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程学院简介
湖北工程学院位于湖北省孝感市,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举办的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数据中国“百校工程”、 教育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试点院校、首批湖北省 2011计划高校,是汉江流域大学联盟、大别山革命老区高校联盟成员。
学校办学历史溯源于1943年创办的湖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历经孝感师范学校、孝感大学、武汉师范学院孝感分院、孝感师范专科学校、孝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发展阶段;1986年与湖北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前身为华中农学院孝感分院)合并;1999年建设部南方城乡建设学校(又名孝感市建筑工程学校)整体并入;2000年3月更名为孝感学院;2011 年12月更名为湖北工程学院。
截至2023年2月,学校校园占地1748亩,建筑面积72.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3.46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22亿元,馆藏纸质文献184.36万册,电子图书总量218.30万册;设有18个教学学院,开设本科专业64个;各类在校生24000余人(其中,在校联培研究生52人);在职在岗教职员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76人
历史沿革
- 湖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
1943年,在湖北随县(现随州市)创建湖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
1947年9月,学校由随县迁往安陆县(现安陆市)。
1948年2月,更名为湖北省立安陆师范学校。
1948年12月,迁往武汉市的汉阳显正街和武昌后补街等处。
1949年6月,学校迁回安陆县,在现城关二小校址复课。
1950年春,迁至原孝感县三汊埠,改名为孝感师范学校。
1951年秋,学校在孝感城关北门外兴建校舍;1952年,搬迁至新校舍,即今校址。
- 孝感大学
1958年秋,创办孝感大学,设立工业、农业、医学、师范4个专科。师范专科设在孝感师范学校,开设中文、数学、物理、生物4个专业。
1959年,孝感大学停办,师范专科保留,改名为孝感师范专科学校,黄陂大学中文科并入,专业扩展到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
- 孝感师范专科学校
1960年,孝感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武汉师范专科学校。
1961年,孝感地区从武汉市分出,武汉师范专科学校停办,恢复孝感师范学校。
1961年到1966年,学校在校生规模持续保持在600人左右。
1966年至1970年,学校暂停招生。
1970年底,孝感师范学校改名为孝感地区师范学校,恢复办学,举办高中英语、数学、农业基础教师培训班。
1971年春,学校迁至原孝感县(现孝昌县)卫家店,恢复招生,开设语文、数学、英语、工业基础、农业基础等中师班。
1973年春,学校迁回原址办学至1975年。
1975年,学校创办高师班,设数理、生化两个专业,学制3年,同时还招收了1个“社来社去”班。
1976年,中师班停止招生,高师开办了数学、政文、农学等4个高师班。
- 武汉师范学院孝感分院
1978年春,学校更名为武汉师范学院孝感分院,开设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5个专科专业。
1979年高农班迁到孝感县(今孝南区)三汊埠,在此基础上组建成华中农学院孝感分院,1979年开始招生。
1981年秋,武师孝感分院始办专科函授,开设中文、数学、物理、化学4个专业,招收学员840人。
1983年1月,在武汉师范学院孝感分院基础上成立孝感师范专科学校,设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5个专业。
1984年6月,华农孝感分院更名为湖北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
- 孝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86年,孝感师范专科学校与湖北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校名为孝感师范专科学校,办学规模为2000人,开设7个专业。
1987年至1993年,学校先后增设了生物、政史、计算机应用、美术教育、贸易经济、应用电子技术、广告学等7个专业。
1983年至1988年间,学校先后开办了8届党政干部、英语、数学、化学教师专修科。
1984年,学校续办高师专科函授。
1988年,开办孝感师专夜大学和孝感自修大学。
1993年6月,学校更名为孝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设中文、英语、数学、物理、电子技术、化学、生物、农学、林特、政治、美术、广告、经济、计算机等共14个专业,其中化学、农学两个专业开始与湖北师范学院、湖北农学院联合培养本科生。
1997年到1998年,学校与湖北大学合作培养本科生。
1999年8月,孝感市建筑工程学校(南方城乡建设学校)整体并入孝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实行省市共管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
1999年,学校增设音乐教育、生物工程专业,专业总数16个。
- 孝感学院
2000年3月,经教育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孝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孝感学院。
2001年,学校新增开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经济学2个本科专业。
2001年11月18日,学校举行“孝感学院揭牌庆典暨与武汉大学联合办学签字仪式”。
2002年至2003年,学校相继增加了体育教育、音乐学、教育技术学、法学、材料化学、环境科学、城市规划等7个本科专业。
2003年3月,成立独立学院——孝感学院新技术学院。
2004年,学校新增广告学、给水排水工程、艺术设计、小学教育、生物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
2005年,学校新增了科学教育、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建筑学等3个本科专业。
2008年11月,学校与武汉大学签署对口支持合作协议。
- 湖北工程学院
2011年12月,经教育部同意(教发函[2011]279号),孝感学院更名为湖北工程学院。
2013年11月,湖北工程学院举行建校70周年庆典活动。
2014年9月,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
2015年7月,大别山革命老区高校联盟成立,成为联盟成员。
2015年11月8日,与汉江流域11所高校共同发起组建汉江流域大学联盟。
2016年3月,学校获批机械电子工程本科专业。 同年,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产教融合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项目院校。
2017年1月,学校入选教育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试点院校。
2018年3月,新增两个应用型本科专业。
