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外国语大学简介

天津外国语大学简介

天津外国语大学(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TFSU)简称“天津外大”、“天外”,坐落在中国天津市,是天津市一所主要外语语种齐全,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天津市属重点院校,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1964年,在周恩来总理关怀下,天津外国语大学应新中国外交事业之需而生。学校主体前身是秦皇岛外语专科学校,后更名为天津外语专科学校。 1974年,由原天津外国语专科学校、原天津外国语学校、原天津师范学院日语专业、原河北大学外语和中文专业的学术力量和教师等重组为天津外国语学院。1981年被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天津外国语大学。

截至2023年5月,学校现有五大道和滨海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464218.7平方米;设有14个教学单位,开设61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涵盖29个硕士学位培养方向),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涵盖21个培养方向); 教职工千余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万余人。

历史沿革

  • 秦皇岛外语专科学校

1964年,学校主体前身——秦皇岛外语专科学校成立,后更名为天津外国语专科学校,同年创立英文系和俄文系。

1970年,河北大学迁址河北省省会保定,外文系和中文系并入天津外国语专科学校,河北大学马场道校区变更为天津外国语专科学校马场道校区。

  • 天津外国语学院

天津外国语大学简介插图

1974年,经国务院教科组批准由原天津外国语专科学校,原天津外国语学校,原天津师范学院日语专业,原河北大学外语和中文专业的学术力量和教师等重组为天津外国语学院,同年创立法文系,日文系和西班牙文系。

1975年,建立德文系。至此,以英,日,俄,法,西,德6大外语专业为基础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主体基本形成。

1979年,开始招收英语专业和日语专业研究生。

198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4年,招收首批留学生,是中国较早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高校之一。

1994年,建立朝鲜语系。

2002年,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校区在天津滨海新区大港高教生态园区内建立,同年建立阿拉伯语系。

2005年,成立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建立意大利语系和葡萄牙语系。

2006年,建立斯瓦西里语系,由原东语学院阿拉伯语系,朝鲜语系一同组建为亚非语学院;汉学院正式更名为”汉文化传播学院”,同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所”正式成立。

  • 天津外国语大学

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天津外国语大学,成立”天津国际发展研究院”。

2011年,原西语学院更名为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下设德,法,俄,西,意,葡六大语种,同年11月,天津外国语大学与中共中央编译局(现为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六研究部)合作共建的“中央文献翻译研究基地”正式成立。

2016年,学校正式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实施院校资格。

2020年9月29日,天津外国语大学中蒙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10月,成立大中小幼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联盟。

2022年3月24日,经天津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会2022年第16次会议研究,审议通过了《关于成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研究中心”的方案》。

2023年5月14日,天津外国语大学举办中外制度比较学术研讨交流会暨中外制度比较思政课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5月,学校设有14个教学单位 ,有61个本科专业,其中,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35个(外语语种33个),中文、新闻学等文学类其他专业以及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工学门类专业26个。设有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天津外国语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天津市第四十一中学)、天津外国语大学第一附属小学(新华南路小学)、天津外国语大学第二附属小学(马场道小学)、天津外国语大学第一附属幼儿园(天津市和平区第九幼儿园)、天津外国语大学第二附属幼儿园(天津警备区第二幼儿园)等附属学校。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5月,学校有教职工千余人,其中专任教师(含外籍教师)七百余人,专任教师中超过60%的教师拥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部分专业达到100%。教师队伍中,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天津市教学团队、天津市教学创新团队17个、天津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1个。8位教师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含副主任委员、分委员会主任委员)。70余人次分别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天津市特聘教授制度人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第一层次、天津市教学名师等省部级及以上各类称号。学校5个创新团队入选天津市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培养计划,建有天津市外事翻译人才储备基地。

类别 名单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李运博等
天津市杰出津门学者 王铭玉
天津市高校教学名师 张晓希、刘艳萍、修刚、陈法春、郭玉梅、王铭玉、高嘉勇、姜雅明、赵华、项城东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5月,学校拥有1个国家特殊需要博士人才培养项目,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涵盖29个硕士学位培养方向),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涵盖21个培养方向);5个天津市重点学科、4个天津市特色学科群、1个天津市高校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其中,1个天津市一流建设学科、1个天津市一流培育学科。

  • 重点学科
类别 学科名称
天津市重点学科(一级重点学科) 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培育学科)
天津市重点学科(二级重点学科) 世界经济、外国哲学等
天津市特色学科群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及社会发展研究、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发展研究、京津冀外语师资培养研究、面向新时代的外国学研究
  • 学位授权点
类别 名称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 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对外翻译研究(外国语言文学方向)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5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天津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获批国家级和天津市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社会实践一流本科建设课程28门;获批天津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0门,天津市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教材4种;有4个天津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天津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个天津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项目。

类别 名称
国家级特色专业 朝鲜语、日语、英语、俄语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日语
天津市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日语、翻译
天津市级“十二五”品牌专业 英语、翻译、日语、俄语、德语、法语、朝鲜语、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
天津市级“十二五”战略新兴产业相关专业 金融学、对外汉语(汉语国际教育)、西班牙语、商务英语
天津市级“十三五”优势特色专业 英语、翻译、日语、朝鲜语、国际经济与贸易、汉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大类、国际政治
天津市级“十三五”应用型专业 商务英语、“一带一路”沿线西亚非洲语种专业群(阿拉伯语、斯瓦希里语、豪萨语)、“一带一路”沿线东南亚语种专业群(印度尼西亚语、马来语、缅甸语、泰语)、汉语国际教育、会计学、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技术、动画、法学
天津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传统文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天津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英语语言实验教学中心、日语专业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经济管理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国语言文化创意与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教学成果

