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作为山西唯一的一所国家“211”工程院校,想必很多即将高考的学子和家长都想了解一下这所学校到底是怎样一所院校?实力如何?山西省一共有82所院校,其中本科院校34所,专科院校48所,太原理工大学究竟是如何凭借自身的优势在众多院校中脱颖而出,成为山西仅有的一所211院校,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一、基本概况
太原理工大学,简称“太原理工”,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中俄工科大学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入选国家“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试点院校、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学校前身是创立于1902年的国立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历经山西大学校工科、山西大学工学院,1953年独立建校,定名太原工学院,直属高教部。1962年归属山西省。1984年更名为太原工业大学。1997年太原工业大学与始建于1958年直属煤炭部的山西矿业学院合并,组建为太原理工大学。
截至2022年9月,学校有明向、迎西、虎峪、柏林四个校区,占地面积213万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169万平方米;设有24个专业学院、1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筹),开设93个本科专业;拥有15个博士后流动站,1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有全日制学生40311名、国际学生475名、教职工4039名。
二、校区建设
截至2020年4月,太原理工大学共有迎西、虎峪、明向、柏林四个校区,占地总面积3205余亩,公共校舍建筑面积121万平方米。迎西校区、虎峪校区、柏林校区位于的汾河西畔。明向校区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北部山西省高校教育园区,距太原市中心约25公里,距离太原南站约12公里,距离太原武宿国际机场约10公里。明向校区、迎西校区、虎峪校区等校区统筹规划,分别承担所在学院、系、研究所、研究中心等的教学及科研任务,其中明向校区大力发展新兴学科,打造新校区的理工特色,在大数据研发、微纳测控、光电信息、环工、经管、政法、国家大科技园区等成为国家创新、研发高地,搭建学校服务国民经济建设的新平台。
迎西校区(北区)
院系设置: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国际教育交流学院一至四年级本科生在此就读;机械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三、四年级本科生在此就读。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西大街79号
虎峪校区(中区)
院系设置:软件学院为整建制学院;矿业工程学院的三、四年级本科生在此就读。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新矿院路18号
明向校区
院系设置:信息工程学院、数学学院、力学学院、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轻纺工程学院、艺术学院为整建制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矿业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二年级本科生在此就读。
地址: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大学街209号
柏林校区(西区)
院系设置:继续教育学院学生在此就读。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西矿街53号
三、综合排名
2023年太原理工大学全国最新排名第141位,位列山西省内排名第1名;校友会2023全国理工类大学排名,太原理工大学位列第40名。同时,历史排名如下:
(1)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太原理工大学2022年全国排名第71位。
(2)软科大学排行榜,太原理工大学2022年全国排名第113位。
(3)USNews中国大学排行榜看,太原理工大学2022年全国排名第169位。
四、学科建设
截至2019年11月,学校有3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5个博士后流动站,14个专业学位类别授权点;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2个,培育学科1个);学校有工程学、材料学、化学3个学科进入了ESI全球排名前1%;化学工程与技术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1、优势学科
(1)国家重点学科:化学工艺、材料加工工程、采矿工程(培育学科)
(2)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
(3)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山西省重点学科:化学工程、应用化学、材料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固体力学、机械电子工程、结构工程、岩土工程、电路与系统、机械设计及理论、电机与电器、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2、第四轮学科评估
(1)B+级学科2个: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2)B级学科1个:矿业工程
(3)B-级学科6个:电气工程、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五、师资力量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3967名,其中专任教师2116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967名,博士生导师185名,两院院士18名(含双聘院士),巴西国家科学院院士1名(双聘),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名,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5名,中央联系的高级专家9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3名。
山西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84名,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19名,山西省“三晋学者”特聘教授4名,“青年三晋学者”特聘教授(专家)13名,“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7名,山西省科技功臣4名,省级优秀专家11名,省级教学名师42名,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60名,山西省科技计划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委员会成员10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教授127名,170余名国内外学者被聘为名誉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黄庆学、金智新、王一德、牛憨笨、王浩、岳光溪、赵沁平、赵连城、雷清泉、都有为(含双聘)
中国科学院院士:赵阳升、姚建铨、黄维、赵淳生、周孝信、林学钰(含双聘)
巴西国家科学院院士:袁锦昀(双聘)
六、院校荣誉
2014年4月29日,太原理工大学在全球最大规模的超算竞赛—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ASC14总决赛中,与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获得应用创新奖。
2017年6月11日晚,在第17届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CUFL)超级组决赛中,通过点球大战,太原理工大学男子足球队首次夺得CUFL全国总冠军。
2019年2月22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2018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太原理工大学在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结果(本科)100强中,全国排名第26名。
由此可见,太原理工大学坐落于太原这样一个具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一所拥有着悠久历史、深厚底蕴、特色鲜明的世纪学府。自建校至今120多年,学校始终秉承“求实、创新”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文体为舟、承载德智、全面发展”的办学传统,彰显“敢为人先、敢于竞争、勇于创新”的精神气质,涌现出一批学术大师、行业翘楚和道德楷模,如著名教育家赵宗复、“中国石油之父”孙健初、中国“前寒武纪地质学开拓者和奠基人”王曰伦、圆弧齿轮专家朱景梓、“煤化工科技领域的开拓者之一”谢克昌、“知识分子楷模”栾茀、“草原公仆”云布龙等,深刻诠释着百廿老校“得天下英才以育之、育一代新人以报国”的崇高追求。
因此,太原理工大学是一所非常优秀的大学,值得很多学子为之努力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