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师范学院简介
周口师范学院(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坐落在河南省周口市,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由河南省教育厅、周口市政府共建。
学校始建于1973年,历经周口师范学校、周口师范专科学校、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阶段,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周口师范学院。
截至2023年1月,学校占地1600多亩,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02亿元,图书馆藏书361万册;设有20个教学院(部),开设63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1675人,全日制在校生24000人。
历史沿革
周口师范学院,始建于1973年创建的周口地区师资培训学校。
1974年,周口地区师资培训学校更名为周口地区师范学校。
1978年,周口地区师范学校(大专班)创建(合署)。
1982年,周口地区师范学校、周口地区师范学校(大专班)合并组建为周口师范专科学校。
1983年,郑州师范专科学校(部分)并入周口师范专科学校。
1992年,周口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0年,周口教育学院并入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2年,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周口师范学院。
2014年,学校被确定为“河南省转型发展试点高校”,
2015年,河南省教育厅和周口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同支持周口师范学院转型发展协议,学校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示范性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
2018年,周口师范学院入选2018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月,学校拥有现有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18个。
截至2020年6月,学校拥有2个河南省重点实验室;2个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4个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河南省工程实验室;1个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1个河南省人文社科基地;10余个周口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类别 | 名称 |
河南省重点实验室 | 河南省稀土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与生物反应器重点实验室 |
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 植物基因与分子育种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农产品生物转化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网络(校园)舆情检测与分析大数据应用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
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 | 河南省生物医用纳米材料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转化生物学国际联合实验室 |
河南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老子暨中原文化研究中心 |
科研成果
截至到2023年1月,学校教师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71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28项。河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
2013年至2017年,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30项、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项,国家公益性农业专项1项、承担教育部5项、省政府招标项目45项、省科技计划213、社科规划项目41项,各类省部级科研项目300项;发表学术论文4700余篇,其中SCI 210论文篇,核心期刊1400余篇,与河南瑞特电气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已投入生产。
- 馆藏资源
截至到2023年1月,周口师范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361万册、电子图书70万种。馆藏有比较珍贵的大型文献资料:《四库全书》、《四部丛刊》、《丛书集成初编》、《古今图书集成》、《太平御览》、《永乐大典》等5900种古籍图书。有中国知网系列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施普林格学术期刊及电子图书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数据库、金报兴图年鉴资源库、(电子版)四库全书等35个数据库。
- 学术期刊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创刊于1984年,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被评为“河南省一级期刊”、“河南省高校特色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是《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美国《数学评论》、德国《数学文摘》、《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以及“人大复印资料”各期刊等来源期刊。
主要栏目有《韩愈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道文化研究》、《乡村社会问题研究》、《哲学研究》、《文学研究》、《法学研究》、《艺术研究》等,其中《韩愈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道文化研究》、《乡村社会问题研究》、《数学及其应用》为特色栏目。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月,学校有教职工167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51人,拥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1292人,有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137人,河南省特聘教授、教学名师、学术技术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60余人。
类别 | 名单 |
河南省教学名师 | 何新、赵宇、王红星 |
河南省优秀专家 | 周晓峰 |
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 臧振春、谭光轩、刘怀攀、韩金钟、刘晓萌 |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1月,学校设有20个教学院(部),开设63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1月,学校有河南省重点学科6个,分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古典文学、音乐学、植物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化学。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1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有省级精品课程7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个,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个,省级优秀课程3个,省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个。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专业通过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4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建有37个智慧教室,600余个校内实验室、实训场所和校外实习基地。
- 学生成绩
截至2023年1月,近5年,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挑战杯”、“互联网+”和“创青春”等赛事中获国家级奖励300余项、省级奖励2800余项,在2012年、2014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网络虚拟运营创业专项赛决赛中连续两次获全国一等奖;在全国机器人大赛、电子设计大赛、建模竞赛、软件工程大赛中多次荣获全国一等奖。
- 教学成果
截至2023年1月,教师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71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28项。河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
对外交流
截至2023年1月,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俄罗斯、奥地利、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26个国家的30所高校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与郑州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体育学院、美国佐治亚西南州立大学、泰国瓦拉亚隆功皇家大学等国内外16所大学或科研单位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现有4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
学校荣誉
时间 | 奖项名称 |
2020年1月 | 周口师范学院网络管理中心被河南省教育厅授予“2019年度全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荣誉 |
2021年2月 | 被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河南省教育厅表彰为2020年度河南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 |
2021年5月25日 | 周口师范学院农学博士扶贫团队荣获“河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
2021年10月 | 荣获河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河南赛区选拔赛优秀组织奖 |
2022年4月 | 周口师范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团委获得2021年度“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团工委)”荣誉称号 |
文化传统
- 校徽
校徽整体形状为圆形,外圆环下方为学校全称,上方为学校全称的英文,内圆形为学校名称第一个汉字 “周”的篆文变形;内圆色彩为绿色,外圆环色彩为灰色。篆书 “周”体形柔中带方,其寓意有以下三点:一是代表了学校之名和所在市区之名;二是字形设计分为左中右三个竖向的形体,象征周口三川交汇之义;三是以孔子向老子问礼为依据,以汉画像 《孔子见老子》为基础,字体两边抽象变化为拱手相对的老子和孔子形象,意喻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表现 “互学、交流、礼问”的美好氛围,中间的笔画似一把钥匙,寓意是用智慧的钥匙打开知识的大门。
- 校训
尊道贵德,博学善建
“尊道贵德”,语出 《老子》第51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是事物生长的根本和遵循的规律;德是道的体现,是高尚的操守和行为规范。道生成万事万物,德养育万事万物。寓意学校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大学发展的规律办学,按人才培养的规律教学,按科学管理的规律治校;作为师范院校,师生要注重立德修身,崇尚 “师道”、 “师德”,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博学”,语出 《中庸》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为广泛地学习。
“善建”,语出 《道德经》第54章 “善建者不拔”,意为善于创建伟业的志士,其意志坚韧不拔,并能够靠其实现自身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