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简介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简介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简称“湖北二师”,位于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湖北省武汉市,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教育学、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学科为支撑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湖北省教师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为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教育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建设院校和“湖北省2011计划”牵头高校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源于1931年成立的湖北省立教育学院,1944年改建为国立湖北师范学院,1949年复建为湖北省教育学院,此后数迁校址、数易校名。1990年,学校更名为湖北教育学院。2003年,学校迁至武汉中国光谷园区内,同年兼并湖北省工业学校。2007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同意,学校改制更名为湖北第二师范学院。2009年,湖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整体并入。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校园面积1723亩,建筑面积49.02万平方米;设有15个二级学院,开设57个普通本科专业;有教职工1324人,全日制在校生近1.7万人

前身溯源

1931年8月,湖北省立教育学院成立;同年11月2日,学校正式开学上课。

1936年7月,学校奉命停办。

1938年夏秋,湖北省政府根据日寇侵华战争发展形势,决定将省政府机关西迁恩施;湖北省教育厅所属47所中等以上学校迁往鄂西、鄂北后方办学。

1941年7月,湖北省立教育学院在恩施五峰山复办,设四年制本科乡村教育系一个班、二年制国文专修科一个班、音乐体育专修科一个班。

1944年春,湖北省立教育学院奉教育部令改为国立湖北师范学院

1946年6月,国立湖北师范学院奉教育部令复员荆沙;先在荆州龙山书院、宾兴馆办公,后确定在沙市童家花园设校本部,在城内玄帝宫及圣公会设新生分部。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简介插图

1948年5月23日,国立湖北师范学院迁到武昌,借住武汉大学医学院;9-10月学校迁往租借的汉口唐家墩市一中旧址,又租汉口中山大道汉光中学为教室。

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国立湖北师范学院奉中南军事管制委员会文教接管部令停办。

变革复建

1949年7-9月,经中共湖北省委同意,在原国立湖北师范学院的基础上重建湖北省教育学院,10月15日正式开学上课。

1950年3月,湖北省教育学院迁至武昌张之洞路原私立大公中学校址。

1952年,中央教育部进行全国高等院校调整工作,湖北省教育学院的大部分师生员工并入华中高等师范学校(现华中师范大学),留下少数教职工和师训部学员与师资训练所组建成湖北省教师进修学院

1954年4月,湖北省教师进修学院改为湖北师范专科学校

1955年8月,湖北省教育厅决定成立湖北师范专科学校进修部,其下设湖北省教育厅行政干部进修班和中学教师进修班。

1956年春,湖北省教育厅决定,将湖北师专的语文、历史两科分出,另行组建武汉师范专科学校(今湖北大学);将音乐、美术两个短训班分出,并入武汉艺术师范学校;将进修部教师班分出,改建为湖北省函授师范学校

1958年,原湖北师范专科学校进修部所属的湖北省教育厅行政干部进修班迁出,独立为直属于湖北省教育厅的湖北省教育行政干部学校

1962年秋,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以湖北省教育行政干部学校、湖北省函授师范学校、湖北省教育厅教研室为基础,成立湖北省教师进修学院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湖北省教师进修学院教学、教研工作全面停顿,解放军工人宣传队进驻学院领导“斗、批、改”。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简介插图1

1970年10月,湖北省教师进修学院被迫撤销。

1972年秋,在武昌昙华林原校址恢复成立湖北省教师进修班。

1979年2月,湖北省教师进修班恢复为湖北省教师进修学院。

1979年6月,湖北省教师进修学院和湖北省中小学教学教材研究室合并成立湖北省教育学院

1990年4月9日,湖北省教育学院更名为湖北教育学院

2003年4月,湖北省工业学校整体并入湖北教育学院;同年9月,学校迁入武汉中国光谷园区内的新校区。

转制发展

2007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同意,湖北教育学院改制更名为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开创了省级教育学院改制为普通本科院校的先例。

2008年起,学校先后与华中师范大学、长江大学、湖北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专业硕士。

2009年1月,湖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整体并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2012年12月,学校成为首批“湖北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湖北省2011计划)立项建设高校。

2019年3月,学校获批为教育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建设院校。

2021年9月,学校被确定为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

2023年5月,主体建设单位为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湖北教师发展研究院成立。

院系专业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设有15个二级学院,开设57个普通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8大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现有教职工1324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451人,115位教师受聘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长江大学、湖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津贴、省政府津贴以及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42人次。累计外聘高层次人才80人次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简介插图2

国家级教学团队(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团队

省级教学团队:教师教育课程团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互联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土木工程专业BIM技术人才培养教学团队、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团队、艺术创新实践教学团队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团队、融媒体“多维共建”实践教学创新团队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12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有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2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建有省级研究生工作站1个。