2019年1月,学校成为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智慧教学试点项目”。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2月,学校设有18个教学学院,开设本科专业64个,学科专业涵盖经、法、教、文、理、工、农、医、管、艺等10大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2月,学校有5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十四五”湖北省高等学校优势特色学科(群),12个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设岗学科。
学科类型 | 学科名称 | 依托单位 |
湖北省第四批立项建设
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
植物学(二级学科) |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农学院) |
有机化学(二级学科) |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 |
光学(二级学科) | 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
教育学原理(二级学科) | 教育与心理学院 | |
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 | 湖北工程学院—孝感市农业科学院
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 |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农学院) |
湖北工程学院—湖北大洋塑胶有限公司
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 |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 |
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农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 |
光学工程 | 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
教育学 | 教育与心理学院 | |
植物学 |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农学院) | |
中央地方共建重点学科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农学院) |
光学工程 | 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
教育学 | 教育与心理学院 | |
光学 | 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
楚天学者设岗学科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农学院) |
植物学 |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农学院) | |
植物保护 |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农学院) | |
作物学 |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农学院) | |
材料学 |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 |
有机化学 |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 |
光学工程 | 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
教育学原理 | 教育与心理学院 |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
彩虹学者设岗学科 | 生物学 |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农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 |
软件工程 |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 |
区域经济学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
土木工程 | 城市建设学院 | |
建筑学 | 城市建设学院 | |
新闻传播学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
武汉大学与
湖北工程学院联合培养 |
工程硕士 |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
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 ||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 ||
计算数学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
华中师范大学与
湖北工程学院联合培养 |
教育硕士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湖北大学与
湖北工程学院联合培养 |
农业硕士(作物) |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农学院)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
工程硕士 |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 |
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 ||
武汉科技大学与
湖北工程学院联合培养 |
工程硕士 |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
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 ||
机械工程学院 |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2月,学校现有在职在岗教职员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76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996人、高级职称483人;省部级创新团队14个、教学团队12个、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6个,各类政府津贴获得者、楚天学者、湖北名师、澴川学者29人。国家和省级各类荣誉专家26人;聘请100余名著名专家学者为兼职(客座、荣誉)教授。《湖北工程学院学报》“中华孝文化研究”为教育部名栏。
类别 | 名单 |
全国模范教师 | 邓银城(2009年) |
湖北名师 | 邓银城(2011年) |
湖北省优秀教师 | 陈必锋(2011年) |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2月,学校拥有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3个,“国家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2个,省级本科品牌专业4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6个,“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专业6个;1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有省级一流专业2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一流课程41门,建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3个;有国家级、省部级各类精品课程20余门;共建了297个实习实训和就业创业基地 ,建成国家和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实习实训)基地5个。
