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中医药大学简介

福建中医药大学简介

福建中医药大学(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坐落于福建省福州市,是福建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学校。

福建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8月,原名福建中医学院,是中国创办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福建中医药大学。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拥有两个校区,共占地1030亩,各类建筑总面积34万多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亿多元,纸质图书148多万册、电子图书135万册;设有13个学院(部),2个研究院,开设20个本科专业;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全日制在校生1.3万多人,其中研究生2500多人;有教职医护员工(含4所直属附属医院)6000多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1000多人。

筚路蓝缕

福建中医药大学简介插图

1953年,根据党和国家的中医政策,福建省卫生厅要求全省各级卫生部门积极举办中医进修班,培训中医人员,10月6日,福建中医学院的前身——福州中医进修学校成立 。

1955年11月,该校易名为“福建省中医进修学校”。

1958年8月13日,在省中医进修学校的基础上,福建省第一所由福建省内兴办的中医高等学府——福建中医学院正式成立,学校创办初期只有6名专职教师,1966年已有专职教师89名。创办之初,学校由省卫生厅直接领导。

1959年,经批准省人民医院和省中医研究所并入福建中医学院直接领导,从此学校形成了教、医、研三结合的管理体制。

1962年,福建省人民医院独立建院。

学校创办伊始,即加强校内教学机构的建设,教研组从6个发展到24个;还设有图书馆、医疗室等。至1963年底,学校占地面积为64 .7亩,建筑面积18102平方米;建立8个完整的实验室和动物房、无菌室,仪器设备总值为13.73万元;拥有图书资料3万多册。并确立了以中医高等教育为主、多层次教育的方向。先后招收了8届6年制中医医疗专业本科班、3届中医医疗专业专科班,举办了3期中医进修班,3期西医脱产学习中医班。教师及科研人员编写出版的著作有20余部,发表了一大批学术论文,取得了10多项科研成果,其中以“内痔核的枯痔丁疗法”成果影响最大,获国家科委颁发的鉴定书

(以上数据统计时间段:1953.7-1969.夏)

文革期间

1969年11月,福建省革命委员会领导小组决定福建中医学院与福建医学院、华侨大学医疗系合并成立福建医科大学,迁址泉州,省中医研究所同时与福建中医学院脱钩。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个体中医诊所停办。省人民医院因西医人员比重日益增大而失去原有中医院的特点,市人民医院迁往北峰山区。全校220名教职工(不包括附属单位),有180名被下放。

1972年成立的福建医科大学中医系继续培养中医药人才,薪火相传,延续着福建中医学院的使命。

(以上数据统计时间段:1969.夏-1978.秋)

改革开放

1976年,福建省委作出恢复福建中医学院的决定,并成立筹备领导小组。经国务院批准福建中医学院正式复办。

1978年3月,福建省委决定在福州 环城区 洪山镇 树兜 五四北路 新建校舍;11月8日,福建中医学院举行挂牌仪式与开学典礼,当年秋季招收中医医疗专业(本科)178人;复办初期,只设1个综合办公室,到1979年5、6月间才逐步架构起各部门工作框架。

1980年5月,省政府批准在福州吉祥山中医学院旧址筹建福建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并于同年底成立附属医院筹备处;7月1日,省政府决定附属医院复名为福建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正式挂牌。

1985年,学校开始发展研究生教育。

福建中医药大学简介插图1

1988年至1997年,学校共获省厅级以上课题212项;1998年至2008年,该校共中标课题1446项,其中国家级课题35项,省部级课题303项,厅局级课题613项,校级课题495项;1978年至1987年间,学校共有 82 项科研成果受到国家和省市的嘉奖(国家和部、委级奖的有20项,华东地区和省、市级的有62项);1998年至2008年,该校成果获奖162项,其中国家级行业奖18项,省部级50项,厅局级13项,其他奖项81项;1977 年至 2008年,学校医教研人员单独或参编,并正式出版的著作有 258部,并编写了一批教材;1978 年至 2008 年,学校教研人员在医学杂志上公开发表了1万多篇学术论文。

1994年,学校共设中医系、骨伤系、针灸推拿系、中药系和现代医学部、公共基础部,有4个本科专业、4个专科专业、5个硕士点。教职工其中中级职称250多名。

2002年,学校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

2003年,成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

2005年7月,成立中西医结合研究院。

2006年5月,学校专门成立陈可冀中西医结合发展基金,资助省内外中西医结合研究项目。

2007年9月3日,组建了福建中医学院资产运营有限公司。同年,学校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再次获得“优秀”成绩。

