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简称“吉大”,坐落于吉林省长春市,作为一所我国东北地区首屈一指的双一流、985、211工程大学,自然备受很多人的向往和青睐,通过努力学习,许多同学虽然来到了心心念念的吉大,但是却分到了不喜欢的专业。因此很多同学问学长,在吉大如何转专业,什么时候转,难度大不大?
关于吉林大学转专业难易程度的问题,答案是当然不容易。难易程度一方面取决于自己想要转入的院系专业,例如专业的“冷热”程度,冷门专业相对比较容易,热门专业相对较难。当然,您可能会说这不是废话么,要转专业肯定是转好的热门的专业,好专业谁都想去,自然竞争就激烈。另外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学习成绩,想转专业肯定成绩要漂亮,成绩好的自然会择优录取。
根据学长以往的经验来看,在期末成绩达到专业前百分之五十,获得资格后报志愿,参加学校统一考试。当然,某些不需要考试,只需要学院自主审核,但都是有些冷门或者报的人不足。考试之后有面试,难的会有英语口语。
首先和学院里竞争,然后和全校转专业的竞争,许多大院比如数学、化学、医学、计算机、车辆都有好多好多人报,难度很高,稍微差点的难度低一些。
尽管转专业难度系数很大,但是吉大的转专业政策从总体来说还是很开放友好的,有学长对吉大转专业的情况进行了分类。转专业总的分两大类:试点类和考试类。试点类除了外国语学院的其他难度都是蛮小的,考试类之间差异就比较大了。热门的计算机、法学、车辆、口腔、临床等等都竞争压力很大的专业。
流程简单说就是:报名——大一期末考(不挂科,排名靠前)——寒假自主复习——转专业考试(试点类和未报满专业不用)——出成绩——面试——最终结果公示——去新学院上课!
最后通过学长的经验分享以及学校对外公布的信息归纳总结如下几点:
一、专业要不要转?
很多人在报完志愿后,对专业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字面上,并不知道职业是干什么的,就业前景如何,薪资待遇怎么样。所以,在大一上学期,每门专业都有一个学科导论课,会有老师详细地给你介绍专业的各方面内容。也许,经过一个学期的了解,你会动摇转专业的念头。
二、什么时候转,怎么考试?
在大一上学期结束后,学校会统计学生的绩点,并进行转专业考试报名。然后大一下学期开学会进行转专业考试。(可能会提前到校)
成绩排名靠前的进入下一轮面试。经过两轮筛选之后,取前几名获得转专业资格。并在两周左右的时间内搬宿舍,并到对应新专业报到上课。
需要注意的是学院会限制报名比例为50%,如果报名人数没超过,不卡成绩;如果超过50%,按成绩卡前50%。
三、考试内容是什么,转出难度大不大?
转出难度和转入专业以及转出专业挂钩。一般来说,专业越热门,学院实力越强,越难转入,反之亦然。其中,地学部农学部转出难度最大。要想转专业,你需要整个学期可能需要活成高三的样子,以获得考试资格。假期也不能闲着,学习考试相关内容也是必不可少的。
四、特殊注意事项有哪些?
1、报名学生须符合拟转入专业(类)招生录取体检标准及其他特殊要求。
2、学生报名申请转入人数未达到接收计划人数的专业(类),报名资格审核后全部进入接收学院组织考核环节。
3、高考文科类考生不可申报转入高考理科招生专业(类),但高考理科类考生可申报转入文科招生专业(类)。
4、每年转专业政策略有不同,具体请关注校内办公网通知。
在整个人生过程中学习很累,转专业也很难,但是相比较而言最难的是如何找到人生理想和追求目标。转专业虽难但只是一时的事情,选择人生理想和目标是一辈子的事情,因此在转专业之前,务必认真想清楚,正如文中提到的,仅凭字面意思片面理解专业内容,盲目跟风选择转专业,最后发现并非自己所想或者不适合自己,最终追悔莫及!
扩展资料
吉林大学简介:
吉林大学,简称“吉大”,位于吉林省长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学之一,21世纪学术联盟、亚太国际教育协会、中俄交通大学联盟、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与供应链创新联盟、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亚洲校园成员。
学校始建于1946年,1952年经院系调整成为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6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2000年,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新吉林大学。200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并入。
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6个校区、7个校园,校园占地面积733.5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84.36万平方米;有52个教学单位,140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9个、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3个;在籍学生74036人。
截至2023年3月,学校设有52个教学单位,开设本科专业140个,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3大学科门类。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覆盖17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化学、材料科学、物理学、临床医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地球科学、工程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免疫学、农业科学、动物学与植物学、数学、环境与生态学等18个学科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其中,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药理学与毒理学4个学科排名进入全球前1‰;ESI综合排名中国大陆第13位。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考古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数学(覆盖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二级学科)、化学(覆盖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二级学科)、机械工程(覆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二级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覆盖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工程二级学科)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数量经济学、法学理论、刑法学、政治学理论、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材料加工工程、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农业机械化工程、预防兽医学、神经病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材料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基础兽医学、技术经济及管理
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A类学科2个:化学、马克思主义理论;A-类学科9个:哲学、考古学、物理学、政治学、机械工程、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法学。
B+学科14个:农业工程、统计学、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理论经济学、仪器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兽医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社会学、应用经济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B类学科12个:地质学、中国史、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世界史、外国语言文学、交通运输工程、药学、基础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临床医学;B-类学科9个:护理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与技术、口腔医学、畜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
C类学科4个:新闻传播学、地球物理学、力学、土木工程;C-类学科6个:植物保护、戏剧与影视学、生物医学工程、心理学 、设计学、体育学。
按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公布的数据看,吉林大学2023年全国排名第22位;按软科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吉林大学2023年全国排名第27位;在吉林省内院校中排名第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