2013年5月,学校与中国航天三江集团合作共建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批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2016年,获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2项(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先进材料协同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的“信息化控制工程教学实验平台”建设项目)。
2016年5月,学校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孝感)项目获批,该项目为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湖北)汉语方言调查项目之一,为国家级项目。
2016年7月,学校湖北省知识产权培训(孝感)基地被认定为湖北省首批知识产权培训基地。
类别 | 名称 |
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 | 化学、生物科学、园艺 |
国家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 农学、园艺 |
省级本科品牌专业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化学、生物科学、园艺 |
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 材料化学、农学、光电信息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汉语言文学 |
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 | 材料化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农学、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 |
“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 | 数学与应用数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园艺 |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6)、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7)、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7)、生命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0) |
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生命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2015) |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光电信息技术虚拟仿真实验中心(2013)、材料化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14)、物联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15) |
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 | 中天建设集团土建类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基地(2015) |
省级实习实训基地 | 中天建设集团土建类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基地(2013)、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实习实训基地(2014)、湖北宇电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材料类专业实习实训基地(2015)、大洋塑胶有限公司高分子材料类实习实训基地(2016) |
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 | 湖北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省级试点学院 | 经济与管理学院(2015) |
- 教学成果
截至2023年2月,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入推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荣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近5年,学校荣获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5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89项;学生在国家级学科(科技)竞赛中获奖679项,其中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数学建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广告艺术、智能汽车、数据挖掘、大学英语等重大竞赛中屡获全国最高奖;学生考研上线率近20%左右;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
学校荣誉
获奖时间 | 奖项名称 |
2001年至2013年 | 连续六次获得“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称号 |
2010年1月 | 被评为2009年度湖北省卫生先进单位 |
2012年5月 | 学校党委被评为湖北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先进单位 |
2013年 | 被评为湖北省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高校、湖北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 |
2015年2月 | 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11月,被评为2013-2014年度湖北省级文明单位;同年,获批湖北省高校“生态园林式学校”和湖北省第一批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 |
2016年 | 获批“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学校。 7月,被评为湖北省“生态园林式学校” |
2017年 | 被评为“2014-2016年度湖北省平安校园”、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
2018年 | 学校获评UOOC联盟“突出贡献单位”称号 |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2月,学校现有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湖北省新农村发展研究院1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3个、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湖北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2个、湖北省技术研发中心1个、湖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实习基地1个、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2个,其他湖北省创新基地4个。
