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简介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简介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位于中国汽车城——湖北省十堰市,是全国唯一一所以汽车命名的以工学为主,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理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同时也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高校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首批高校,湖北省“双一流”建设和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高校 ,是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高校、“湖北省2011计划”牵头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始于1972年创立的第二汽车制造厂工人业余大学,198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1985年取得所有本科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3年3月,学校占地面积95.6万平方米,校舍面积35.7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20万册,电子图书总量105万册;设有13个教学单位 ,开设44个本科专业;拥有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教职工1100余人,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1.9万余人。

历史沿革

1972年,学校建校,始称第二汽车制造厂工人业余大学;

1974年,第二汽车制造厂工人业余大学更名为第二汽车制造厂工人大学;

198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校名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由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与湖北省双重领导,以中国汽车总公司为主;

1984年,经国家经委批准成立汽车工业管理干部学院(二汽内部简称“管院”);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简介插图

1985年,学校所有本科专业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1986年,汽车工业管理干部学院、二汽职工大学、二汽中专、二汽职工中专四所院校并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1993年,华中理工大学与东风汽车公司协商决定成立华中理工大学研究生院东风汽车公司分部,分部设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1994年,学校划归原机械工业部管理;

1998年,学校管理体制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湖北省领导为主,但人、财、物仍由东风汽车公司管理;

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办学经费由中央财政、湖北省财政和东风汽车公司分摊;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简介插图1

2006年12月30日,湖北省人民政府与东风汽车公司正式签署协议,学校移交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

2008年,被教育部评定为“本科教学优秀学校”;

2011年,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1年,湖北省人民政府与东风汽车公司签署共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协议;

2013年7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22年8月25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校区扩建项目正式动工。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3月,学校设有13个教学单位,开设44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工、管、经、理、法、文、艺等七大学科门类。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 本科专业(类)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智能制造工程
测控技术与仪器
工业工程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自动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物联网工程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金属材料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焊接技术与工程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 车辆工程
汽车服务工程
新能源汽车工程
车辆工程(中英合作)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
财务管理
旅游管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
信息资源管理
物流管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人文学院 法学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 英语
翻译(英语)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理学院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大数据)
材料物理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工程师学院 智能科学与技术(智能汽车)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工业设计
设计学类(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1100余人,其中专职教科研人员700余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者占比超过60%。学校拥有双聘院士1名,聘用外籍院士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和“湖北名师”“湖北省十佳师德标兵”“湖北省优秀教师”等省级以上专家、荣誉称号获得者60余人。有十堰市政府津贴专家、“十堰市青年岗位能手”等市级荣誉称号30余人。学校设“东风学者”“东风学子”18人,青年拔尖创新人才15人,10个省级教学团队、17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类别 名称
中国工程院院士(双聘) 徐卫林
省级教学团队
序号 教学团队 团队带头人 级别 获批年份
1 车辆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冯樱 省级 2019
2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张元好 省级 2019
3 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任爱华 省级 2019
4 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 罗敏 省级 2019
5 汽车材料课程群教学团队 张红霞 省级 2019
6 汽车营销专业教学团队 肖俊涛 省级 2019
7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 王生怀 省级 2020
8 基础力学课程教学团队 郝琪 省级 2020
9 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团队 李建 省级 2020
10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团队 钱洁 省级 2020
参考资料:

教学建设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简介插图2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20个专业入选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3个;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6个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22门湖北省一流课程,1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汽车产业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湖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学校与企业联合共建校外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195个。

类别 名称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省级品牌专业 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自动化
湖北省“荆楚卓越工程师”协同育人计划项目 工业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人才培养计划
序号 专业名称 面向行业 所属单位
1 车辆工程 新能源汽车 汽车工程学院
2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汽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3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装备制造 机械工程学院
4 自动化 装备制造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5 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6 材料科学与工程 汽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7 工业工程 汽车 机械工程学院
8 物流管理 汽车 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资料: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专业名称 负责人 获批年份
市场营销 姚丽萍 201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周海鹰 2014
自动化 罗敏 2013
电子信息工程 蒋伟荣 2013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陈育荣 2012
资料来源:
实验示范中心
等级 中心名称
国家级 汽车产业实验实训教学中心
省级 机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汽车工程实验实训中心
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资料来源:
精品课程
专业名称 主讲教师 学科分类 等级 获批年份
汽车构造 罗永革 工学 国家级+省级 200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喻方元 理学 省级 2010
材料成型工艺 曾大新 工学 省级 ——
汽车营销 杨立君 管理学 省级 2010
大学物理实验 罗时军 理学 省级 2009
电工电子技术 姜木霖 工学 省级 2008
管理信息系统 宋萍萍 管理学 省级 2007
机械原理 孙传琼 工学 省级 2004
资料来源: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4个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8个湖北省重点特色学科;有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类别 名称
省级重点学科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十四五”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 智能与新能源汽车、汽车材料与轻量化制造、武当文化与文旅融合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现有硕士学位授权点一览表
序号 学位点名称 学位点代码 学位点类型 获批年份
1 机械工程 0802 学术学位 2013
2 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5 学术学位 2013
3 光学工程 0803 学术学位 2019
4 管理科学与工程 1201 学术学位 2020
5 控制科学与工程 0811 学术学位 2021
6 统计学 0714 学术学位 2021
7 力学 0801 学术学位 2021
8 工程管理 1256 专业学位 2014
9 机械 0855 专业学位 2019
10 电子信息 0854 专业学位 2019
11 交通运输 0861 专业学位 2019
12 材料与化工 0856 专业学位 2021

