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学院简介

攀枝花学院简介

攀枝花学院(Panzhihua University)是教育部布点在川西南、滇西北的一所以工为主的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是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坐落于四川省攀枝花市。实行“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 入选“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第二批合作高校,是四川省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单位、四川省首批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试点高校、四川省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单位。

学校始建于1983年的攀枝花大学,1994年与攀枝花教育学院合并,1998年四川省攀枝花卫生学校并入,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攀枝花学院,2004年攀枝花市高级技工学校整体划归学校,2005年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0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7年开始举办留学生教育,2018年高质量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2021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占地总面积约1450亩,校舍面积57.4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1.24亿元,馆藏文献509万册;设有21个教学单位、1个科研单位、6个教辅单位和1个直管三甲附属医院,开设63个本科专业;有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在编教职工1050人(不含附属医院),其中专任教师923人;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及研究生、留学生14588人,中专、技校在校生1483名,成人教育学生2940人

学校前身

  • 攀枝花教育学院

攀枝花教育学院的前身是渡口市教师训练班,成立于1971年3月。

攀枝花学院简介插图

1971年,渡口市教师训练班并入市师范学校。

1972年,师训班又从师范学校独立出来。

1974年1月,更名为教师进修学校。

1980年3月,更名为渡口教育学院。

1987年,随着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渡口教育学院更名为攀枝花教育学院。

  • 攀枝花卫生学校

攀枝花学院简介插图1

1972年初,攀枝花卫生学校开始筹建。

1973年2月,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批复同意将该校建成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校名“四川省渡口卫生学校”,省、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双重领导,并纳入招生计划。

1975年,在西区河门口建新校舍,1977年竣工。

1978年,迁新址独立办学。

1987年,随着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更名为攀枝花卫生学校。

1994年,该校被省人事厅、卫生厅、医药管理局授予全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合并发展

1983年11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攀枝花大学(地方性专科学校)成立,方毅为之题写校名。

1984年9月,首届中文秘书、中文师资、工业与民用建筑3个专业118名新生进校。

1994年3月,攀枝花教育学院与攀枝花大学合并。

1998年8月1日,攀枝花卫生学校并入攀枝花大学并保留校名,成为集大中专教学于一体的攀枝花普通高等医学教育和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相结合的新型学校。

1999年3月19日,攀枝花卫生学校校为基础组建的攀枝花大学医学系成立。同年,被省教委授予“省级校风示范学校”称号。

2002年,攀枝花卫生学校撤销。

2001年7月,攀枝花大学升建成为普通本科学院,更名攀枝花学院。学院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举办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实行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办学体制。

2002年1月18日 ,攀枝花学院举行挂牌庆典活动,攀枝花学院正式成立。

2004年3月,攀枝花市高级技工学校成建制划归攀枝花学院,成为攀枝花学院一个新的直属教学单位。

2005年6月,攀枝花学院被四川省政府学位办公室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获学士学位授予权。

2007年8月,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铁路医院划归攀枝花学院管理。同年11月,教育部专家组莅临攀枝花学院,对学校进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评估结果为良好。

2015年,学校入选四川省首批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试点高校。

2016年,学校入选“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第二批合作高校。同年,学校入选四川省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单位。

2017年,学校入选四川省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单位。

2018年6月,学校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建攀枝花学院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

2021年,学校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院系专业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设有21个教学单位,开设63个本科专业,专业设置涵盖理、工、文、法、经、管、医、艺、农9个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攀枝花学院简介插图2

学校现有各级各类专家100余名。其中省部级以上专家18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2人;市级专家及后备人选68人,攀枝花英才6人,攀枝花优秀人才选培计划20人;学校学术梯队成员75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2人,四川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四川省优秀教师1人,四川省师德标兵1人,学校教学梯队成员26人。

学校建有市厅级及以上科研团队18个,其中省级5个,市厅级13个;建有教学团队19个,其中省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教学团队18个。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有在编教职工1050人(不含附属医院),其中专任教师923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占比近41%,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比83%;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天府峨眉计划、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等省市各类专家117人次。