平台类别 | 平台名称 |
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 生物质资源转化利用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
湖北省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 湖北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
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湖北省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生物质源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特色果蔬质量安全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作物病害监测和安全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
生物质资源化学与环境生物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 |
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湖北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心 |
中华孝文化研究中心 | |
湖北小微企业发展研究中心 | |
湖北省校企共建研发中心 | 建筑防水材料研究开发中心 |
高分子塑料管道研发中心 | |
市级创新平台 | 孝感市农村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
孝感市道路交通新型复合材料研发中心 | |
孝感市集成光电子器件研发中心 | |
孝感市新科建筑设计院 | |
孝感市地方立法研究中心 | |
湖北省科研创新团队 | 优质油菜绿色控肥增效关键技术研究省级创新团队 |
聚合物光电材料与器件省级创新团队 | |
壳聚糖生物活性构效关系的研究和应用省级创新团队 | |
受限流体混合物的浸润与吸附研究省级创新团队 | |
地方优质稻稻米品质改良与应用研究省级创新团队 | |
鄂北特种植物珍珠花的基础研究及其产业化开发省级创新团队 | |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省级创新团队 | |
纳米梯度折射率微透镜及其阵列研究省级创新团队 | |
生物质基新型复合材料研究省级创新团队 | |
云计算环境下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研究省级创新团队 | |
动力与储能电池关键材料研究与应用省级创新团队 | |
全国粮食科技创新团队 | 粮油重点产业创新团队(负责人:李春生) |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2月,近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2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37项,省市科研成果奖49项,授权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700多件。
十二五期间,学校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测试、分析样品1000多件次,完成建设规划编制2000多件,专利、技术、标准、品种、工艺、模式等科技成果及其转化200多项,为社会开展各类培训1万多人次。高配合力抗逆不育系A4系列杂交油菜品种推广应用获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奖;双低油菜轻简化高效生产技术示范推广获孝感市科技成果推广奖一等奖。
2013年,湖北工程学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2013年初至10月,获得各类科技项目经费2300多万元。 2013年,学校获批国家基金项目11项,经费503万元。其中,自然科学基金10项,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1项。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中,面上项目5项,青年科学基金4项,专项基金1项;资助率30.3%,涵盖数理、化学、生科、工材、信息五学部。
2015年,学校获批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SCI论文60余篇,申请专利50项,专利授权27项。2015年11月,获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6年,学校获批2016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1项;获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立项4项;获批201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获批民政部2016年度慈善事业创新和发展理论研究部级课题立项1项。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2月,学校图书馆总面积3.90万平方米,有馆藏纸质文献184.36万册,电子图书总量218.30万册,中外文及各类型电子数据库和文献资源共享平台近40个。
- 学术期刊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是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湖北工程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双月刊,创刊于1981年,原名《武师孝感分院学报》,1983年更名为《孝感师专学报》,2000年更名为《孝感学院学报》,2012年更名为《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曾获首届、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称号,入选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多次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期刊”。2013年,《湖北工程学院学报》首次入选武汉大学核心期刊扩展版。2014年,“中华孝文化研究”栏目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名栏建设。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与英美等国10余所大学建立校际交流合作关系,面向10余个国家招收留学生,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分别联合举办经教育部批准的金融工程、土木工程本科国际合作教育办学项目,分别于2019年和2017年通过教育部项目评估。教师出国培训研修、学生海外游学交流等国际交流活动日益增多。
学术交流
截至2023年2月,学校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与英美及“一带一路”等国10余所大学建立校际交流合作关系,面向10余个国家招收留学生,与英国胡弗汉顿大学、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分别联合举办经教育部批准的金融工程、土木工程本科国际合作教育办学项目,分别于2019年和2017年通过教育部项目评估。教师出国培训研修、学生海外游学交流等国际交流活动日益增多。
学校标识
- 校徽
学校校标由中英文校名、学校标志性建筑图书馆、体现学校文化特色的春晖湖和学校创建时间等元素组成。
标识形象以标志性建筑图书馆、风景秀丽的春晖湖为切入点,以简洁明快柔美的线条彰显学校充满活力与向上的个性;亦如一艘航船,象征湖北工程学院扬帆起航,踏上新的征程,引领学子泛舟知识的海洋。
