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农学院简介
天津农学院(TianjinAgriculturalUniversity),简称“天农”,位于天津市,是天津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入选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国家“973计划”、“863计划”承担高校、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
天津农学院始建于1976年;2001年经天津市政府批准,天津市城乡经济学校并入天津农学院;1982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首批通过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合格评价,2007年在教育部进行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截至2023年2月,学校有三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292亩,校舍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设有15个学院(部),开设48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拥有9个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教职员工1000余人,在校生近1.5万人
前身溯源
天津城乡经济学校
- 四大前身
天津农业学校
1973年,天津农业学校创建。
天津市机械工程学校
天津农业机械化学校更名天津市机械工程学校。
天津市经济管理学校
1965年,天津水产专科学校(部分)改建为天津水产学校。
天津水产学校更名天津市经济管理学校。
天津水利学校
1974年,天津水利学校创建。
1995年,天津市水利局党校并入(合署)天津水利学校。
1995年,天津市水利局职工培训中心并入(合署)天津水利学校、
1996年,首批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价。
- 合并建校
2000年,天津农业学校、天津市机械工程学校、天津市经济管理学校、天津水利学校合并组建天津城乡经济学校。
天津农学院
1974年,天津农学院筹建。
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天津农学院建立。
1985年,学校迁至现址。
1997年,学校通过国家教委对本科教学的评价。
合并发展
2002年,经天津市政府批准,天津市城乡经济学校并入天津农学院,为天津农学院西校区。
2006年,学校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进行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2014年9月,学校入选准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
2017年9月,学校获批天津市2017-2020年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培育)高校。
2018年1月,学校入选2017年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2020年1月,学校的3个研究生实践基地获批天津市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单位。
2021年3月,学校与和平区教育局共建大中小幼思政教育一体化联盟 ;同年4月,学校被推选为天津乡村振兴产业(人才)联盟主席单位; 5月,成为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联盟理事会员单位; 6月,学校加入天津乡村振兴产业(人才)联盟; 同年,获得“2018-2020年度天津市文明校园”称号。
2022年5月,学校的“天津农业水利现代化与智慧灌溉技术帮扶项目”入选2022年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层示范团项目;同月,天津农学院团委被授予“天津市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同月,学校获得“天津市农业科技工作者之家活动站”授牌。 同月,天津农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2018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班团支部、天津农学院水利工程学院2019级水电1班团支部入选天津市五四红旗团支部名单; 同月,学校“天津市农业科技工作者之家活动站”揭牌。 6月25日,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与天津农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共建基地揭牌。7月,学校获评2021-2023年度创建天津市文明校园先进学校。
2023年7月3日,天津市教委发布相关高校设置工作的公示,天津农学院拟更名为天津农业大学。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2月,学校设有15个学院(部),开设48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学科专业涵盖7个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2月,学校有教职员工1000余人,其中:双聘院士4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人,国家级人才7人,省部级人才53人。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1人,天津市级教学团队14支,天津市教学名师12名,天津市级创新团队11支。
类别 | 名称 |
中国科学院院士(双聘)(1人) | 桂建芳 |
中国工程院院士(双聘)(2人) | 李天来、印遇龙 |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人) | 赵辉、周潮洪、孙守钧、王文杰 |
全国优秀教师(1人) | 刘峄 |
天津市教学名师(12人) | 刘金福、杨静慧、石军 |
天津市级教学团队(11支) | 水产养殖学专业教学团队、作物育种学教学团队、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教学团队、基础兽医学教学团队、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团队、动物科学专业教学团队、作物生产课程群教学团队、都市植物保护教学团队、面向智慧农业的软件工程教学团队 |
注:参看资料来源 |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2月,学校有9个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1个天津市一流学科、4个天津市级重点学科、5个天津市级特色学科群、2个天津市高校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
类别 | 名称 |
博士学位授权建设学科(3个) | 作物学、兽医学、水产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 | 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园艺学、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水产、农林经济管理 |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 | 农业、电子信息、土木水利、会计 |
市级一流学科(1个) | 水产 |
市级重点学科(4个) | 作物学、园艺学、兽医学、水产 |