类别 名称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张旭辉 、杨绍利
全国优秀教师 朱云生
省级重大人才计划入选者 蒋燕、李健
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 张旭辉、朱云生
四川省优秀教师 江俊辉
四川省师德标兵 江俊辉
四川省首批天府学者 钟庆东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张旭辉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杨颖 、曹利华 、邓刚 、胡春生 、姜龙 、廖红 、刘昌庚 、莫家莉 、帅定新 、苏兴仁 、孙金坤 田从学 、吴恩辉 、肖亮 、杨勇攀 、张靖 、朱波强
四川省教学团队 电气控制教学团队(负责人:伍维根)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有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2021年7月26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2020年学位授权审核结果,攀枝花学院成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类别 名称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材料与化工、会计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建有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特色专业1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拥有省部级优势专业1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1个、特色专业6个、应用型示范专业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12项、省级一流课程11门。

类别 名称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冶金工程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环境设计
注:内容不全
  • 教学成果

攀枝花学院简介插图3

2001年-2010年,学校获省教育教学成果奖7项和优秀电教科研成果奖2项,奖励校级教学成果80项,编著出版教材42部。

2008年-2010年,学生138人次在全国、全省各类科技或学科竞赛中获奖61项,申请专利16项(已获专利授权6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或调研报告39篇(EI源刊2篇),出版诗集2部;学生2617人次取得各类职业技能等级或执业资格证书。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荣获四川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

学校荣誉

时间 名称
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先进单位、四川省最佳文明单位、四川省优秀文明校园、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示范科研单位、四川省人才开发先进单位、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兴川战略人才强省示范基地
2011年12月 “第三批全国文明单位”
2020年11月 入选“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名单。
2022年 钒钛先进材料现代产业学院入选四川省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名单。
2022年4月 “全国五四红旗团委”
2022年12月 该校钒钛战略资源创新开发与决策科学重点实验室入选四川省社科联公布的首批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名单。
注:名单不全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建有国家钒钛检测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攀枝花钒钛孵化器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2个、市级科研平台16个,管理运行在川高校钒钛材料协同科创平台。

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建有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20个,其中国家钒钛检测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攀枝花钒钛孵化器1个,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25个,攀枝花市岩矿重点实验室等市级科研平台16个,省级基地建设项目2个, 建有市厅级及以上科研创新团队14个,其中省级4个,市厅级10个。

类别 名称
省级基地建设项目 钒钛新能源材料研发基地建设、冶金矿产二次资源高效利用研发中心建设

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12月,近五年,共承担科研项目159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1项、省级261项,转化科技成果52项,创造社会效益12.7亿元;获得专利授权142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64件;发表高水平论文4311篇,其中SCI、CSSCI、EI论文479篇。2022年学校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社会科学基金1项,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2项。

攀枝花学院简介插图4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教师承担国家、省、市级以上科研课题1300多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490项,市厅级559项,社会科学类456项,自然科学类848项,科研经费投入1.5亿多元;取得了市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96项,其中社会科学类成果奖励163项,自然科学类成果奖励33项;发表科研论文近万篇,其中SCI论文238篇(JCR分区1区论文32篇),EI论文611篇,CPCI论文320篇,中文核心期刊2017篇。 截至2018年10月,学校授权专利2244件,其中外观专利数量1250件,实用新型专利数量493件,发明专利数量501件。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攀枝花学院简介插图5

截至2021年10月,图书馆有图书文献总量507万册,其中馆藏纸质图书153万册,电子图书354万册,形成理、工、文、法、经、管、医、艺、农9个学科门类、以工为主多学科兼容的藏书体系。订有纸质中外文期刊650种,电子期刊2.8万种,中外文数据库37个。收藏《四库全书》、《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等古籍图书5500册。