2008年,学校再次被列入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

2010年3月18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同意福建中医学院更名为福建中医药大学的通知》,学校正式更名为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3年1月,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015年4月,福建中医药大学入选国家“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2016年,学校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康复物理治疗(PT)和作业治疗(OT)分别通过世界物理治疗联盟(WCPT)、世界作业治疗联盟(WFOT)国际教育标准认证。

福建中医药大学简介插图2

2018年,入选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其中中西医结合、中医学入选福建省A类高峰学科,中药学、护理学、药学入选福建省高原学科,临床医学、管理学入选福建省应用型学科。

2019年7月,学校入选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2020年3月,临床医学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 9月,福建中医药大学氢疗研究院成立 ;9月20日,加入海西医学联盟 [

2022年2月20日,民盟福建省委会向福建中医药大学捐赠《精正大医图》仪式在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举行。 入选第一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名单。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3月,学校设有13个学院(部),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1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9所临床医学院,开设20个本科专业。

福建中医药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部) 本科专业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中医学、中医学(“5+3”一体化)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 临床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医学影像技术
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中药学、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市场营销、食品科学与工程
福建中医药大学骨伤学院 中医骨伤、中医骨伤(七年制本硕连读)、中西医临床(骨伤科学方向)、临床医学、中医骨伤科学
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 七年制中医学(针灸推拿学班)、针灸推拿学、针灸推拿学(中医美容班)、医学实验技术(美容技术方向)
福建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卫生管理方向、医事法律方向、健康保险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信息方向)、中医学(临床心理学方向)
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护理学
福建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 康复治疗学(物理治疗方向、作业治疗方向、康复医学方向(闽台合作办学))
福建中医药大学体育部
福建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福建中医药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福建中医药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 附属医院

福建中医药大学简介插图3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其中附属人民医院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是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是国家级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附属康复医院是国内首家通过国际康复质量认证委员会(CARF)认证的康复专科医院;有1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9所临床医学院,各类教学及毕业实习基地逾百所。有康复、肛肠、脾胃、外科等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专病。屏山校区设立国医堂医院。

直属附属医院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

师资队伍

福建中医药大学简介插图4

截至2023年3月,学校现有教职医护员工(含4所直属附属医院)6000多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1000多人;拥有1名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名国医大师、5名全国名中医、3名国家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岐黄学者、2名“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6名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其中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名、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名);拥有一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和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全国优秀教师等

类别 名单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陈立典
国家级教学团队 中医康复教学团队
中医诊断学教学团队
省级教学团队 中医康复教学团队
中医诊断学教学团队
骨伤学科教学团队
方剂学科教学团队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团队
针灸学教学团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团队

教学建设

福建中医药大学简介插图5

2002年和2007年,学校先后两次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2010年12月,中医学专业通过教育部试点认证;2016年,物理治疗学(PT)和作业治疗学(OT)两个培养方向分别通过世界物理治疗联盟(WCPT)、世界作业治疗联盟(WFOT)的认证。2017年5月,中药学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2019年3月,护理学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2020年3月,临床医学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拥有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项国家级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个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03个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178个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主编“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教材60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级特等奖5项、一等奖14项、二等奖18项。

类别 名称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康复作业治疗、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康复物理治疗、护理学、中医学、中药学、康复治疗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 康复护理学、中医诊断学、中医骨伤科学基础
国家级特色专业 中医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中西医临床医学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经络腧血学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中医师承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中医健康理念、经络养生一点通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康复护理学、中医诊断学、中医骨伤科学基础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中医学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药物制剂、公共事业管理、药学、医学影像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
中西医临床技能实践教学中心
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中西医护理技能实践教学中心
康复实践教学中心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4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20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中医学2个福建省A类高峰学科,中药学、护理学、药学3个福建省高原学科,临床医学、管理学2个福建省应用型学科。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

类别 名称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医博士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药学、中药学、护理学、医学技术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中医学、中药学、药学、护理学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伤寒学、中医文献学、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脾胃病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康复学、中医护理学、针灸学、中药化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经学、中医急诊学、中医养生学、推拿学、中药分析学、临床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医心理学、中医预防医学
福建省重点学科 中西医结合、护理学、康复医学、临床医学、药学、中药学、中医学
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康复医学方向)

