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医学院简介

赣南医学院简介

赣南医学院(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位于江西省赣州市,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医学本科院校,为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江西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41年的江西省立赣县高级助产职业学校,1958年设置专科建制的赣南医学专科学校,198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赣南医学院,201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3年1月,学校占地总面积2102.06亩,设黄金、章贡2个校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3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137.68万册,电子藏书230.99万册;设有18个院系, 开设30个本科专业;拥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有全日制在校生14023人,专任教师930人

办学历史

1941年3月16日,经江西省政府决议,创立江西省立赣县高级助产职业学校。4月筹办,7月招生,8月1日正式开学。

1944年12月,日军占领赣州前夕,学校被迫宁都县云田乡布头村,租用民房办学。

1945年抗战胜利后,学校迁回赣州,并保留了宁都分校继续办学。并于当年在上饶建立分校。

1946年,因省教育厅政策,宁都、上饶分校开始独立办学。

1947年9月,江西省立赣县高级助产职业学校更名为江西省立赣县高级医事职业学校。、

1949年,学校更名为江西省赣州护士助产学校。

1951年,赣州市立医院附设护士学校并入学校;同年,江西省第四医士学校和江西省第七医士学校创建。

1953年,江西省赣州护士助产学校、江西省第四医士学校合并组建江西省赣州卫生学校,吉安第七医士学校撤销,学生并入学校。

1958年,江西省赣州卫生学校升格为赣南医学专科学校。

1959年,赣南医学专科学校升格为赣南医学院。

1962年,赣南医学院改建赣南医学专科学校,赣东大学(医科学生)、井冈山大学(医科学生)、景德镇医学专科学校(学生)并入赣南医学专科学校;同年,赣州专署指定赣州专区人民医院、赣州专区妇幼保健院、赣州市立第一医院为学校教学医院。

1963年,学校成立科委会。

1968年12月,赣南医学专科学校改建赣州地区六·二六卫生人员学习班。

1969年11月,更名为赣州地区六二六卫生学校。

赣南医学院简介插图

1972年1月,赣州地区六二六卫生学校更名为赣南卫生学校。

1974年6月,赣南卫生学校恢复大专体制,升格为赣南医学专科学校。

1982年4月,学校开始准备升格为五年制本科学校。

1983年,学校首创“生理卫生师资兼校医”专业,后定名为“学校医学”专业。

1984年4月和6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分别发布通知,将赣州市第一医院和赣州专区妇幼保健院分别列为学校的第二、第三附属医院。

1988年4月,赣南医学专科学校升格为赣南医学院,同月,杨成武将军题写校名;9月27日,学校举行赣南医学院成立大会暨开学典礼。

1993年6月,学校被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1997年,国家教委公布学校为本科教学评估合格学校。

2005年,赣州铁路医院并入赣南医学院。

2013年,学校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201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2019年起,与苏州大学、中国医科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2021年,学校获批立项为江西省“十四五”新增博士学位授予权重点建设单位。

2023年6月16日,赣南医学院生物医药现代产业学院举行了揭牌仪式。

赣南医学院简介插图1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1月,学校设有18个院系,开设本科专业30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月,学校专任教师93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61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1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60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入选“赣鄱英才‘555’工程”7人,二级教授8人,井冈学者特聘教授、省双千计划、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省青年井冈学者、省主要学科带头人、省高校学科带头人、省模范教师、省教学名师等省级人才项目人选82人次,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36人。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建设团队8个。有博士生导师22人,硕士生导师579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1月,学校有江西省一流学科2个;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

类别 学科
江西省一流学科 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医学技术、生物医学工程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临床医学、护理、公共卫生、应用心理、生物与医药

赣南医学院简介插图2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1月,学校有国家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江西省一流本科专业11个,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4个,有教育部、卫生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等部级项目2项,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有教育部、卫生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等部级项目2项,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有省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省一流本科课程、省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省部级各类本科教学工程项目140项,有省研究生优质课程和案例建设项目11项。

