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校本部位于福建省泉州市,直属中央统战部领导,是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设立的中央部属高校,是由中央统战部、教育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综合性大学,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国家重点扶植的大学”。
那么,作为一所确确实实的“三部共建”、统战部直属的重点大学,居然不是“双一流”院校,这让很多人都很难理解,为此,就有很多小伙伴心生疑惑“华侨大学有望双一流吗?”,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的回答是难度很大,但是很有希望。可能有的小伙伴会说,你这样说等于没说。不要着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我们先说华侨大学为什么难度很大?
我们都知道“双一流”是指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是我国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双一流”就是“985/211工程”的深耕和延伸。有人做过这样一个比喻:
“985、211它更看重的是学校的综合实力,它希望的学校是像一个水桶,每一根木板都长,只有这样才能装更多的水;但双一流不是很看重这一点,它更喜欢像钉子一样的大学,只要你有一个专业做到了国内,国际顶尖,那么这所学校就有可能被评为双一流大学。”
我觉得这个例子通俗易懂,比较生动的描述了“双一流”评判的标准和要求,那就是要有“亮点”。这一点在“双一流”院校的遴选要求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根据2017年1月我国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中描述: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遴选,既要体现冲击一流的水平,也要与中国国情国力相适应;既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布局,也要与以往重点建设项目平稳衔接。专家委员会讨论确定:以学科为基础,一流大学拟建设高校从一流学科拟建设高校中遴选产生,主要根据客观数据和综合评价。
那么,依据遴选原则和方向,我们先看看华侨大学各方面的表现:
首先是学科评估;根据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华侨大学的评估成绩是有16个学科参与评选,其中工商管理获得B类学科,应用经济学、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获得B-类学科,没有A类学科。因此在学科实力上略逊于福建师范大学和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三个学科获A-(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学、音乐与舞蹈学),福建农林大学四个B+级学科(植物保护、林学、生态学、风景园林学)。这两所大学都没有被选为国家“双一流”大学,更不用说华侨大学了。
当然有人会说,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华侨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虽然得分为B,后面努力再提升不就可以了吗?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一查,全国有许多工商管理专业的高校。如果想在后面的“双一流”建设中突出攻势,它至少必须确保有一个a级学科。
工商管理学科要想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成功晋级甲级,取决于工商管理学科近五年是否获奖。根据校友会往年第五轮学科评估前瞻性分析报告,结合以往的情况,华侨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未获得任何奖项。学校获得教育部三项社会科学奖,获奖学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和应用经济学;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一项。获奖学科是材料科学和工程。这些学科虽然获奖,但不太可能直接升为甲级,因此,预计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华侨大学仍将没有甲级学科,不太可能被选为双一级学科。
其次是重大科研贡献;“双一流”的选择取决于大学近年来的科研贡献,也就是说,它获得了重大奖项。根据华侨大学官网对外公布的科研创新成果资料显示,近五年未获得国家自然奖二等奖。时间再往前也仅有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含合作单位)、省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4项(含合作单位),因此,在第二轮双头等舱选拔中失利是正常的。
因此从这两点来看,一方面是没有突出“亮点”和“优势”,另外一方面是地区院校竞争中还有比你“更强”的伙伴,毕竟国家在选拔的时候角度会站的更高一些,要考虑整体的平衡和数量,不能出现“双一流”院校太过集中或者数量太多“烂大街”的情况发现。
我们再说华侨大学为什么有希望?
首先是院校档次;前面我们提到过,华侨大学是直属中央统战部领导,是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设立的中央部属高校,是由中央统战部、教育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综合性大学,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国家重点扶植的大学”。
学校不光是“三部共建”院校,又是统战部直属的重点大学;同时,学校又入选福建省“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福建省高水平大学。因此从院校的档次上讲是绝对够格,绝对够高。有同学会问,这些和评选“双一流”有直接关系吗?当然有,因为这样就有了资质保障和科研预算经费的投入,组建科研团队,进行科研项目都是需要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和大量的经费投入,这一点华侨大学无疑是具备的。
其次是院校实力;按软科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华侨大学2023年全国排名第134位;按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公布的数据看,华侨大学2023年全国排名第120位;华侨大学在福建省内排名第5位。因此从院校的综合实力角度看,华侨大学的真正水平还是相当不错,不容小觑。
最后是论文发表;近几年华侨大学有一篇CNS论文,跻身当地“双一流”大学之列,在非国家“双一流”大学中表现良好。因此,不能完全排除入选“双一流”大学的可能性。
因此基于以上几个因素,华侨大学还是有希望成为国家“双一流”院校。
尽管2011年教育部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时表示,“211”工程和“985”工程的规模已经稳定,不再新设这两个工程的学校,但是为了注重学科导向,引入竞争机制,例如在首轮建设学科名单中,有15所院校的16个学科给予公开警示,其中有两所院校的两个学科被撤销了“双一流”评审结果。这样不仅可以让各高校之间实现良性竞争之外,还可以对非“211”学校的“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给予国家重点学科上的大力支持,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扩展资料
华侨大学简介:
华侨大学,校本部位于福建省泉州市,直属中央统战部领导,是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设立的中央部属高校,是由中央统战部、教育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综合性大学,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国家重点扶植的大学”。
学校入选福建省“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福建省高水平大学、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学校是福建省第二所设有研究生院并具有教授、副教授评审权的高等学府,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是首批有资格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单位,香港政府特许的招收副学士升学试点大学之一,新中国最早实行董事会制度的大学之一;学校在教育部首批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等级,博士学位教师比例居福建省第二位。
截至2023年3月,学校在泉州、厦门两地分别设有校区,总占地面积216.8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7.46万平方米,拥有各类图书资料502万册;设有28个学院,开设68个本科招生专业;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3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7618人、研究生7392人,其中,来自港澳台地区和90多个国家的学生7622人;有教职工29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70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