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怎么样?中央民族大学双一流学科是什么?

中央民族大学,创办于1951年,简称“中央民大”,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南邻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依中关村科技园,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北京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学校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建设高校,入选国家强基计划、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中央民族大学怎么样?中央民族大学双一流学科是什么?插图

关于中央民族大学双一流学科的问题,根据学校官网公布信息显示,截止到2023年6月,学校有2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6个、省部级交叉重点学科4个。其中学校的双一流学科为民族学,即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除此之外,中央民族大学的国家级重点学科二级学科为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2个学科;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为中国少数民族经济1个学科;国家民委重点学科一级学科为中国史、社会学、哲学3个学科;国家民委重点学科二级学科为美术学、企业管理、环境科学、区域经济学4个学科。

中央民族大学怎么样?中央民族大学双一流学科是什么?插图1

中央民族大学的前身是1941年9月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延安民族学院。1951年6月中央民族学院在北京正式成立,乌兰夫任首任院长。1978年被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1993年11月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1999年学校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4年成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10年学校成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首批试点高校;2015年10月国家民委和教育部决定共建中央民族大学;2017年9月中央民族大学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2022年6月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获评北京市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央民族大学怎么样?中央民族大学双一流学科是什么?插图2

同时,“中央民大”作为我国仅有的一所民族类“985工程”大学,凭借其雄厚的教学和科研实力,长期位居我国民族类院校排行榜之首位。学校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民族学评估为A+等级学科;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为B+等级学科;哲学、美术学、音乐与舞蹈学为B等级学科;法学、中国史、公共管理为B-等级学科;理论经济学、教育学、工商管理、生态学为C+等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考古学、统计学为C等级学科;应用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C-等级学科。

中央民族大学怎么样?中央民族大学双一流学科是什么?插图3

截至2023年6月学校有海淀、丰台两校区,占地面积为38万平方米,校园建筑面积59.2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20余万平方米;设有1个学部、23个学院,开设71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1864人,其中专任教师1116人;全日制学生21617人,其中本科生13656人、少数民族预科生185人、硕士研究生6464人、博士研究生1312人,有来自40多个国家的近200名留学生在校学习。

中央民族大学怎么样?中央民族大学双一流学科是什么?插图4

有学长这样评价到:“民大或许是包容性最强的学校啦,去球场打篮球的时候,坐电梯的时候,吃饭的时候,可能突然就听到一句听不懂的语言,而这也是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的绝佳平台,可以学到不同的语言。在民大,有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有朝鲜文化节,有每周五晚的藏族锅庄舞会等等各式各样的民族文化活动,各族同胞和谐相处,其乐融融!”。对于这样的大学难道不向往吗?

扩展资料

民族学主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所谓民族学是一门社会学科学,“民族学”一词,起源于古希腊文, 由’γos (ethnos)即民族和λγos (logos)即科学两字组成,是指研究民族共同体的学问。民族学以民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将民族这一族体作为整体进行全面的考察,研究民族的起源、发展以及消亡的过程,研究各族体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社会科学中一门独立学科。

英文的Ethnology、法文的Ethnologie、德文的Vlkerkunde都是民族学的意思。英国的“社会人类学”(Social Anthropology)、美国的“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和当前合称的“社会文化人类学”(Sociocultural Anthropology),在研究对象和范围上与民族学相近。

到20世纪初叶,民族学作为一门学科开始被引进中国,而且译名很不统一。1926年蔡元培发表了《说民族学》一文,介绍这一门学科的内容和意义,倡导在中国开展民族学研究。

中央民族大学怎么样?中央民族大学双一流学科是什么?插图5

©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2245678901@qq.com删除!联系电话:13296555055。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