市级特色学科群(5个) | 农作物的改良与生产、设施园艺与智能装备、京津冀现代都市畜牧业、京津冀都市智慧渔业、农业管理与农村发展 |
市高校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2个) | 智能农业装备、现代农业种业 |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2年5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市级优势特色专业5个、市级应用型专业7个、市级品牌专业7个、市级精品课程7门、市级一流本科课程29门、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3个、市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项目10项、市级研究生创新基地2个、市级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项目3个。
截至2023年2月,学校有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课程、29门天津市一流本科建设课程。3个“科技小院”获国家级支持建设。
类别 | 名称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 | 食品质量与安全、农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学、园艺、食品科学与工程 |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 | 农学、水产养殖学 |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5个) | 农学、水产养殖学、园艺、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 | 动物生理学、花卉学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 水产生态与养殖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 |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物联网工程、旅游管理、水利水电工程、植物保护、种子科学与工程、动物科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农林经济管理、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生物制药、园林、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 |
市级优势特色专业(5个) | 农学、水产养殖学、动物科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人力资源管理 |
市级应用型专业(7个) |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动物药学、测控技术与仪器、水利水电工程、物联网工程、酒店管理、生物制药 |
市级品牌专业(7个)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 | 农学实验教学中心、农业分析实验教学中心、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农业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实验教学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动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园艺学实验教学中心 |
市级精品课程(7门) | 作物育种学、兽医病理学、水生生物学、食品工艺学实验、基础生物化学、花卉学、土壤肥料学 |
市级一流本科建设课程(29门) | 动物生理学、大学语文、动物生物化学、花卉艺术学、模拟电子技术、农业植物病理学、税法与税务会计、有机化学.、畜产食品工艺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海洋生态学、机械制造基础、农业信息技术概论、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生物质发电工程、兽医微生物学、水文学原理、水污染与控制、乡村旅游学 |
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3个) | 农业分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市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项目(10项) | 混凝土重力坝施工虚拟仿真实验、杂交水稻制繁种技术农田实训、海洋食品中重金属含量测定虚拟仿真实验、Chicken公司肉鸡生产链管理系统软件开发过程的虚拟仿真实训、口译场景虚拟仿真实训、水产养殖生产实习虚拟仿真实验、城市公园规划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水电站运行虚拟仿真实验、动物整体解剖虚拟仿真实验、容器育苗综合实验 |
市级教育实践基地(1个) | 天津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
市级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项目(3个) | 天津市静海区天润团泊果树种植农场,天津市玉米良种场,天津市海升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
注:参考资料来源 |
- 学生成绩
2020至2021学年,学校学生参加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229个,其中,国家级63个,省部级166个;参加文艺、体育类竞赛获奖3个。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87篇,获专利36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共立项193项,其中获批国家级项目42项、市级项目88项、校级项目63项;共有171项结题,其中国家级项目44项,市级项目65项,校级项目62项;依托大创项目,学生公开发表论文127篇,参与申请专利或软著70项,参加学科竞赛获奖9项,做出实物1件(类)。
- 教学成果
截至2022年5月,学校在近两届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天津市教学成果奖13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 2021年,学校获天津市课程思政优秀教材5部、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个。
截至2023年2月,学校在2022年天津市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奖11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
科研机构
截至2022年5月,学校有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50个、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1个、市级创新团队11支。
截至2023年2月,学校设有1个农业农村部智慧养殖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和国家大宗淡水鱼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天津综合试验站等4个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农业动物繁育与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天津市主要农作物智能育种重点实验室等50余个省部级平台。此外,还建有产学研联合体28个,与11家企业联合共建天津市企业重点实验室。
