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港三金融硕士的就业认可度如何?
先不说申请上的难度,港前三金融硕士学费都涨到40多万港(折算成人民币也是35-40万左右),费用跟英国G5和美国藤校相比根本也没啥差别。
而且,港前三+港中深的金融硕士入学学生基本都是985/海本名校学生,211非财经类院校申请都不占啥优势了。
下面是我部分统计到的港三+港中深金融及相关专业的23fall录取案例,大家可以作为申请难度上的参考。
·港大金融及相关硕士录取案例
·港科大金融及相关硕士录取案例
·港中文&港中深金融及相关硕士录取案例
*注意:
- 1)首先,港中文和港中深虽然在学校主体上有很大差距,但商科硕士的录取情况其实已经没有太大差别,甚至有时候港中深的竞争难度反而比港中文更大;
- 2)同时,港中文金融硕士在申请时严格要求递交GMAT/GRE成绩,但在我统计到的一些offer案例中,个别同学没有相关成绩,也就是说他们拿到的应该是con offer(有条件录取),在申请截止前其实还是要补交相关成绩换取firm offer的。
相较英澳硕士,港硕发con offer非常少,建议综合竞争力比较弱的同学,最好在递交申请前就把相关成绩都准备好,后期补交容易延迟审核进度,影响最后拿到offer的几率。
言归正传,上面谈到香港金融硕士(主要是港前三+港中深)的学费和申请情况,主要是想从侧面给大家展示它的一个认可程度。
如果香港的金融硕士就业前景不OK,这个学历在金融圈没有竞争力,是不会有这么多985背景的学生削尖了脑袋过来送钱的。
而且退一步讲,即便港三金融硕士学历可能在香港和海外金融圈好使,在大陆因为地域劣势没法跟清北硕士竞争,但对大陆学生来说上岸清北和港三,哪个方向难度更大不言而喻。
虽然大家都在吐槽授课型硕士水,但对于商科专业(尤其金融这样的),就业更看重你的学历背景和工作经验,没有HR会在意你硕士学位到底是授课型还是研究型。
对金融学生来说,读研其实也就是刷个学历。你读2-3年,说实话还不如1年硕士+2年工作经验的人有竞争力。
硕士在其他行业可能已经算一个比较高的学历,但在金融行业,硕士只是一个基础刚需。
在其他行业,硕士学历是用来帮你突破职业瓶颈的;但在金融行业,普通的硕士学历可能还不足以支撑你发展到职业的平均水平。
在其他行业,硕士相较于本科学历,职场优越性会有质的差别;但在金融行业,普通背景硕士和顶尖硕士之间的区别,甚至大于硕士和本科之间的区别。
所以,港三的金融硕士不管在香港本地还是回大陆就业,跟大陆清北复交的金融硕士认可度理论上其实都不相上下。
何况在这部分港硕学生中,有很多本科就是清北复交的,他们第一学历起点就非常高,港硕留学身份对就业来说加分效果其实更显著。
最后,港三金融硕士和清北复交之间的差距,其实核心就是在于招生数量上,目前扩招后的人数基本是港三相比于清北复交翻番了,在整体竞争上,港三金融硕士还是更加激烈的。
至于港三金融硕士留在当地和回大陆就业的体验,以及正式求职之前需要做好哪些方面准备、香港的一些求职渠道等等,我在下面都分点整理好了!
02.留港就业和回大陆就业体验如何?
·留港就业
首先,香港是国际三大金融中心之一,金融产业也是作为本土支柱性产业而存在。
投行、商业银行、基金、会计师事务所一大把,当然卖保险的也不少,but人家赚钱啊!!
我前两年服务过,然后毕业留在香港某投行工作的学生说,待遇标准一般30W港币一年(有的更高有的更低,看行业和岗位,说不准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差距不会太悬殊)。
不过,金融民工的工作强度也比较大,一天10个小时以上,有时候周末还要无偿加班。
语言方面,普通话差不多,但粤语和英语如果能够讲的流畅则更好更加分更方便。
如果想在香港定居,硕士毕业后会获得一个IANG签证,无条件在香港逗留2年(最近新特首公告刚从1年延长至2年了),然后7年可以拿香港身份(即上学一年+工作六年)。
·大陆就业
可以去银行、保险、证券、基金公司等等,但待遇和难度稍有差别,以下具体讲讲:
1)银行,特别是三大政策性银行,最抢手也最难进,港前三+城大理工的硕士可以尝试,但这种银行比较偏爱内地985的学生;
花旗这种外资银行,留学生去的就比较多了,招的留学生也比较多;
其他内资银行,业绩压力比较大,但你的收入还是比较可观的,可以考虑。
2)保险公司,太平洋、平安、中国人寿这种,金融专业比较适合做资产管理这种,收入比较高,但对学历要求比较高,建议港前三/城大理工硕士+985/211本科尝试。
3)证券公司,中信、国泰君安这些,非常卷!并且很看重实习和人脉,港前三可以试试;
其他几所可以先去一些小型券商公司,积累点经验后面再慢慢跳。
4)基金公司,投资岗比较核心,但都需要时间沉淀,营销类岗位的收入会高一点;
其他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京东金融、蚂蚁金服这些)、信托公司等也可以尝试,一般发展也还不错。
讨论完就业情况,我们再来看看如何规划找工作的问题。
03.留在香港就业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练习语言