类别 项目
国家特色专业 临床医学和麻醉学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临床医学、护理学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 探索“五年制”乡镇及社区医务人员定向培养模式
教育部、卫生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3+2”三年制专科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
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临床医学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临床医学、应用心理学、药学、护理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技术、预防医学
省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药学
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药学、护理学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药学类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麻醉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
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中心、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精品课程 生理学、生物化学、外科学总论、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药理学、人体解剖学、眼科学、超声诊断学、临床麻醉学、病理学、管理学基础、预防医学、医学微生物学、诊断学、麻醉药理学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预防医学、人体解剖学、超声诊断学、麻醉药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医用物理学、流行病学、护理学基础、形态实验技术、有机化学、药理学
省级高校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生物化学、系统解剖学、医学微生物学
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统解剖学、医用化学、药物分析学
省级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省级研究生优质课程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医学免疫学、高级生物化学
省级高校课程育人共享计划线上课程项目、线下课程项目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用化学

附属医院

截至2023年1月,学校有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8所。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月,学校有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有中央苏区医疗卫生史与健康中国战略研究中心、江西省脑血管药理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医用组织工程材料与生物制造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地方病(地中海贫血)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24个;有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客家中医药资源研究分中心、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江西分中心各1个;与章贡区政府及国内外高层次专家团队共建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市级科研平台36个。

类别 简介
国家级科研平台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客家中医药资源研究分中心、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赣南分中心
省级科研平台 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江西省医用组织工程材料与生物制造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油茶医药保健及功能产品开发工程研究中心、中央苏区医疗卫生史与健康中国战略研究中心、江西省结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泌尿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江西省脉管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江西省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赣南油茶产业开发协同创新中心、江西省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软科学研究基地、 赣南医学院农村(社区)医学教育研究中心、 江西省脑血管药理重点实验室、赣南医学院院士工作站、江西省高校临床医学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高校天然药物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市厅级科研平台 赣州市癌症精准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赣州市人体音频信号智能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赣州市疼痛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赣州市实验动物技术研究中心、赣州市客家中医药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肿瘤液体活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干细胞临床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油茶医药保健及功能产品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赣州市生物材料与生物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赣州市假肢矫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赣州市生物信息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赣州市纳米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赣州市癌症症状群管理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1月,学校近年来承担国家基金项目200余项。有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卫生部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科学委员会科技进步奖1项,省自然科学奖13项,省科技进步奖14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0项,省创新争先奖1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1项;授权专利633项,其中发明专利244项,实用新型专利374项。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1月,赣南医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藏书137.68万册,电子藏书230.99万册。。

赣南医学院简介插图3

  • 学术期刊

《赣南医学院学报》由赣南医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性刊物。主要刊登医药卫生方面学术研究论文,设有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公共卫生与管理、综述、经验交流、护理研究、医学教育与管理等栏目。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1月,学校与美国、英国、德国等多个国家(地区)的2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交流合作关系。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成为美国林肯纪念大学临床教学基地,学校在美国林肯纪念大学建立了师生培训基地,与德国心脏中心(柏林)互为协作单位。2005年开始招收来华留学生,毕业生中85%左右获得所在国执业资格,2007年开始向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印度和菲律宾等国家派遣留学生和毕业生。主办了中德医院管理论坛、国际血管瘤论坛、梅奥医院管理论坛等项目。先后有7名医生赴突尼斯、乍得等非洲国家开展国际医疗援助。

赣南医学院简介插图4

形象标识

  • 校徽

校徽说明:

1.以“赣南医学院”的英文缩写“GMU”为设计元素,变形为一组奋飞的鹏鸟,象征赣医人团结奋进、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与时代气质。喻意赣南医学院各项事业协调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和远大的发展前景。

2.图形整体似双手捧起红“十”字的情形,突出医学教育,象征着赣南医学院坚持“教学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方针,以人为本,注重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教学相长。同时,喻意赣医人以毕生的时间和精力,投注于人类神圣的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美好形象。

3.图案主体下方“1941”为建校时间,寓意赣南医学院多年办学历史积淀所形成的发展平台。

4.外圈中文校名“赣南医学院”用毛体字,显得庄重大气,与英文校名“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和谐形成一圆形,象征赣医人团结一致,开放式办学,不断取得新成绩,获得新突破。

赣南医学院简介插图5

  • 校旗

学校校旗为标有学校徽志加中英文校名的旗帜,为黄底红字或蓝底白字。

精神文化

  • 校训

立德立行,求是求新

  • 校歌

学校校歌为《我们是新时代的赣医人》。

赣南医学院简介插图6

©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2245678901@qq.com删除!联系电话:13296555055。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