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简称“天大”,坐落于天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首批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高校,中国工程院和教育部10所工程教育改革试点高校之一,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入选国家“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关于有同学问天津大学的化工专业有多强?答案是很多,多的数不完。那么,究竟有多强,我们先看这些内容:
1、天津大学5个“双一流”建设学科其中包括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
2、天津大学7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其中包括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
3、天津大学2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其中包括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4、天津大学3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其中包括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
5、天津大学23个博士后流动站,其中包括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
6、天津大学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其中包括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
7、天津大学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其中包括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
8、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天津大学共有25个一级学科参评,进入A类学科数达到14个;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进入A+档。
9、天津大学9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其中包括化学工程教学团队、化工专业实践教学团队。化学工程教学团队由中国工程院王静康院士牵头负责,王静康院士是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国家工业结晶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主任。长期致力于化学工程和工业结晶科学与技术创新研发及其成果产业转化的研究工作。
10、2001至2009年,天津大学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9项,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21项。在这些荣誉奖项中有9项与化工类学科专业相关。
11、2013年,由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为牵头单位组建的“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全国首批14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名单。
基于以上罗列的数据和文字内容,你说到底强不强,简直太强了!
天津大学化工专业为何如此之强,我们不光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与天津大学历史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南开大学工学院、津沽大学工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的化学工程系,北京铁道学院的建筑工程系等院系并入天津大学。至此,老一辈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加入,为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等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2年,天津大学化工系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开始在系内五个专业,无机物工学专业、硅酸盐工学专业、燃料化学工学专业、燃料和中间体专业、造纸专业。并从1953年11月先后聘请四位苏联专家来化工系,帮助进行教学改革,为学校教师讲授专业新课程,帮助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按教学计划的要求建立教学环节,创办实验室,培养两年制研究生,培养进修教师等。天津大学化工专业水平得到了大力提升!
1959年,化工系一分为二,分成有机化工系和无机化工系,共设11个专业,即:无机物工学专业、硅酸盐工学专业、燃料化学工学专业、染料和中间体专业、造纸专业、化工机械专业、基本有机合成专业、电化学专业、高分子化学专业、化学工程专业和金属物化专业,是当时全国高校中专业设置最齐全的院系之一。
1983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学校在保留原化学工程系和化工研究所的基础上,又组建了应用化学系和化学系。分系后的化工系学习国外知名高校的办学经验调整了办学内容,引入专家学者,派出留学生,加强师资队伍的拔尖人才的培养。期间,许锡恩、袁启明、曹同玉等10名优秀青年教师获得出国进修学习与工作的机会,学成后在系内的教学、科研上都发挥了重要的骨干带头作用。
1984年,为贯彻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方针,天津大学与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联合成立了天津石油化工技术开发中心,11月,双方又联合成立石油化工学院。1984年至1995年期间,天津大学先后为中国石化总公司委培本科生1920名,其中化工系878名。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天津大学化工系得到了中国石化总公司的巨大支持,建宿舍、食堂、化工楼、石化中心、图书馆,使化工系教职工队伍的建设及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在加强师资培养,调整专业设置,改善办学条件的基础上,化工系还设立了多种单位及个人的奖学金,如“丁绪淮化学工程奖学金”、“科技兴化奖学金”、“陶氏奖学金”、“石化奖学金”等13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对学生的培养。期间,获奖人数共有约150余人。“七五”、“八五”期间,化工系承担国家部委及天津市各项科研项目60多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国家发明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1项。1986年,化工系建立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联合重点实验室”。
1993年,化工系设立生物化工专业,1994年,开始建立“一碳化工重点实验室”。截至1995年,与化工系合作的专职科研单位有: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一碳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天津工业结晶技术开发中心,天津石油化工技术开发中心,天联化工研究所等。
1997年,天津大学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提高办学效益,学校又进行了学院制改革,化学工程系、化工研究所与应用化学系合并,组建了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学院下设6个系(化学工程系、有机合成与高分子化工系、催化科学与工程系、应用化学与精细化工系、生物化学工程系、化工设备与机械系)和化工实验中心、化学工程研究所。学院还包括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一碳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工程中心:国家精馏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同时还有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工业结晶技术开发中心、石油化工技术开发中心等科研单位。
教职工队伍中由国内外知名的老一辈科学家、教授、还有许多从国外学成归来及国内培养的中青年学者,形成了一支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年龄层次与知识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队伍。化工学院当时是我国化工类学科最齐全的学院之一。
2003年,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重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大类实验,重新规划和建设生物化学实验室、制药工程实验室,初步建立了“化工设计与仿真实习基地”、“基础平台实验室”等学生创新实验基地。
2003年和2006年,化工学科两次在全国一级学科评估排名第一。2005年被人事部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流动站”。同年被确立为全国首批26个“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之一,向着世界一流学科迈进。2008年新增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个,绿色合成与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良好的成绩通过评估。刘昌俊教授指导的邹吉军博士的论文被评为2008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08年,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通过了英国化学工程师学会(IChemE)最高级别的专业认证,天津大学也成为亚洲仅有的两所通过该级别“Master Level”认证的高校之一。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是不是发现天津大学化工专业确实很强,而且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专业教学水平,和学校背后无数个默默奉献的老师、科研人员是密不可分的,正因为有他们无私无畏的奉献,一点一滴的努力付出,才有了今天天津大学如此辉煌的成就!因此让我们不光为天津大学点赞,为背后这些可爱可敬的劳动者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