能说粤语最好,说不了的至少得会听,不然到了工作中沟通都无法沟通。除非你真的牛的不行,基本上都是歇菜。
当然如果你粤语不行,但英语6的不行,问题也不大,平时没事注意提高下自己的口语,有益无害。
·自我提升
授课型硕士上课时间好多都是在晚上,所以白天有大把时间来充实自己。
如果你是做金融行业,平时可以考一些CFA、CPA这种;我们读硕士时候,谁不是cfa、frm两证一起考的?别说你做不到。
保险行业就去考个保险中介的牌,什么行业就考什么行业的证书,找工作时候尽管不是决定性因素,但也能为自己加分不少,而且学到的东西也是自己的。
·扩张人脉
找到之前成功留在香港工作的学长学姐,最好是跟你同专业的,混熟了以后少说能给你点找工作的经验,避免少走弯路;幸运的话学长学姐直接内推(或者老师),你面试好好表现就能留下来。
我之前第一份实习就是学姐内推的,学长在中信证券,也是学内推进去的。很多人问我去哪找学姐,其只要你想找:寄托,知乎,微博这些地方都有很多前辈分享经验;领英上也可以找学长学姐(一个求职网站,后面会细说),或者直接留言,我拉你进香港留学生群,你直接群里问。
还有你的老师们,各个大牛,好多都是各企业的顾问,资源多的不得了,可不是只有写论文才能找老师啊。
·准备简历
该怎么准备怎么准备就好,一般来讲,应该包含个人信息、教育背景、工作经历、技能证书、兴趣爱好这些情况,也可以带上自己的岗位需求,期望薪资以及到岗时间这些。需要注意的两点:
- -简历要准备中英文两个版本(不要放照片)
- -除了简历,还要准备一封求职信,求职信里要包括你的地址、公司地址,正文主要表达你为什么申请这个岗位以及你的优势在哪里等。
04.留在香港就业有哪些投简历渠道?
留在香港工作,不需要像你回内地工作一样,提前一年就要准备校招的事情,基本上从你投简历到面试再到拿offer也就两周的时间,找工作的渠道有:
·内推
前面说过了,需要人脉,可以在寄托,微博或者去到之后找学长学姐或者老师获取相关的求职信息,找不到的留言,直接拉你进香港留学生群。
还有一种是每个大学都会有专门负责学生就业的部门,我之前在学校时候,我们学校会提供就业指导,比如说提供专门的求职讲座,告诉你简历该怎么修改,面试要如何表现,甚至还有免费的导师帮忙修改建立的服务。
或者直接通过邮件推送一些招聘会和宣讲会,推荐给你当天可以申请的工作等。
根据经验来讲,只要你留心并且善于把握,肯定有合适的,不过由于竞争对手都是跟你同校同专业的学生,想要脱颖而出有一定难度。
·求职网站
Jobs DB:香港最大的求职类网站,每天会自动推送最新的岗位信息。企业很多岗位也比较齐全,可以使用关键词,工作地点,以及工作职能三种当时搜索,总体来说非常方便,特别使用关键词搜索可以直接搜“Fresh graduate welcome”“IANG”这种,既精确又节省时间。
JIJIS:专门针对应届生和在读生设置的往后咱,不仅有全职,兼职,短期,暑期实习岗位都有,里面的公司信息都经过审核,相对可靠,薪水也是“明码标价”。
Cp jobs:优点是比JobsDB的搜索功能更加精细,除了关键词搜索,还能通过期望薪资,教育程度,工作经验年限这些来筛选;缺点是公司大都是香港本地的一些中小型企业,质量参差不齐,需要擦亮眼睛。
Hk good jobs:特色是有一个庞大全面的求职者数据库,作为香港第一的社交招聘网站,它不仅提供一些招聘信息,还会剖析市场上一些热门话题。
CT good jobs:基本的搜索功能都有,大企业和银行的岗位比较多。
Linked in:全球通用,也是在香港的大陆人用的比较多的一个求职网站,因为在领英上更新自己的学校或者公司,它会为你自动寻找校友,同事(找学姐利器!),后续可以直接跟前辈或者HR聊天,获得内推机会。
eFinancial Careers:专为金融行业的人才提供的求职机构,公司不只限于香港,世界各地都有,覆盖银行及金融业界内的多种中高端职位,猎头很多,要求也很高。
Jump:教育相关的岗位比较多,学校的角质功能,补习班或者兼职来时的岗位都有。
·公司官网/公众号
如果自己心目中已经有心仪的公司,建议直接去官网网申递简历。除此之外,有些公众号每天也会第一时间推动一些公司的招聘信息,岗位要求和对申请者的要求一般都会包含,大家看见中意的可以直接投:
香港求职:每日推动香港全职、应届、实习信息。求职香港:每天更新香港各行各业最新动态,以及一些500强企业的秋招春招岗位。
简职HK:每天推送工作信息,以及一些热门的职场话题。
最后,我还是那句话:
一年制授课型硕士本身就是针对就业而设置的,一年时间真正学到的东西会比较浅,但对于你学科知识面的拓展,还有工作素养的训练,都很有帮助。
所以建议大家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留学的目的是什么,利用好学校里面的一切资源!
对于金融硕士,学校平台和资源才是最重要的。一年的时间里你不需要发论文,不需要搞科研,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定要用在实习上,早早地把找工作地事情规划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