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教师教育、先进储能材料科学与技术

省级重点学科:教育学、应用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省级研究生工作站:“现代教育技术”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23个专业获批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前教育等6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和美术学等7个专业获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有28个以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代表的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团队、基层教学组织、名师工作室,5个国家级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9个省级人才培养计划项目,15个省级试点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和实习实训基地,75个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名师课堂。

●教学改革试验班

截至2021年11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举办有行知实验班、复合型人才实验班、创新人才实验班等教学改革实验班。

“行知实验班”是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举办的特色试验班,主要是为了探索和实践卓越教师培养模式,面向基础教育培养“卓越教师”。该班的主要特色有“模块递进式”的课程设置、“三导师协同”的学业辅导、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名校体验式”的实习实践和针对性的入职考试强化训练,其中“模块递进式”的课程体系由“课堂教学技能→教师口语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书写技能→课堂教学生动性修炼”五大模块构成并逐级递进,教学形式包括专项技能实训、微格教学、案例研讨、教学观摩、教学见习、伴岗实习等。

国际合作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等国家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2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现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前教育等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长期聘请外籍教师,派遣教职工赴海外访学研修和开展合作研究。每年选派大学生赴国外参加游学、交换生、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项目和长、短期实习实践。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有湖北省太赫兹与光电子学院士专家工作站、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植物抗癌活性物质提纯与应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基础教育信息技术服务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省教育云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环境净化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1个省级科研平台。

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分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湖北分中心

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植物抗癌活性物质提纯与应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教育云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环境净化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湖北省校企共建新型高性能环保墙体材料研发中心

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湖北省方言文化研究中心、湖北文化产业经济研究中心

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省基础教育信息技术服务协同创新中心

湖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湖北省太赫兹与光电子学院士专家工作站

湖北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湖北省BIM智慧建造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近年来,获国家自科基金和社科基金项目54项,获教育部、科技部、文旅部和国家民委及省科技支撑计划、省自科基金、省社科基金等省部级科研项目240余项,获省教育厅、省文旅厅、省住建厅等省厅级科研项目700余项,获专利授权和软件著作版权等200余项。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湖北省社会科学成果奖、湖北省优秀调研成果奖、湖北省发展研究奖等省部级奖项47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图书馆馆藏图书以教师教育学科为特色,以教育学、文学、理学为支撑,截至2018年12月,该馆有纸质图书129万余册,中外文报刊1800余种,电子图书100万册,拥有10个数据资源库及2个论文检测系统,开通了28个试用数据库,自建有48个免费数据库。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简介插图3

●学术期刊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是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创刊于1984年,主要开展高等师范各学科的研究、继续教育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学教育管理研究等。主要栏目有:文学思潮与创作研究、语言与文字、哲学与社会、经济与管理、历史与文化等。

《当代经济》

《当代经济》是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主办的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经济类主流期刊,是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重点指导、湖北省国资委主管的期刊,杂志跻身“中国经济类核心期刊”“社科类优秀期刊”行列;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全国中心城市经济运行会工作期刊;其内容被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网、龙源国际期刊网等收录。期刊曾为“中文期刊网络传播国内分类阅读管理财经类排行前100名期刊”“中文期刊网络传播国内阅读排行前100名期刊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简介插图4

.《班主任之友》

《班主任之友》是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主办的班级管理和德育教育杂志(期刊),分中学版和小学版出版发行,获评为“湖北省优秀期刊”(1995年—2013年)、 “湖北省精品期刊”(2015年-2017年);被中国期刊协会指定为赠建全国期刊阅览室的赠送刊物,并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2017年入选中国教育装备协会、中国期刊协会联合发布的《中小学图书馆馆配期刊目录》。该刊“治班锦囊”栏目曾获湖北省第九届“湖北期刊‘特色栏目’”奖(2015年), “案例评析”栏目获第十届“湖北期刊‘特色栏目’”奖(2017年)。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简介插图5

《语数外学习》

《语数外学习》是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主办的教育类期刊,分为初中版和高中版。该刊被《中国基础教育期刊文献总库》及CNKI系列数据库、《中文科技数据库》、龙源国际期刊网、维普网、博看网等多家权威数据库收录。

形象标识

校徽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简介插图6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校徽由字母“h(Hubei)”糅合武汉俗称“江城”之草书“江”字而成,整体呈蓝绿色,寓意生机与活力。“江”字右部蕴含字母“U”,表达学校主题信息及地域属性。“江”字左部蕴含火炬、人、树等造型,象征教书育人,传承文明。校徽含有中文校名全称、英文名称、建校年份(1931)。

精神理念

校训:学高、身正、诚毅、笃行

学高:“学高为师”。作为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

身正:“身正为范”。指教师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治学,行为世范。

诚毅:“诚”蕴含忠诚祖国,诚以待人之意;“毅”则体现刚毅顽强,毅以处事的内涵。

笃行: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

©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2245678901@qq.com删除!联系电话:13296555055。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