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科技学院简介

防灾科技学院简介

防灾科技学院(Institute of Disaster Prevention)是中央部属高校,隶属于中国地震局,位于河北省廊坊市燕郊,毗邻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全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高等教育为主、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学院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应急管理学院建设首批试点学校、河北省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

学院始建于1975年,其前身是国家地震局天水地震学校,1985年升格更名为“地震技术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2月升格更名为“防灾科技学院”。

截至2022年6月,学院图书馆纸介藏书103万余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3.4亿元;设有14个教学单位,开设本科专业35个,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硕士人才培养项目;有全日制在校生9200余人。

2021年2月,应急管理部党委决定合并华北科技学院和防灾科技学院筹建应急管理大学

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1975年,国家组建“国家地震局天水地震学校”。

1983年,学校迁至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燕郊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更名为“国家地震局地震学校”。

1985年,国家批准组建“地震技术专科学校”。

1992年,更名为“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防灾科技学院

2006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防灾科技学院”。

2011年,被批准为第二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2年,被批准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

2013年,开始招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2016年,学校成为河北省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

防灾科技学院简介插图

2020年,入选“应急安全智慧学习工场(2020)”暨应急管理学院建设首批试点学校。

院系专业

截至2022年6月,学院设有14个教学单位,开设本科专业35个。

学院(部) 本科专业
防灾科技学院地球科学学院 地球物理学(地震监测预测方向)、勘查技术与工程(应用地球物理)、地质学(含地震地质方向)、资源勘查工程
防灾科技学院生态环境学院 地理科学、测绘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防灾科技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水利水电工程
防灾科技学院地质工程学院 地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
防灾科技学院电子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通信工程
防灾科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防灾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投资学、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企业信息化方向)
防灾科技学院应急管理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应急管理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应急管理、应急技术与管理
防灾科技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 汉语言文学、广告学(广告设计)、网络与新媒体
防灾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 英语专业(翻译方向、商务英语方向)
防灾科技学院体育部
防灾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防灾科技学院基础课教学部
防灾科技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参考资料: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6月,学校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团队13个。

截止2022年9月,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9.4%,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3.7%。学院拥有一批包括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地震系统先进工作者、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省级优秀教师等在内的专家和教授。同时,学院作为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培训基地,与中国地震局各研究所及全国地震台站对口共建,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引进了包括汶川地震灾害损失评估首席专家袁一凡在内的10余名专家教授到校任教,聘请了地震系统5位院士为学院顾问,17位研究员、教授为学院客座教授。

防灾科技学院简介插图1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6月,学校获批省级重点学科(固体地球物理学)和重点发展学科(地质工程)各1个。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面向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领域培养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有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发展学科各1个。

类别 名称
省级重点学科 固体地球物理
省级重点发展学科 地质工程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2年6月,学校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地球物理学、勘查技术与工程)、5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地质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网络工程)、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地质学、地质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拥有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自然灾害概论)和9门省级一流课程。建有地震科学、工程地震、土木工程、信息技术等多个实验中心,有各类实验室87个。

截至2018年4月,该校被教育部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单位;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批准为“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该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防灾减灾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高地、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省级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等各类“质量工程”项目。获得第五届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以及第六届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

截至2022年6月,学校有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类别 名称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地球物理学、地质学、测控技术与仪器、网络工程、地质工程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地球物理学、勘查技术与工程
省级防灾减灾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高地 防震减灾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高地(地球物理学、勘查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公共事业管理)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地球物理学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防灾科技学院——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
  • 实践教学

截至2018年4月,该校建有地震科学、工程地震、土木工程、信息技术等多个实验中心,有各类实验室86个,拥有各类地震监测类仪器;有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00多个。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6月,学校有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地质野外教学实习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北川地震遗址建筑物结构抗震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等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拥有河北省地震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建筑物破坏机理与防御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地震灾害防御与风险评价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地震灾害仪器与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以及省级科普示范基地、防震减灾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高地、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等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基地。

类别 名称
省部级重点建设实验室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规划与地震应急救援重点实验室
灾害信息与应急管理系统国际合作实验室
研究机构 高教研究所、综合减灾研究所等