类别 | 名称 |
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 | 国家大宗淡水鱼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天津综合试验站、农业农村部智慧养殖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 |
省部级科研平台 | 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农业动物繁育与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 |
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 | 天津市水族动物功能性饲料企业重点实验室 |
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实验室 | 城乡产业融合实验室 |
注:名单不全 |
科研成果
2021年,学校新立科研项目24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农业农村部资源调查及评估项目1项、市科技局东西部协作科技援助项目3项。26个科技计划项目获市科技局立项支持。学校获批天津市高校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2个,2项成果获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截至2022年5月,近五年,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技项目100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520项。1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8项成果获省部级奖励,其中,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2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学研究类成果一等奖3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截至2023年2月,近五年,承担各级各类科技项目100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520项。1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8项成果获省部级奖励,其中,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2项、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学研究类成果一等奖3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据2022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天津农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23万册,订阅中文期刊1046种、外文期刊15种、报纸63份;订购各类中、外文数据库43个,各类数据库包含中外文全文型电子期刊4.67万种,电子图书428万册,试用数据库31个。
学术期刊
《天津农学院学报》创刊于1994年,是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天津农学院主办的农业类学术期刊。学报设有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经验交流、学术动态、科研简讯等栏目。学报被《中国农业文摘》《中国林业文摘》《中国水产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数据库、书生数字期刊、台湾华艺CEPS中文电子期刊、英国CABI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等收录。
合作交流截至2023年2月,校积极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开放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先后与德国、乌克兰、菲律宾、日本、加拿大、英国、美国、泰国、新西兰、保加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和交流协作关系。
2021年10月,学校联合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与保加利亚普罗夫迪夫农业大学合作共建的鲁班工坊顺利揭牌前身溯源;2022年4月,学校与泰国塔亚武里皇家理工大学合作举办的神农学院正式启动招生。
学校标识
- 校徽
学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徽志中心圆部分为篆书“天农”,外圈部分为中文校名和英文校名。徽章为教职员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
释义:1.中心圆部分:中间篆书红色的“天农”是天津农学院的缩写,象征着中国古老的农业文明和灿烂的农耕文化,红色代表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学校立志三农的信念;校名“天津农学院”系当代著名书法家王颂馀先生所题,与篆书“天农”相呼应,亦有文化传承和弘扬之意。中心黄色的圆形底图:象征着太阳;亦表示事业蒸蒸日上;也代表天津大都市之意。
2.外圈部分:土黄色底图,寓意津沽大地,也有都市型农业定位之意。中英文校名(含所用颜色):寓意天津农学院根植津沽大地。蓝色代表天津为重要的国际港口城市;英文名称代表国际化视野。此部分意指天津农学院的功能定位是为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服务。
3.主色调红黄蓝是美术中的三原色,辅以土黄色和绿色,代表学校是以农科为优势和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高等农林院校。
校徽整体图标:代表学校植根津沽大地,矢志“三农”,产学研紧密结合,为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 校旗
学校的校旗为长方形3号旗,中央印有校徽和校名(绿底黄字)。
精神文化
- 校训
敏学切问,躬勤耕稼
- 精神
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团结向上,自强不息
- 校风
严谨、求实、团结、创新
- 校歌
学校校歌为《天农学子之歌》,王刚清作词,康迪作曲。
《天农学子之歌》
枝叶青,果实鲜,津沽大地百花艳。
锦鳞跃,蹄角欢,海河映蓝天。
我们是天农的学子,天农的学子;
天农是兴农的摇篮,兴农的摇篮。
让农庄富饶美丽,我们日夜向往;
让城乡比翼齐飞,我们重任在肩。
我们立志成才,奋发努力,
宏伟的蓝图要靠我们来实现!
枝叶青,果实鲜,津沽大地百花艳。
锦鳞跃,蹄角欢,海河映蓝天。
我们要学会本领,学会做人,
我们要不出闪失,多出亮点。
让人民幸福安康,我们日夜向往;
让祖国繁荣富强,我们重任在肩。
我们立志成才,奋发努力,
宏伟的蓝图要靠我们来实现!
宏伟的蓝图要靠我们来实现。
社团文化
2021年度,学校有自然、人文、棋类、茶艺、舞蹈、美术、话剧等方面学生社团,注册人数近两千余人次;开展了学生社团嘉年华、社团交流会、学党史系列家乡文化主题展、快闪拍摄活动、天农名家讲堂、思源大讲堂、百团百村社会实践等学生活动。
所获荣誉
时间 | 名称 |
2022年11月 | 国家网信办法治局指导,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主办,“2022全国互联网法律法规知识云大赛”优秀组织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