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学院简介

无锡学院简介

无锡学院(Wuxi University),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江苏省人民政府管理、无锡市人民政府举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支持办学的公办普通本科高校。

学校前身为创建于2002年5月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2021年2月2日,教育部公布关于同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转设为无锡学院的函,同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转设为无锡学院。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占地面积1100余亩,建筑总面积33.5万平方米;设有14个教学单位,开设6个硕士点(与南信大联合培养),42个本科专业;有在校本科生1万余人、留学生近300人,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700余人,专任教师677人

办学历史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

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举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

2014年3月,无锡市人民政府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就合作共建无锡研究生院、无锡研究院签署协议

2016年6月,无锡市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签订合作共建滨江学院协议。

2018年9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无锡校区正式启用。

2019年,滨江学院明确了“无锡大学、公办体制”的发展目标和定位。

2020年,市校双方达成协议,确定转设为公办普通本科院校是滨江学院最优发展路径;12月24日,教育部拟同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转设为无锡学院并将学校名单等信息向社会公示。

  • 无锡学院

无锡学院简介插图

2021年2月2日,教育部公布关于同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转设为无锡学院的函,同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转设为无锡学院,学校标识码为4132013982;同时撤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的建制。无锡学院成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学校。

院系专业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设有14个教学单位,开设42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有专任教师677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3%,博士化率达64%。专任教师中有国家级特聘专家、省特聘教授、省“333”高层次人才、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省双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60多人次。

类别 名单
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徐玮玮、张雪红、文苑仲、唐玥
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刘玉柱
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 信息与计算科学教学团队
资料来源: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5月,学校有江苏省“十四五”重点学科4个。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工程2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管理科学与工程等4个学科入选江苏省“十四五”重点学科;信息与计算科学、自动化、金融工程等11个专业入选江苏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类别 名称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物联网工程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金融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
省星级专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点 金匮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
资料来源:
  • 教学成果

2019年,学校获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1项,其他专项课题4项。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荣获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等9门,省级重点教材14部。

  • 学生成绩

2020年,学校学生学科竞赛省级以上获奖164项;其中,在江苏省2020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摘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第十一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全国数学建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在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二等奖1项;2020年TI杯江苏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12项,二等奖9项;在第五届江苏省智能(虚拟)仪器大赛获得省级三等奖1项、在第三届江苏省力学创新创意竞赛获得省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8项,团体一等奖1项等;同时,学校首次作为“第十一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江苏赛区举办地之一成功举办该项全国性的计算机专业性竞赛,获“江苏赛区优秀组织单位”,并获得该赛事省级一等奖9项,二等奖26项,三等奖7项,国家级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11月,学校拥有省物联网设备超融合应用与安全工程研究中心、省集成电路可靠性技术及检测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中国气象局生态系统碳源汇重点开放实验室等5个省级科研创新平台。

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11月,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及横向课题等科研项目500余项;发表高质量科研论文1000余篇;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项。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教师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及横向课题等科研项目共492项;教师发表高质量科研论文580余篇,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1项、省哲社优秀成果奖1项。

荣获奖项 名称
省级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面向云数据灾备服务的运维服务综合管理系统
资料来源: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9月,学校拥有图书馆2个,图书馆总面积达到36920.97平方米,阅览室座位数2592个;拥有纸质图书 88.87 万册,当年新增12191册,生均纸质图书105.82册;拥有电子期刊109.30万册,学位论文415.10万册,音视频35608.87小时。

合作交流

截至2020年6月,学校与中教国际签署《实施<中美人才培养计划>合作协议书》,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英国雷丁大学等17所高校签署合作协议,与美国代顿大学等11所高校开展交换生和硕士生保荐项目,与英国考文垂大学、英国密德萨斯大学等开展中英联合培养3+1双学位项目。

精神文化

  • 校训

明德格物、立己达人

“明德格物”强调要处理好“真”与“善”的关系,不断追求真理、完善自我;“立己达人”则强调要处理好自己与他人、自己成功与他人成功的关系。

  • 校风

艰苦朴素、勤奋好学、自强不息、追求真理

校园文化

截至2020年6月,学校学生会是全国学联第二十七届主席团成员单位;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文化节”、“社团巡礼”、“院士讲堂”等精品活动;“万千气象看人生”社会实践团队获得“全国最佳实践团队”称号。

©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2245678901@qq.com删除!联系电话:13296555055。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