变形后的图书馆如钢琴键盘,寓意人文素质教育,侧视犹如汉字的“工”字,体现了工程教育特色,二者结合象征着学校注重人文教育与工程教育的综合协调发展。
抽象的图书馆造型寓意学校“一主两翼、多层次开放办学”的理念。
- 校旗
![]()
校旗 |
![]()
校旗 |
- 校训
严以治学 诚以立身
字体为魏碑体,作者:葛楚英。
“治学”就是研究学问,对专门化而言;“立身”就是为人,对成人而言。
“严以治学”的“严”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严肃,二是严谨,“严”是“创新”的基础。“诚以立身”的“诚”,是为人的一个基本原则。
“严以治学,诚以立身”是对学习与品德修养的要求,是两个方面,但它们又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有密切的内在联系的。因为治学也有助于立身,同样立身也有助于治学。“严”与“诚”,内容广博,其意义具有经典性,不但适用于作为学校主体的学生,可以说,它适用于广大师生。此外,“严”与“诚”言之极约,对于其内涵的理解,完全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校歌
我们飞翔》
汪又发作词,吴崇恕作曲
董永故里,澴水河畔,有我美丽校园。
小溪流琴声,桃李芬芳,春光辉映着青春的脸庞。
严以治学,诚以立身。
传承文明,求实创新。
一片天空,万般梦想。
展开搏击的翅膀,理想伴着梦想飞翔,我们飞翔。
展开搏击的翅膀,理想伴着梦想飞翔,我们飞翔。
精神文明
- 孝文化建设工程
学校推进“孝文化建设工程”,打造“孝行校园”文明创建特色品牌,构建了“德育为先,以孝切入”的德育新模式。学校开展孝研究,成立了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华孝文化研究中心”,建立了全国高校首家“中华孝文化网站”。推出孝读物,编撰出版了《中国孝文化概论》、《中国古代孝论文选注释》、《中外学者论孝文化名城建设》、《孝文化文艺新作》等系列孝文化宣传教育著作。
建立“湖北工程学院孝德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孝心传递”书信感恩活动、“孝老爱亲、善待同学”主题班会,定期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爱老、敬老、侍老、助老”系列服务活动,志愿者每隔一周通过进入福利院开展志愿服务,进行孝德教育。把感恩教育作为学生社团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化“三孝”为“三爱”(从知孝、行孝、传孝到“爱父母、爱党、爱祖国”)。
开展心怀感恩与孝同行——“青春与感恩同行”系列孝行活动,评比“最美孝德青年”;“关爱老人,情暖重阳”,开展关爱老人系列活动。开展“学雷锋”青年志愿者服务月,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我要当清朗侠”网络文明志愿行动等活动。
- 我身边的典型
学校逐步建立健全“我身边的典型”培育推广机制,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学校在坚持每年评选表彰“三育人”先进个人、“春晖学子”的基础上,推出了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等师生先进典型,让师生通过“看得见、学得到”的身边典型的示范引领,细化、实化、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
- 大学生文明校园建设志愿服务队
学校于2014年成立“春晖行”大学生文明校园建设志愿服务队,下设四个专业分队。截至2017年5月,每天定期开展校园文明巡查工作,维护了校园文明和谐的良好环境;每年发布及转载新浪微博2000余条,腾讯微博2000余条,发表及转载新华网博客文章1680篇,新浪博客文章1600篇;每年更新文明网稿件百余条;每天对校园不文明停车、行车行为进行及时劝导。
- 大学生文明素质提升工程
学校拓展“青春与感恩同行”、“田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春晖文化艺术节”、“春晖艺术团”等文明校园创建传统品牌的文化内涵,将生命教育、感恩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等融入其中。打造出一批文明校园创建特色品牌,包括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团队、“放飞梦想”英语素质拓展、“心?泉”社会心理服务团等。2014年开始,学校大力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实施“育人”、“成长”、“爱心”三个“三部曲”教育活动,该项活动获2015年度湖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 朋辈启航工程
学院从2013年开始实施“朋辈启航工程”。
每年在学生中选拔一批志愿者进行培训,内容包括朋辈心理咨询基本常识、自我探索、个案模拟咨询等,并引入了角色扮演、心理剧、心理游戏、图画分析、催眠放松、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在培训中强化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生命教育意识培养,从生命意识的角度去认识大学生自杀、暴力等生命困顿现象和极端行为,树立关爱心灵、抚慰生命的理念。
社团文化
每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美术作品大赛、电子竞技大赛、汉字书写大赛、国学文化大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校园歌手大赛、辩论赛、主持人大赛、英语竞赛、大学生风采大赛等文化艺术活动。举办校园寝室文化节、寝室长大会、文明寝室评比活动。
学校共开办竞技、科技、学术、文体、公益等类型的近四十个社团,以“团结、奉献、务实、创新”为方针,形成社团文化节。
校园环境
图书馆
图书馆位于湖北工程学院的中心区,北面正对新颖别致的大门,南面莅临风景秀丽的湖畔,地理位置极佳,是湖北工程学院的标志性建筑。其建筑面积38520平方米,主楼11层,两翼6层。
教学楼
学校教学楼包括1-7号教学楼号,文法外教学楼等建筑群,能同时满足一万五千在校生教学、学习需要。
实验楼
学校实验楼包括综合实验大楼,计算机大楼,化学系实验楼和工科实验楼。
运动场
学校拥有四百米标准化体育场,可容纳近一万名观众,是学校举办田径运动会和大型活动的主要场所。在学校的东区西区,建设有几十个不同档次的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以及各类健身设施。
学生公寓
学生公寓分布于学校的东区、西区、三里生活园区、同大生活园区。学生公寓标准四人间,房间配套设施齐全,配备有通讯电话、校园网连接等,内设盥洗间。
学生食堂
学校根据学生公寓分布,在不同的生活园区配套建设有东苑餐厅、西苑餐厅、同大餐厅和三里餐厅。餐厅内设有普餐部和客餐部,提供不同档次、风味的菜肴。根据不同地区和民族风俗习惯,专设有“回民窗口”
学术报告厅
学校经常邀请中国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来校讲学,每年举办学术活动月。学校建设有图书馆学术报告厅、综合学术报告厅、文学院学术报告厅、外国语学院学术报告厅、经法楼学术报告厅和建筑学院学术报告厅。
音乐厅
音乐厅配备有灯光系统、音响系统、传声系统等舞台设施,可容纳500名观众,是音乐系学生学习、排练、汇报演出和学校举办音乐会的主要场所。
数码钢琴室
数码钢琴室是音乐系学生专业训练的主要场所。
体育馆
体育馆位于学校园区内,建筑面积近12000平米,可容纳观众近4800人。中心场馆面积为1600平米,可承接省级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赛事,还可以举办大型会议、文娱演出等活动;副馆为篮球等教学场所。体育馆馆内还设瑜伽跆拳道室、乒乓球室等,为广大师生提供运动、健身场所。
学校大门
学校大门89米长的内弧似展开的双臂,喻意欢迎四方学习来校深造,两边各设六块文化墙,可镶嵌具有孝感和学校特色的浮雕,以体现高等学校的文化氛围,文化墙之间用玻璃隔断,给人以通透的视觉,体现学院开放式办学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