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学院简介
枣庄学院(Zaozhuang University),位于山东省枣庄市,是山东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入选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院校。
学校前身为1971年建立的枣庄市教师进修学校,1984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枣庄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枣庄学院。2017年,学校成为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
截至2023年2月,学校有市中、薛城两个校区,市中校区占地1027亩,校舍面积39万平方米;正在建设的薛城校区占地1885亩,规划总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2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亿多元,馆藏各类图书470万册;设有22个教学院(部),开设普通本科专业68个;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万人,有教职工1400余人。
学院历史
1971年4月,枣庄市教师培训学校创立。
1978年招收大专班,4月,第一批77级中文、化学两个专业的学生入校。
1984年6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复,正式成立枣庄师范专科学校。
1999年3月,枣庄师范专科学校、枣庄教育学院、枣庄广播电视大学三校合并为新的枣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学校,并更名为枣庄学院。
2004年至2012年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2012年10月后改为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 。
2017年11月,山东省学位委员会下发《山东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关于公布2017-2023年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培育)建设单位的通知》,枣庄学院获批山东省2017-2023年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2月,学校设有22个教学院(部),开设普通本科专业68个,学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农学等10大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2月,学校有教职工14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比94%,教授、副教授450余人,专兼职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20余人。拥有双聘院士、国家杰青、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泰山学者青年专家、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国家级人才、省级专家30余人,“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山东省优秀青年创新团队12个、山东省人才引育团队4个、山东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2月,学校有省级重点学科4个。学校是山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首批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天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与曲阜师范大学、青岛理工大学、聊城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类别 | 名称 |
省级重点学科 | 墨学文化研究、光学工程、鲁南区域文化研究、课程与教学论 |
校级重中之重学科 | 应用化学(煤化工)、机械电子工程(机床制造)、课程与教学论 |
校级强化建设学科 | 产业经济学、水生生物学、应用数学、光学工程、专门史(学习思想史)、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校级骨干带头学科 | 体育教育训练学、美术学、音乐学、计算机应用技术、自然地理学、分析化学、英语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2月,学校建有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4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获批省一流本科课程14门、省级精品课程23门。学校近三年在国际国内创新创业大赛、学科专业竞赛、科技创新比赛等活动中获省级以上奖励1000余项。
类别 | 名称 |
省级特色专业 | 语文教育、数学教育、生物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等 |
省级教学团队 | 数学方法论教学团队、历史学主干课程教学团队等 |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等 |
省级精品课程 | 电工学、化工原理及实验、心理学、Delphi 应用程序设计、三位一体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联合课程、汉语基础课联合课程等 |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面向中小机床制造业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 |
注:名单不全
- 产学融合
学校先后被列为教育部第一批30所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之一、教育部首批41所数据中国“百校工程”试点院校之一。
教育部主推的七个产教融合促进计划项目“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凤凰教育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AI+智慧学习”共建人工智能学院先后全部落户学校 。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2月,学校建有山东省微纳技术院士专家工作站、山东省石榴资源综合开发工程实验室、山东省智慧物流技术与运输系统工程实验室、山东省鲁南煤化工工程技术研究院、山东省低维量子传感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石榴精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重点行业领域事故防范技术研究中心(危险化学品)、山东省碳资源高效清洁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中国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等省市级科研平台100余个。
学校建有11个校级或校企共建科研机构,搭建了枣庄市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促进中心、太赫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石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服务地方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
类别 | 名称 |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院 | 鲁南煤化工工程技术研究院 |
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 | 煤化工实验室 |
校级科研机构 | 学习科学研究所、区域(鲁南)文化研究院、鲁南农村改革与发展研究院、资源城市转型与发展研究院、墨子研究院 |
共建研究机构 | 中兴文化研究院、枣庄学院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太阳能光伏应用技术研发中心、煤化工技术研发中心、煤化工研究所、枣庄市太阳能新技术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院级科研机构 | 鲁南体育文化研究所、鲁南音乐研究所、电视传播艺术研究所、思想政治理论研究所、大学英语研究所、枣庄方言与文化研究所、当代世界与马克思主义研究所、英语语言文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机电工程研究所等 |
建设成果
截至2023年2月,学校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高层次科研课题360余项、企事业委托科研课题1800余项。
学校启动了化学化工研发、机械制造研发等服务地方的重点项目,承担了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电源系统生产线建设项目、枣庄市化工企业自动化控制及安全连锁改造工程项目,全面参与台儿庄古城文化与场馆建设 。
学术资源
截至2018年5月,枣庄学院图书馆共有15个流通书库,1个特藏阅览室,1个现刊阅览室,2个过刊阅览室,阅览座位达1200多个。
馆藏纸质文献143.4万册(含过刊、过报合订本11.09万册),电子图书195.2万种,纸质现刊、现报665种735份,电子期刊45213种;图书馆拥有中外文大型数据库平台,包括CNKI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Springer电子期刊、国道外文、超星数字图书馆等44个数据库 。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2月,学校与枣庄市及地方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机构110余个,与来自欧洲、美洲、亚洲、非洲、澳洲等18个国家地区的69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开展学分互认、学生互换、学历留学生、中外合作办学本科层次教育等项目。获批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本科学生资格,建有海外教学实践基地3个。与德国海德堡大学、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联合成立中德晶体材料联合实验室。与南非中国文化和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及南非高教部合作开展了“实习+实训”留学生培训项目。有来自俄罗斯、乌克兰、韩国、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孟加拉国、萨摩亚和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的学历留学生和语言生来校学习。
文化传统
- 校徽
以枣字为中心,上方为枣庄学院的中文名称,下方为枣庄学院的英文名称,象征着立足枣庄,服务山东,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目标。
- 校训:兼爱尚贤 博物戴行
“兼爱尚贤”指以人为本,以贤者为师,培养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的人;“博物戴行”指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兼爱、尚贤、博物、戴行”体现了墨子心系天下民众,主张贤人政治,探索人文与自然,爱利天下奔走不息的实践精神。
“兼爱尚贤、博物戴行”的校训,体现了枣庄学院“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和“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
- 校风:厚德明道 敬慎固本
“厚德明道”指崇尚道德、崇尚科学;“敬慎固本”指注重严谨、注重本质。“厚德、明道、敬慎、固本”体现了墨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教育理念,自觉自律的做人原则和慎独精神。
“厚德明道、敬慎固本”的校风,体现了枣庄学院以崇高的道德教育人,以科学的理念引导人,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严谨的作风塑造人的教育办学思想。
- 教风:淳谨修身 任重致远
“淳谨修身”指陶冶性情、培养品质,完善知识结构体系;“任重致远”指敢于担当,不断进取。“淳谨、修身、任重致远”体现了墨子不断提高和完善人格修养、更新理念、勇于探索,追求卓越的师德风范。
“淳谨修身、任重致远”的教风体现了枣庄学院教学相长,德才兼备的教育教学思想,注重培养教师正直的人格品质,健全的心理素质,完善的知识结构,坚毅的品格,勇于担当的意识和积极进取创新,探寻科学真理的精神。
- 学风:志强智达 言信行果
“志强智达”指意志坚定,持之以恒,才能达到高的智慧境界;“言信行果”指诚实守信,才能获得成功。墨子认为“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志强智达、言信行果”体现了墨子坚定的意志、不惧艰辛的治学精神和言行一致的治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