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徽(北京大学):
校徽释义:
2006年10月24日,北京大学第30次党政联席会审议并通过了北大标志的规范办法。北大标志由鲁迅先生的设计稿丰富和发展而来,标志中心“北大”二字饱含篆刻风韵,由三个人形图案组成。北大标志形似瓦当,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色。标志中间部分用阴文,体现了兼容并蓄、饱满深情的内涵;外圈简洁明了,展现了广博开放、常为新的姿态。
北大校训:
北京大学并无明确的校训。“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都不是北京大学的校训。
1、北京大学校徽由鲁迅先生于1917年8月设计完成。“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北京大学校徽突出一个办学理念,即大学要“以人为本”。
2、北京大学并无校歌。《燕园情》作于1952年北大迁入燕园之后,一度被认为北京大学校歌,但从未得到校方的正式命名,在创作之初也并没有被当成校歌来写作。
3、北京大学校庆日为5月4日。1912年5月4日,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1951年的12月7日,汤用彤副校长提出把北大校庆日由12月17日改为5月4日,认为校庆时间临近期末,师生紧张不宜搞大的活动。从此以后,北京大学校庆日就改在了每年的5月4日。
北大校歌:《燕园情》
《燕园情》歌词
红楼飞雪,一时英杰,先哲曾书写,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忆昔长别,阳关干叠,狂歌曾竞夜,收拾山河待百年约。
我们来自江南塞北,情系着城镇乡野;我们走向海角天涯,指点着三山五岳。我们今天东风桃李,用青春完成作业;我们明天巨木成林,让中华震惊世界。
燕园情,干干结,问少年心事,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
歌词含义:
《燕园情》,是北京大学校歌。应该作于1952年北大迁入燕园之后。歌词先对五四先哲的夙求和西南联大的颠沛作了回顾,然后抒写今日学子的读书报国之志。