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校训、校徽、校歌及其含义是什么

清华大学校训、校徽、校歌及其含义是什么插图

一、清华大学校训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校训释义:

早在1911年,清华学堂初创时就提出“以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为教育之方针”。1914年,著名学者梁启超来清华发表以“君子”为题的演说。他以《周易》乾、坤两个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来激励清华学子崇德修业,发愤图强,“异日出膺大任”,“作中流之砥柱”。后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便成为了清华校训,并被铸入校徽,成为师生共同遵守的准则。“自强不息”要求每一个清华人无论求学治业,都要坚忍强毅,不屈不挠,见义勇为,不避艰险,不能见利而进、知难而退,要善于克己制胜,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奋斗不息。“厚德载物”要求清华人以博大的襟怀待人接物,宽宏大量,责己严,待人宽,以高尚的道德风貌和精神境界去主动承担起历史的重任。清华校训体现了清华人的人生哲学,是清华人保持其凝聚力和奋发向上的精神的象征。

二、清华大学校徽

清华大学校训、校徽、校歌及其含义是什么插图1

校徽释义:

1926年11月25日,校评议会议正式通过了清华学校校徽。之后经过几次修改,形成了现在的校徽图案。清华校徽是由三个同心圆构成的圆面。同心圆轮廓以及之间的连接线以绳结结构呈现,象征着清华的人才荟萃、清华人的团结向心力。外环文字内容是清华大学的中英文校名以及建校年份,内环文字内容是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三、清华大学校歌

清华大学校歌

清华大学校训、校徽、校歌及其含义是什么插图2

校歌释义:

1923年前后,清华公开征求校歌,当时在清华教授国文与哲学课的汪鸾翔先生以其佳作“西山苍苍”词应征,经校内外名人审定膺选。又经本校英文文案处主任何林一先生的夫人张丽珍女士配曲,于是成为隽永流传、一直深受历代师生欢迎的佳作。

校歌开头既道出清华所处的地理位置,又引出“东西文化,荟萃一堂”之句,“中西会通”是清华学派的重要主张,也是清华传统中的重要方面。“大同爰跻,祖国以光”即大同的理想将在现实中升起,祖国因此而焕发出新的光芒,“春风化雨乐未央,行健不息须自强”就是这种实现理想的激情落实到了努力学习、“自强不息”的行动上。

第二段开头“左图右史,邺架巍巍”形象地描绘了清华图书的宏丰,并与下句联结,道出清华学生人文与科技合冶、新与旧贯通,博采各家之长,熔铸于一炉之博大的治学胸怀与方略。“海能卑下众水归,学问笃实生光辉”意味深长地指出,只有胸怀博大,容纳百川,而不拘一己之见,才能使自己的学问焕发光辉。

校歌第三段鼓励全校师生团结起来实现“立德立言,无问西东”的宏伟历史任务。作者相信莘莘学子必然不辱使命,为学校争光,并以“赫赫吾校名无穷”的预言收束。历史过去了,清华确实名声远播海内外,这同历届学子自强不息,荟萃西东,为发展我国与世界科学文化作出的突出贡献分不开。

©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邮箱:2245678901@qq.com删除!联系电话:13296555055。
搜索
打开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gxwhjdjt】,发送【101】获取验证码,输入获取到的验证码即可解锁复制功能,解锁之后可复制网站任意一篇文章,验证码每月更新一次。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