建设成果

截至2018年4月,该校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科技攻关计划项目、“863”计划课题、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等多项高水平应用研发项目,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防震减灾科技成果奖等)。

2013年,该校共获得各类科研项目8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中国地震局教师科研基金2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6项、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国地震局政策法规研究课题8项、河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科技类)5项、河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人文类)8项、廊坊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自筹经费项目2项。

截至2013年11月,有49项科研项目通过评审验收,其中地震行业科研专项1项、技术服务项目1项、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2项、中国地震局教师科研基金21项、河北省高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项、防灾减灾青年科技基金6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15项。获得专利17项。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2年6月,学校图书馆馆藏文献103万余册,“中国知网”“维普期刊”“汇雅书世界”“港澳博硕学术资源库”“库克数字音乐图书馆”等近30个电子资源数据库。

截至2019年底,图书馆纸介藏书达97万余册,藏书以地球科学、工业技术、自然科学、文化科学教育、经济、社会科学类为主,同时还适当采集哲学、心理学、政治法律、文学、艺术等多种学科类文献。2020年,图书馆订阅期刊1688种、报纸102种。

防灾科技学院简介插图2

图书馆购置了“中国知网”“维普”“EBSCO” “汇雅书世界”“库克数字音乐图书馆”“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台湾学术文献数据库”等30余个电子资源数据库,包括92万种中外文电子图书、12000余种电子期刊,560余万篇博硕士论文、450万篇会议论文。图书馆自建了长达4000小时的视频资源数据库并投入使用。

  • 学术刊物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防灾科技学院主办的研究灾害科学的科技期刊。创刊于1999年。本刊为《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等全文收录。获首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

科普获奖

《农村精准到户地震避险设计与实例》,获得2020年度全国应急科普十佳图书

2021年6月30日,入选河北省科普示范基地(第二批)名单。

2022年7月,被拟推荐为河北省级创新创业学院。

文化传统

  • 校训

崇德博智,扶危定倾

“崇德博智”,出自防灾减灾鼻祖张衡之《应间》:“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意为崇尚道德、博取智慧,取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之意,寓含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办学理念。

“扶危定倾”,原意谓匡救危急倾覆中的国势。《周书·梁御传》:“宇文夏州英姿不世,算略无方,方欲扶危定倾,匡复京洛”。既寓含办学理念——培养经世安邦的栋梁之才(原义),又凸显了办学特色——防灾减灾、扶危救难(引申义)。训导师生巩固专业思想、立志献身防灾减灾事业,报效国家、服务人民。

  • 学院精神

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团结奉献

  • 校风

仁爱、严谨、俭朴、担当

“仁爱”,是中华民族的至高美德,作为从事防灾减灾公益事业的大学和师生,更应该具备助难济困、扶危定倾的爱心仁德和公益精神。“仁爱”体现了学院的核心价值诉求和所肩负的特殊使命。

“严谨”、“俭朴”,是优良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是大学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学院精神“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团结奉献”的高度概括。

“担当”就是勇挑重担、敢于负责,体现了大学人应该具备的强烈社会责任感。防灾学院人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为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而奋斗,更应该具备敢于负责的担当精神。

校歌

大爱无疆

齐福荣 词 田晓耕 曲

防灾科技学院简介插图3

地理位置

  • 学校地址

学院坐落在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燕郊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校的邮编地址有两种,其一为北京东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邮编为101601,其二为河北省三河市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邮编为065201。电话也有河北省廊坊市的区号0316和北京市的区号010两种。学校学生的集体户口是河北省三河市。

防灾科技学院简介插图4

  • 乘车路线

在北京市区乘公交车到八王坟东或乘地铁一号线到大望路(从地铁B出口出站向东直行),换乘开往燕郊的815(慢)路公交车,或从地铁B出口出站向西直行换乘开往燕郊的811、812,或乘地铁六号线到草房换乘819路,至“学院街”站下车,右转即到学院。

©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2245678901@qq.com删除!联系电话:13296555055。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