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位于北京市,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北京市属重点大学,京港大学联盟成员院校。
根据我国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22年2月11日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信息得知,首都师范大学数学学科被确立为该校的“双一流”建设学科。同时,首都师范大学也是全国所有“双非”师范类高校中仅有的一所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首都师范大学学校创建于1954年,原名北京师范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5年成立的通州师范;1960年后华北人民大学、北京工农师范学院、北京艺术师范学院、北京师范专科学校等部分院系先后并入。1992年北京师范学院分院并入,同年更名为首都师范大学。此后,北京联合大学外国语师范学院、北京第三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北京市幼儿师范学校先后并入。
截至2023年3月,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博士后流动站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学位授予点18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学位授予点9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8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12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建设学科13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培育学科4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
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包括基础数学、植物学、中国古代文学、世界史4个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二级学科)包括美术学1个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美术学、世界史5个学科被评估为A-等级学科;音乐与舞蹈学、中国史、数学、地理学、生物学、统计学6个学科被评估为B+等级学科;心理学、外国语言文学、生态学3个学科被评为B等级学科;考古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3个学科被评为B-等级学科;政治学、化学2个学科被评为C+等级学科;法学、设计学2个学科被评为C等级学科;科学技术史1个学科被评为C-等级学科。
学校共有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10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5个,北京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包括小学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地理信息系统、汉语言文学、软件工程、西班牙语、俄语7个专业。
截至2023年3月,学校下设校本部、北一、北二、东一、东二、良乡、来广营、通州校区,总占地面积约88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约75.7万平方米;设有30个院系(中心)、2个教研部,开设专科专业1个,本科专业59个;现有教职工2961人,各类学生总数27741人,全日制贯通培养生441人,专科生225人,本科生12151人。
首都师范大学建校60多年来为社会培养和输送科学技术及管理人才10万余人,各界校友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舒展抱负、发挥聪明才智,为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建设谐社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很多校友已成长为单位、行业乃至国家之栋梁。
有学长评价到:“首都师范大学有很多的林荫道,十分有大学的感觉,透露着现代化的气息,大学生活动中心每天都聚集着很多的学子前来交流,学校大门以内很现代,很壮观,很漂亮,在这个地方使你的心境放松,感受宁静,心无杂念!”。对于这样的大学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