  • 学术期刊

《攀枝花学院学报》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所刊论文从1994年开始被文摘刊物《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高校文科学报文摘》转摘,还有论文被索引或入选国内权威图书。开设栏目有:金沙江文化、政治与法律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文学与艺术研究、历史与文化研究、语言与文学研究、教育与教学研究、自然科学研究等栏目。

校际合作

截至2021年12月,学校与美国、英国、乌克兰、加拿大、瑞典、泰国、马来西亚等十几个国外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是独联体钛协会成员,在师生互派、文化、学术交流等领域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学生可通过游学、交换项目、本升硕项目等到合作高校学习或学历深造。积极与澳门镜湖护理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上海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等国内高校在科研合作、研究生教育等方面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开展了中德、中日护理人才交流项目,承办了2017年中国(四川)–尼泊尔卫生医疗人员研修班。

校企合作

攀枝花学院简介插图6

据2019年4月官网显示,学校与市内外地方政府签订合作协议275份,承担政府委托课题和咨询项目40余项,合作建成国家级钒钛科技孵化器及省级钒钛生产力促进中心、大学生科技创业孵化园、大学科技园。与中钢集团、攀钢集团和钢城企业集团等210家省内外企业广泛开展合作研究。转让专利技术8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19项,依托科技成果新建科技型企业9家。

学校标识

  • 校徽

释义

1、构成校徽形象标志图案的元素是:古鼎、正圆、书、校训、校名和时间等。

攀枝花学院简介插图7

2、校徽的整体造型:校徽是以传统的正圆和古鼎造型,将学校的校名、校训、书和时间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创造性地抽象出“攀枝花学院校徽”的形象标志图案。

3、“攀枝花学院校徽”形象标志图案的象征涵义是:

①“古鼎”表示学校持续稳健地建设发展。

②“古鼎、正圆和书”的抽象组合表示:一是“P、Z、H”,即攀枝花学院;二是表达着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教学中心、构建和谐、团结进取的育人思想和办学理念。

③“古鼎和正圆”的抽象组合,不仅象征着攀枝花学院的前身“攀枝花大学”,即英文字母缩写“P、d ”,而且象征着攀枝花学院未来的发展目标——“攀枝花大学”。

④三个“正圆和书”的抽象组合,表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种教育创新环境,其中“正圆和书”的抽象组合表达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创新人才的教育创新环境。

⑤校训“明德砺志,博学笃行”表达着学校发展具有深厚底蕴的校园文化。

⑥校名“攀枝花学院”表达着学校升本(2001年)以来的历史发展。

⑦时间“1983”表达着攀枝花学院的前生“攀枝花大学”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创建的诞生日。

⑧攀枝花学院校徽还丰富地寓于着您发挥创意的诠释。

4、“攀枝花学院校徽”形象标志图案的主色:两个正大圆之间是赭石色;小正圆内的古鼎和书是蛋黄色。

  • 校旗

学校校旗由蓝色旗面、中英文校名、校徽和书本图案等元素构成,旗字为费孝通书法“攀枝花学院”。校旗形状为矩形,旗面尺寸为2400×1600。

精神文化

  • 校训

明德砺志 博学笃行

释义

1、“明德砺志”

①“明德”,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明”是指光明、清明之义, “德”是指道德(品德)、美德之意,“明德”的意思是指大学的育人之道在于:努力引导师生员工的道德达到理想境界——美德。同时,在《河南程氏粹语·论道篇》中说:“德立而百善从之。”这充分说明在大学教育中“明德”的重要性。

②“砺志”中的“砺”是指磨(石)、“志”是指志向和志气等,意思是指大学的育人为本之道重在于:培养锻炼和努力树立师生员工的科学理想和志气。

2、博学笃行

①“博学”,出自“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博学”是指广博地获取知识,其意思是指学问广博精深,博学多才。

②“笃行”是指诚实地一心一意地践行。 其意思是指为实现科学的理想和目标而诚实地一心一意地坚持不懈地践行。

3、“明德砺志,博学笃行”,体现了攀枝花学院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教育教学中认真践行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定位和应用型原则等。

©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2245678901@qq.com删除!联系电话:13296555055。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