苏州市应用藻类实验室

校级工程中心: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苏南区域文化建设研究中心

校级重点实验室:海藻遗传与种质创新实验、下一代互联网技术重点实验室

校级协同创新中心:车用绿色材料及其应用协同创新中心

常熟理工学院(东湖校区)

学术资源

一、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底,常熟理工学院图书馆由东湖校区逸夫图书馆和东南校区东南图书馆两部分组成。馆藏纸质图书172.9万册,电子资源数据库32个。两馆共有15个书刊阅览室,阅览位3550个;1个电子阅览室,机位180个。两校区实行图书通借通还服务。

二、学术刊物

学校办有《东吴学术》、《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种学术期刊。

其中《常熟理工学院学报》的前身是创办于1988年的《苏州师专学报》(1990年更名为《吴中学刊》)和创办于1992年的《常熟高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在《吴中学刊》(社科版)和《常熟高专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基础上创办公开出版的《常熟高专学报》(文理综合版),双月刊;2005年,《常熟高专学报》更名为《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文理综合版),双月刊。2007年,《常熟理工学院学报》(综合版)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出版。2013年,该刊由月刊改为双月刊。1、3、5期为哲学社会科学,2、4为自然科学,第6期为教育科学,逢单月20日出刊。

文化传统

一、校徽

学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

徽志是圆形徽标,组成图形由“常理工”的汉语拼音首字母C、L、G组成,主色调为蓝色。徽章为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

二、校训

常熟理工学院的校训“立本求真,日新致远”两句八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校训英文翻译:Breed integrity,seek truth—— keep at it and every day will record your progress.(译者:宗福常)

“立本”语出《中庸》“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和《论语》“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中庸》把正心、明礼、克己、助人、互爱、同乐等一系列道德规范视作天下大本,是为人处世必须具备的条件。《论语》强调要致力于树立根本,根本确立了,原则、措施、方法等自然就有了。学校以育人为本,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师生以做人为本,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大写的人,是生活的首要目标;学校集体和师生个人都要注意立足之本,奠定和巩固持续生存、发展的基础,以期长盛不衰,大有作为。

“求真”,语出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客观的情况、状态,事物的本质、规律;真诚,是对人来说最重要的品格(《马克思的自白》)。求真,就是要认识世界,探索规律,崇尚科学,坚持真理,追求真、善、美。

立本与求真是相辅相成的。立本是求真的归宿,求真为了立本;求真是立本的径由,求真才能立本;同时,也只有注重立本,方可更好地求真。“本真”还是中国古代和西方现代对于一种理想境界、理想生存状态和理想人格的概括。

“日新”,语出《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如果某一天能洗涤旧染的污垢而自新,那么在此之后,应该天天洗濯,不断自新。创新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源泉,是时代要求,世界潮流;创新也是我校近50年自强不息的办学特点。我们要继承和弘扬“日新”精神。

“致远”,语出《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和“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儒家强调人要有远大抱负和刚强毅力,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矢志不渝,坚韧不拔。一个单位、一所学校同样要“志远”,并能“致远”。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日新是致远的条件,否则便是好高骛远,而致远又是日新的内在动力,日新致远是高度统一的,给人一种高远的境界和不息追求的意味。

本、真、新、远体现着常熟理工学院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精神。“立本求真”和“日新致远”有着内在的联系,构成了有机的整体,它昭示着我们:奠定坚实基础,树立远大目标,不懈求索,不断创新,始终强基固本,永葆生机活力,在开拓进取中持之以恒、臻于完美。

三、校歌

《常熟理工学院校歌》

常熟理工学院简介插图1

锦绣江南,古韵虞山,

常熟理工,在水一方。

立本求真,德才兼备是民族希望,

日新致远,止于至善是我们理想。

我们神采飞扬,用青春铸就辉煌,

我们向着太阳,驾长风扬帆远航。

锦绣江南,古韵虞山,

常熟理工,在水一方。

立本求真,明德博学做时代俊杰,

日新致远,追求卓越成华夏栋梁。

我们神采飞扬,用青春铸就辉煌,

我们向着太阳,驾长风扬帆远航。

©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2245678901@qq.com删除!联系电话:13296555055。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