对外交流

截至2022年9月,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芬兰等多个国家的知名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交流关系,现有2个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来华留学本科及硕士研究生近40人。与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签定了战略合作协议,定期选派教师和学生访学深造;学校聘请了200余名海内外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先后以柔性方式引进6名海外学者。长期聘请6名外籍博士,每年选派骨干教师出国(境)访学深造、教学培训、学术交流,组织学生赴德、美、法、英等国家参加双学位、交换生及本硕连读项目、国际竞赛、海外游学等活动。

科研机构

截至2023年3月,学校设有汽车动力传动与电子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储能与动力电池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汽车节能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武当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等51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和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其中有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校级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中心1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3个,省工程实验室1个,省工业设计中心1个,省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有6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

类别 名称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中心 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汽车制造自动化分中心.
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湖北省汽车节能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省级重点实验室 汽车动力传动与电子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冲压成形及模具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内燃机活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精密铸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专用客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北省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汽车云计算与仿真控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2010-2015年间,学校主持并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及其他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65项。《混合动力城市客车节能减排关键技术》获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截至2023年3月,学校近五年主持和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研究项目、市厅级项目及企业委托项目等1400余项。获授权专利600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5项,获国家、省市级科技奖励100余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3月,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20万册,电子图书总量105万册; 学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包括图书、期刊、会议论文、科技报告、学位论文、技术标准、专利等多种类型,有纸质图书55万余册,电子报纸101种,还拥有CNKI中国知网、中华数字书苑、EBSCO等国内外电子资源。

学报期刊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是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主办的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期刊,是“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设有汽车工程、机械工程、材料工程、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管理工程等专栏。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书生数字期刊》,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收录,曾获“湖北优秀期刊奖”、“湖北期刊特色栏目奖”、“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全国《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

校训

求是创新

释义:”求是创新“充分反映了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奋发向上、勇往直前的理想信念。求是者,探求真理之意;创新者,摈弃旧事物,创造新事物之意。勇于追求真理,探求事物的客观规律,体现了学校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型、应用性人才是学校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目标。

“求是创新”就是要求学校师生要培养严谨的学风、探求真理的勇气和开拓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

校徽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简介插图3

释义: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校徽整体呈圆形,由外圆、学校中英文名称及内核三部分构成。其中,主图形由内核的三个“人”字图案与代表汽院学科特色的“汽车”图案外加学校的英文简称“HUAT”组合而成。内核的三个“人”字图案代表汽院广大师生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拼搏精神,也代表汽院一切工作“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寓意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培育下,莘莘学子将茁壮成长,最终成才。

内核的另一主要元素“汽车”图案表明学校是全国唯一一所以汽车命名的高等学府,突出地表达了学校鲜明的学科特色、办学特色。校徽图案主色调为深蓝色,旷远而深邃,代表着全校师生员工探索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汽车文化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智能车队从2005年至2014年连续9届参加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办、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协办的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分别为学校获得全国一等奖9项,全国二等奖4项,全国优秀奖2项。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于2011年组建了名为“东风安胜”的FSAE车队,该车队连续四届参加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高等院校汽车工程或汽车相关专业在校学生组队参加的汽车设计与制造比赛,并连续3年获得国内前五,2012年获得总冠军。

所获荣誉

时间 奖项名称
2021年12月9日 东风HUAT智能汽车产业学院入选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公示名单。

知名校友

姓名 现工作单位及职务
汪向东 东风裕隆汽车公司党委书记
尹肖彤 东风装备公司总经理
姜建华 武汉东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沈立 东风鸿泰武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桂祥 北京现代技术中心本部长
李振华 原东风公司十堰管理部党委书记
郭武 东风汽车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
高林 上海申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康明 东风汽车公司工艺研究所所长
上官文斌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
肖江华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院院长
杨懿 厦门金旅公司广东市场部经理
吕卫东 东风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
熊励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戴立新 三一集团副总经理及三一集团电气常务副总经理
李建刚 东风公司财务会计部部长
刘忠厚 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副总
沈伟 东风杭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敦明 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销售本部副本部长
徐大千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院党委书记
乐懿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四研究所主任
陈立 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
陈万兴 东风有限装备公司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兼工会主席
蒋学锋 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中心长
李勍 华安基金总裁
乔阳 东风公司财务会计总部部长
徐天胜 东风有限商用车公司副总经理
曾力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段仁民 东风常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
蔡春久 中石化盈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咨询总监
刘文伟 上海瓦科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定文 Wayteam Groups运营总监
资料来源:
©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2245678901@qq.com删除!联系电话:13296555055。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