2017-2018学年,学校教师主持的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项目共7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6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5项。

科研机构

截至2023年5月,学校拥有6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基地、2个天津市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天津市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部校共建研究基地、1个天津市级研究基地、1个天津市高校社科实验室;围绕重点研究领域,建有4个国际化研究院:翻译与跨文化传播研究院(包括中央文献对外翻译与传播协同创新中心、中央编译局中央文献翻译研究基地、外国语言文学文化研究中心、语言符号应用传播研究中心、比较文学研究所、欧美文化哲学研究所)、国别和区域研究院[包括朝鲜半岛研究中心(东北亚研究中心)、拉美研究中心、俄罗斯研究中心、乌克兰研究中心、葡萄牙研究中心、法国研究中心]、“一带一路”天津战略研究院、应急外语服务研究院;围绕专项研究领域,建有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外国语大学研究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实验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国际传播外译研究中心、外国国家语言政策与语言文化海外传播(推广)研究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2个智库机构获批“天津市高校智库(含培育)”、4个智库机构入选“CTTI”来源智库,另建有2个“中国学研究中心”海外智库。

类别 名称
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 朝鲜半岛研究中心(东北亚研究中心)、拉美研究中心、俄罗斯研究中心、乌克兰研究中心、葡萄牙研究中心、法国研究中心
天津市级协同创新中心 中央文献对外翻译与传播协同创新中心(共建)
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外国语言文学文化研究中心、语言符号应用传播研究中心等
其他科研平台 翻译研究所、中外比较文化研究所、美国研究中心、美国黑人文学研究所、英语语言教学研究所、日本文化研究所、莎士比亚戏剧与诗歌研究所、天津国际发展研究院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5月,学校承担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图书出版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多类重要科研项目,一系列高质量研究成果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大批咨政报告被国家级、省部级领导批示或政府部门重要内参采纳。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5月,学校图书馆有藏书687万册(含中文、英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泰语、缅语等多个语种多个学科的电子图书和纸质图书),中外文报刊、杂志8万余种,71个文献类型、语种及学科专业覆盖较为全面的中外文数据库;特色馆藏包括17世纪至20世纪中期出版的中外文文献近2万册,其中中外文古籍、民国文献、西方汉学文献等具有重要历史文物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 学术刊物

天津外国语大学简介插图1

截至2023年5月,学校主办有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类重要学术期刊《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综合类文化期刊《世界文化》杂志,学术辑刊《中译外研究》《语言与符号》,学术网刊《“文明互鉴·文明互译”百家谈》等。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是全国优秀社科期刊,天津市一级期刊,CNKI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HCED)统计刊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世界文化》为文化综合类期刊,为天津市一级刊物,已出版221期。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5月,学校与世界40多个国家的260余所大学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2019年,学校获批与保加利亚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学校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天津市政府奖学金”外国留学生,设有“天津外国语大学来华留学生奖学金”,每年接收来自世界60多个国家的2000余名长短期留学生来校攻读本科、硕士、博士学位或者短期研修。依托与国外高校的良好合作关系和“2+2”、“3+1”、“4+1”等合作办学项目以及联合培养硕士、博士项目、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项目等渠道,每年派遣大批学生到国外学习交流。学校与韩国、葡萄牙、俄罗斯等国高校合作开设9所孔子学院

学校标识

  • 校徽

天津外国语大学简介插图2

学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徽志图案为圆形,中央为地球图案,地球图案之上是学校钟楼建筑图案,图案周围有中英文校名。徽章为郭沫若手书体校名的长方形证章。

校徽整体为圆形,以地球为背景,中间为学校标志性建筑的钟楼图案,周围以中英文校名环绕。整个设计寓意深刻;地球是国际化的象征,欧式建筑的钟楼寓含了天外在长期的办学历史中中兼中西文化的学术积淀,钟表时针指向早晨八点,给人以朝气蓬勃、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启示。

  • 校旗

天津外国语大学简介插图3

学校校旗为“天外蓝”色(c=90,m=80,y=0,k=15)的长方形旗帜,印有学校徽志、郭沫若题写的校名及学校英文校名的标准组合。

精神文化

  • 校训

天津外国语大学简介插图4

中外求索,德业竞进

天津外国语大学简介插图5

释义:“中外求索”是指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既要扎根于中华民族,又要有广博的国际视野,追求真理于世界,博取古今中外文明精华,永无止境,不断控索,在提高中国软实力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中发挥跨文化交际桥梁作用。“德业竞进”是指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既要人格、学问并重,内外兼修,又要相互促进,以积极向上的开拓进取精神,将求知与修养结合起来,永葆生机与活力,厚德博学。追求品德高尚、专业精神、全面发展,为国家繁荣、世界和谐贡献力量。

  • 校歌

《天津外国语大学校歌》

海河之畔 镶嵌天外

钟楼连五洲 碧湖迎四海

名师齐荟萃 薪火传未来

啊 我爱你 天外啊 我爱你 天外

德业竞进 求索中外

交际跨文化 外语结纽带

学子搏长空 放飞成英才

啊 我爱你 天外

啊 我爱你 天外 我爱你 天外

所获荣誉

时间 奖项名称
2014年9月 “2014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走进大学生”优秀组织单位
2015年2月 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
2016年7月 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优秀口译考务机构称号
2017年12月 2017年天津市高校A级(优秀)众创空间
2018年3月 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2020年9月 天津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2021年1月17日 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
2021年10月 天津市文明校园
2022年3月 2021年度天津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考核优秀单位
©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2245678901@qq.com删除!联系电话:13296555055。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