科研平台

福建中医药大学简介插图6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2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康复研究中心,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4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省级大数据研究所,1个闽澳科技合作基地,13个省级各类实验室、基地及中心。

  • 成果概况

截至2021年9月,学校有743项科研成果受到国家和省市等各级奖励,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普类)二等奖1项。学校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加大科研投入,共承担科研课题2736项,其中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66项。

  • 重大专项

一、“福建省道地药材雷公藤、太子参、泽泻的新药研发” 该校陈立典教授主持研究的“福建省道地药材雷公藤、太子参、泽泻的新药研发”获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资助(2009YZ0001),该专题总投资经费1200万元。

二、“肝脏重大疾病新药的研发” 由该校洪振丰教授主持研究的 “肝脏重大疾病新药的研发” 获科技厅2010年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资助(2010YZ0001)。该专题总投资1100万元。

  • 国家科技成果奖励

福建中医药大学于2000年至2020年间累计以第一完成单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1年5月,福建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纸质资源总量达141万册(其中线装古籍图书1950种,共计11277册);电子图书139万册;中外文数据库(含本馆自建数据库)30多个。

  • 学术期刊

《康复学报》

《康复学报》是由福建中医药大学、科学出版社共同主办的CSCD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期刊、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来源期刊(双月刊,ISSN 2096-0328,CN 35-1329/R)。主要报道康复医学领域有关临床、科研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康复医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与康复医学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等。

《福建中医药》

《福建中医药》是由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省中医药学会共同主办的省级学术刊物(月刊,ISSN 1000- 338X,CN 35-1073/R)。曾入选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华东地区优秀科技期刊、福建省优秀科技期刊。主要报道中医药领域有关临床、科研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中医药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与中医药学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等。

合作交流

学校是大陆第一所招收台湾学生,也是最早一批招收外国留学生的中医药院校,形成了博士、硕士、学士、短期进修等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对外对台港澳教育格局。

截至2021年9月,学校有各类在校境外学生近400名,在美国、澳大利亚、东南亚和港澳台地区等地的校友已成为当地中医药界的骨干力量;学校率先建成福建省唯一一个海外中医药中心——“中国—菲律宾中医药中心”,先后举办了12届海峡两岸中医药学术研讨会、12届海峡两岸青年联欢节、中医药传统文化研习营等,与美国、德国、瑞典、芬兰、丹麦、澳大利亚、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拉美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医疗机构、学术团体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

形象标识

  • 校标

1、标志体现地缘文化特点。标志主体由抽象化字母“F”“J”和太极图组合变化构成。“F”“J”各为“福”“建”汉语拼音的首位字母,突出福建中医药大学的地域特征。太极图阴阳合抱的造型是传统中医的象征性标志,它体现了中医阴阳和谐的理念。

福建中医药大学简介插图7

2、标志寓示中医院校使命。标志主体似诊脉之手,喻示福建中医药大学秉承中医传统,以救死扶伤为己任;标志又似扶携之手,喻示福建中医药大学传道、授业、解惑,带领莘莘学子走进中医的学术殿堂;标志又似传播之手,喻示福建中医药大学肩负弘扬祖国医学的重任,向世界传播中医药知识。

3、标志突出办学理念特色。标志主体形成浪花造型,展示了福建中医药大学独特的地域优势,努力为海内外学术交流作出积极贡献;跃动的浪花还体现福建中医药大学不断推陈出新,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现代外向型中医药大学。

4、标志展现古今融合内涵。标志主体运用传统的赭红色,既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与旗山校区的建筑用色相吻合;同时标志富有时代气息,暗喻学校是一所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高等院校。

5、1958年为学校的创立时间。

精神文化

  • 校训

福建中医药大学简介插图8

大医精诚、止于至善

“大医精诚”出自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精”指熟练的专业技能,“诚”指高尚的道德品质,惟有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者方能称为“大医”。

“止于至善”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至善”追求的是完美的境界,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正是大学精神之所在。

“大医精诚、止于至善”激励全校师生医护员工紧紧围绕“精诚”二字不懈努力,直至达到“至善”的最高境界,既体现了学校培养德才兼备中医药人才的特点,又突出了学校孜孜以求、不断进步的办学理念。

©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2245678901@qq.com删除!联系电话:13296555055。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